2019 中元節9大優勢

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自農曆七月十五直接改為公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15日,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道教方面,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 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 此條目介紹的是儒、道、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和大乘佛教融合後的節日。 關於道教的中元節介紹,請見「中元節」。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 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特殊的日子在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的神誕是獨立的,並不結合在普度的祭祀活動。 小編特別整理了完整的中元普渡懶人包攻略,從拜拜流程、供品準備到 …

2019 中元節: 農曆國曆對照表-2019國曆換算農曆

關於民間信仰、中元節和盂蘭盆節融合後的節日,請見「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作為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歌臺表演常因過於喧嘩遭到部分週圍居民的投訴而遭到警方警告。 此外,歌臺上常出現的一些橋段如愛說黃色笑話的主持人、穿著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讓星馬兩地許多人對七月歌臺產生誤解。 但這幾年馬來西亞慶贊中元理事會已經禁止表演歌手穿著暴露的服裝以及控制歌台音量以免產生誤會與摩擦。 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2019 中元節

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 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靈。

2019 中元節: 香港2019年年曆

這天人們會茹素,各佛寺也會舉行普渡儀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會到寺院聽僧人講法,父母健在者會在胸前別上紅花,父母已去世者則別上白花。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 例如華人的盂蘭盆會常有神功戲演出,近年也有當代流行表演的「歌台」、電子花車。

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 中元節在中國漢代已有,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之神、感謝大地的節日——中元節,《禮記》「月令」篇上說:「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在收穫的季節,天子象徵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廟,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由於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的信仰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薦新」的習俗得以存活數千年,甚至在它已從國家祭典中消失以後,民間都還保持著薦新的習俗,並且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行。 中元節為亞洲地區的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 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

中元節是一個漢族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七月十五,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 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誕辰。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 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是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地官誕是農民慶賀豐收、酬謝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為亡魂赦罪的日子。 道教創立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 Stephen F. Teiser(太史文)著,侯東旭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搶孤會搭設十幾公尺的孤棚,上層再搭設孤棧,在孤棧上會綁上供品和旗幟,而棚柱會塗滿牛油,讓攀爬過程中變得更困難,其中台灣最著名的就是宜蘭頭城搶孤和恆春搶孤。 傳說醫院是「陰陽交界點」,容易聚集亡靈、鬼魂,因此有著鬼月不宜至醫院探病的習俗;也有另一說為日落後不宜,白天則無妨。

此時天尊作法,並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糖、餅,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 放水燈與超渡亡魂有關,水燈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儀式,幫助他們免除地獄和不得進食之苦,通常又稱為「照冥」。 西元 2019 年 1 月 民國 108 年 – 農曆歲次-己亥年【豬】. 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辦的「2019盂蘭文化節」,將於8月16日至18日,一連三日在維園一號球場舉行。 今年主題為「盆會勝影」,展示各時期的節日延續演變的影像。 此外,以表揚潮州菁英的第二屆「潮拼天下」將於本月18日舉行,共有七人獲獎,包括「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藝人楊千嬅。

  • 中元節在中國漢代已有,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之神、感謝大地的節日——中元節,《禮記》「月令」篇上說:「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 這天人們會茹素,各佛寺也會舉行普渡儀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會到寺院聽僧人講法,父母健在者會在胸前別上紅花,父母已去世者則別上白花。
  •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着、苦不堪言。

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爲“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着、苦不堪言。 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2019 中元節

《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 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 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 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踊」的舞蹈,專注於手部動作。 農民在這天會祭祀田神,稱為齋田頭,除了是漢代以來的習俗,也常與秋分前後的秋社合併。

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宮觀寺廟為中心來舉行法會,日夜誦經,普度亡魂,餓鬼囚徒亦可得到解脫。 因此,道教的中元節原本是祭祀地官並超度亡靈餓鬼的節日。 但在魏晉之後,佛教信仰引進中國,其盂蘭盆節普度眾僧的習俗,結合道教中元節普度餓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於一體的中元法會。 越南盂蘭盆節除了祭祖、普渡之外,還有感謝母親、對母親表達孝心的意義,這是人們仿效目連救母故事中目犍連對母親盡孝的精神,因此這天也是越南傳統的母親節。 這天人們會一家團聚,一起表達對母親的敬愛。 日間一起拜祭祖先、迎接祖先亡魂回家團聚,體現越南傳統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精神。

農曆七月十五,是台灣民間重要節日,佛教徒稱為盂蘭盆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每當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富的餅乾零食去祭祀好兄弟,也是俗稱的「中元普渡」!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除了中元普渡拜拜祭祀好兄弟,搶孤,向祖先報告秋成,今年則提出「加好友」概念,包含今年主普許姓宗親會等隊伍,焚紙錠等。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臺灣文化部訂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裡面的餡也是最美味的。 現在長大了,迄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2019的鬼門開關時間將於國曆8月1日(農曆七月初一)開始,中元節也是銷售水果,就是要趁此發大財。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 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