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龍禪寺詳細攻略

某日,正逢法會,大眾忙得不辨東西,忽聞老和尚在大眾面前喝斥那位常住,大家亦不明所以,只覺得有些不同凡昔,老和尚從來不曾喝斥常住,有事也都私下和顏相勸。 過些時,只見這位常住整裝捆包,跪在老和尚跟前,淚汪汪準備辭行,老和尚笑著說:「你不是要我幫你破我執嗎?怎麼才下一針砭就想走了!」他如夢初醒,破涕為笑,叩首而退。 人言我「有」什麼功夫,老和尚即對以「無」;人執「無」,則又以「有」對。 某師要走,向老和尚說:「請老和尚到國外來普照!」老和尚諾曰:「你到我就到!」某師以為老和尚要大顯神通,整裝回僑居地,不見老和尚到來,心裡覺得納悶。 再次拜訪老和尚時,即詢以:「老和尚不是說我到您就到嗎?許久怎不見您老人家到來?」老和尚笑曰:「你來我這裡,我怎麼對待你,怎麼言說,你不是很清楚嗎?你回去把到這裡我所說的說給他們聽,不是你到我就到嗎?」恍然大悟,默默無語。 經久通報,時逾百二十日,轉公亦自覺不對,可是又不敢遽爾斷定。

廣龍禪寺

承天禪寺與廣欽養父母家同住在晉江縣內 ,養母由於茹素信佛,必然知道這座赫有名的大寺,更甚者極可能與寺內法師熱識,而承天 禪寺法師必然對廣欽老和尚有所印象。 所以我分析,廣欽在養父母離世之後,是被近親送到 承天禪寺當小沙彌,否則以一個十一歲的小孩獨自到南洋謀生,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是極 為不可能的事,況且南洋謀生又談何容易? 一九六栅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為紀念祖庭,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 毫無異樣,午後二時左右,忽告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並向徒眾頷首莞爾,安坐閉目。 一九六鞟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為紀念祖庭,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

廣龍禪寺: 廟宇簡介

★一九八六年,師年九十五歲,示現病容,拒絕飲食、醫藥,不接見信眾。 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眾一一囑咐,並指定圓寂火化後之靈骨分別供奉於「承天寺」、「廣岩寺」及「妙通寺」三處。 廣龍禪寺 早齋後即示意欲返高雄妙通寺,眾以師意已決,不敢有違,乃送師南下。

西元一九一一年,師二十歲,於泉州晉江城內承天禪寺剃度出家。 承天禪寺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帝王殿宇,傳說該寺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西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距今約五百多年,占地十八萬坪。 當時,有位勤王野心勃勃,見該址風水優越,地基廣大,妄圖依止風水成就帝王九五之業。 可是殿中缺水,必須於一夜之間鑿井百口,否則帝業難成。 勤王於是選擇良辰吉日,鳩工鑿井;一口一口拼命直鑿,只見水如泉湧,王心中暗喜,沒料到井成九十九口,群雞驚啼,晨曦抖露。

廣龍禪寺: 廣龍禪寺

遂轉過來對老虎說:「你們看看,你們前世造孽,瞋心太重,生得這付凶面孔,人見人怕。去!去!」經法師這麼一說,幾隻老虎識意地跑開了。 柴伕們為趕市集,個個急急忙忙下山,也將他們所見所聞,隨著柴火傳遍了整個泉州城,「伏虎師」號,不脛自走。 一天,師與往常一樣在洞中坐禪,忽聞一股強烈腥羶,隨風飄入,心裡正覺奇怪,隱約之中,似有一龐然大物入洞來,隨即睜眼瞧瞧,沒想到竟是一隻猛虎,心中大驚,脫口叫出「阿彌陀佛」。 這隻猛虎,萬萬也沒料到,此乃森林之王蟄居之所,居然有此「師」吼,心裡沒有準備,猛然之間經此獅吼,竟也落荒奔逃。 猛虎於驚魂甫定後,重整旗鼓,挺胸邁步,一步步逼向洞中,並不時悶吼,怒目投向法師。 清源山,在府城北面,是一座茅草叢生的野山,罕無人煙,山如積木,一山附在一山上,呈梯田狀,漸往山後爬昇,一山比一山高。

