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三角肌注射15大著數2024!專家建議咁做…

治疗师先一手轻轻抓住患者的患侧手臂;另一手固定对侧的肩峰处。 治疗师将患者的手臂弯曲到90度,再做水平内收的动作,到达终端感有阻力时停住。 治疗师先一手扶住患者的患肢,前弯至90度。

上臂三角肌注射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将药物注射进入人体的方式,是直接将药物注射进入肌肉中,通过肌肉来吸收药物而起到疗效。 肌肉注射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针尖直接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深度大约在2.5-3cm… 首先,我们想想,全身哪里可以用来肌肉注射? 头部、脖子、脚踝以下的脚部、背部、以及某些不可描述的部位肯定不适合肌肉注射,因为这里肉肉实在太少了,并且大血管和浅表脏器都有,风险太大PASS。 所以,我们想想除此之外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适合注射? 大腿、小腿、上臂、小臂(答主的小臂肉肉足够肌注用了。)以及臀部、下腹部可以用来肌注。

上臂三角肌注射: 疫苗注射不回抽,会不会注射进血管里?

三角肌肌内注射是直接注射到上臂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是成年人注射的常用部位,因为它容易获得,并且适合各种类型的药物。 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给药的量是有限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病人需要大剂量的话。 一般情况下,在这个地方一次注射的药物不能超过2毫升,对于年轻病人,即使这样也可能太多了。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三角肌肌内注射直接进入上臂进行三角肌肌内注射,护理人员用拭子擦拭部位进行消毒并准备注射。

注射时,针头应快速刺入肌肉以减少不适感。 依据注射位置的不同,一次给药的量会限制在2-5毫升液体之间。 注射时不应选择有感染或肌肉萎缩迹象的部位。 因此,如果疫苗中含有佐剂(adjuvant)或者其他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成分,就必须在肌肉中注射,以避免产生广泛的刺激和炎症。

上臂三角肌注射: 操作部位

1923年肌肉注射开始用于接种白喉疫苗,1926年开始用于百日咳疫苗,1927年始用于破伤风疫苗。 到20世纪70年代,在研究人员指导下,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开始形成规范,用以减少注射并发症和疼痛等副作用。 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初,肉毒杆菌毒素开始被用于肌肉注射以治疗疾病,其后又用于美容手术。 2000年以前,针头进入皮肤后的反抽操作曾被推荐作为一种防止针头进入静脉的安全措施。 新冠疫苗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也就是肌肉注射的方式,并不是皮下注射的方式,应该按照正规的接种方式进行疫苗的接种。 三角肌接种疫苗只会造成局部发炎,或者在接种点附近出现酸痛。

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和肌肉之间的脂肪层。 这里的血管很少,所以用这种方式注射药物是为了让药物缓慢而持续的吸收。 臀部脂肪层也相对较厚,部分人特别厚,以至于就很难穿越