  • (圖片:闞正宗提供) 廣欽具戒歸來,算是「真正的出家人」,不必再做雜役之事,乃秉轉塵上人決定上山苦修。
  • 天龍寺著名的雲龍圖這次沒有看到,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先查好開放日。
  • 一九三三,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
  • ★一九四七年,師五十六歲,農曆六月中旬偕同普觀法師(原籍基隆),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台。
  • 五十三年順信眾之請,飛往花蓮,旋轉台中,並於清水山上南寮興建廣龍寺。
  • 每逢星期六或例假日,都有人沿著石階,三步一拜,朝上山去。
  • 群猴護法經常摘取樹子、水果送到洞口供養,「人猿送食、猛虎皈依」,由來於此。

一九八三年大悲樓於新大殿右側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樓結構體已近竣工。 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一月,師聞土城三峽交界處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獲一大石洞,高兩丈餘,長數丈,深可兩丈。 廣龍禪寺 自此師復過隱居之生活,一九五二年五月始蓋洞外木屋三間,中奉「地藏菩薩」聖像。 一九五三年二月師又上山頂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一九三三,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

廣龍禪寺: 公告事項

前往莆田囊山慈壽禪寺,晉謁妙義老和尚求受具足戒,戒牒剃度法師瑞芳。 民國23年於岩壁石洞修行,不意該洞為猛虎洞穴,老和尚專致念佛,猛虎遷往他處,「伏虎和尚」之稱名聞遐邇。 群猴護法經常摘取樹子、水果送到洞口供養,「人猿送食、猛虎皈依」,由來於此。 臨別時,師言:「如不能成行,可再來談談。」林氏亦不知所以,別師上船後,只覺師話中有話。 師已在殿外平台等候,見林氏至,哈哈大笑謂林氏言:「我知道你會再回來。」次日,林氏急於赴台,遂與師言:「弟子去台心切,不知何時成行?」師言:「二十日晚上船,二十一日出海,二十二日可抵台。」二十日午,果得船行通知該晚上船。

廣龍禪寺

民國二十二年,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 廣龍禪寺 廣龍禪寺 遂請得上轉下塵老和尚之應允,攜帶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石洞為安身之處。 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果充飢,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之雅號乃不脛而走。

廣龍禪寺: 社區規劃

民國69年底,老和尚有感南部度眾因緣成熟,叮囑隨侍多年的弟子傳聞上師南下尋地建寺,民國70年於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現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興建妙通寺。 民國72年11月19日命傳聞上師帶領傳敦法師等十餘名女眾,參與妙通寺建寺工程。 後來因為特殊的機緣,曾經前往南洋一些年,回歸承天寺的時候,年紀已經三十三歲了,在上瑞下芳法師的座下披剃,法名為照敬,字廣欽。 廣公出家之後,專心一志的苦修,吃人家不要吃的食物,做別人不想做的工作,常常盤坐而不躺臥,一心念佛。 自此,整個寺裡上下,大家雖然都不明說,可是只要一進大殿,或碰到法師,沒有不以白眼相向的。

《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 在早期的佛經中,觀世音菩薩多直接音譯為「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南北朝姚秦鳩摩羅什意譯為「觀世音菩薩」。 傳統上認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 綜觀老和尚一生,貧苦孤露,堅毅篤實,起居簡樸,平易謙和,以禪悅代替火食,踐履頭陀苦行正則,昭示德行典範,堪與古德共讚。

★一九四七年,師五十六歲,農曆六月中旬偕同普觀法師(原籍基隆),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台。 承天禪寺是土城的佛教聖地,昔日廣欽老和尚住錫之地、淨宗聖地,承天禪寺龍盤虎踞、蔚成一格加上建立在山頂上更是顯得其高雄峻拔。 天龍寺著名的雲龍圖這次沒有看到,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先查好開放日。 不過在大方丈隔斷東西的隔扇上繪有雲龍,由物外道人於1957年繪製,神態栩栩如生,也蠻值得看的。 從大方丈室望去,曹源池中央正面有兩塊巨石,取意為龍門瀑布,又因中國鯉魚跳龍門的典故,所以配上鯉魚石,通常鯉魚石放置於瀑布之下,而這裡的鯉魚石則放在瀑布水流的側面,呈現出正在轉化為龍的奇特姿態。

林氏又向師拜別,師再三叮嚀,必須來信聯絡。 瑞舫法師苦行過苛,不幸英年早逝;師雖拜在瑞公座下,而實際教化廣師的任務,完全落在轉塵上人肩上。 轉公知師根基深,將來必為法門龍象,因此,鞭策甚緊,時時耳提面命。 某日,大家出坡工作;近午,收工返寺時,正聞午齋雲板價響;由於叢林人多,供眾不易,平日省吃儉用,湯湯水水,沒有滋養,加上出坡賣力,眾人都餓得發暈,顧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紛紛擠往齋堂。 師本亦想趕往齋堂,可是為轉塵上人叫住,命其將所有工具歸位;當時,師也餓得四肢發軟,兩眼無力,一邊收拾,心裡邊一直不是滋味,心想:幹這麼粗的活,吃這麼差的飯菜,又受此奚落,何苦來哉!

廣龍禪寺: 龍井區

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果充饑,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之雅號乃不徑而走。 廣龍禪寺 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金龍禪寺」,興建於民國三十一年,是由日本歸國的玄信法師所創建的,於民國四十二年時竣工,之後又陸續興建金龍寶靈塔及玄信圖書館。 民國75年1月1日,早齋後示意欲返妙通寺,眾以老和尚心意已決,不敢有違,乃送老和尚南下,抵達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 1月3日,老和尚親打小木魚與弟子們一起念佛。 1月5日,老和尚瞻視清澈,向隨侍弟子曰:「無來無去,無代誌(閩南語)。」定靜安詳,並向徒眾頷首莞爾,於念佛聲中坐化示寂。 12月28日在承天禪寺,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大眾,一一囑咐,指定圓寂火化後之靈骨分別供奉於承天禪寺、廣承岩及妙通寺。

廣龍禪寺

廣欽這一次 離寺數月未回承天寺,寺中監院以三請廣欽未歸為由,竟將寺中常住之積蓄,按等級分發, 一時承天寺僧人散去。 雖然有弟子建議「應將 這些無法無天的壞人繩之以法」,但廣欽以「德能不足,無法感化,自覺慚愧」而平眾怒。 廣欽是在五十三年底才回承天禪寺,由於僧眾四散,一切只得重新開始,除重整舊觀外,還 建了山門及方丈寮。

四十年冬至四十四年春,廣欽的活動範圍就在日月洞附近,過著穴居山 林的隱士生活。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廣欽老和尚是受台北土城鄉人士延 請,即在大佛開光之前不告而別,時間約在四十年冬季前後。 故廣欽以水果、樹薯裹腹只是一時並非常態,多半時候的飲食可能由熟識的廟 祝或分支人員提供飲食照料。 廣欽二十五歲抑三十三歲回承天禪寺,以現有的資料甚難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廣欽 回到禪寺後依然是做體力勞動的苦活,且幾到近中年才受具足戒(三十六歲或四十二歲)。 無論是二十五歲或三十三歲回寺,他們共通的一點是,廣欽回寺十年左右才受具足戒,這時 間似乎是長了些。 廣欽老和尚受具足戒之處,據《廣欽老和尚事略》與《廣欽老和尚傳略》 、《廣欽老和尚雲水記》更有不同記載。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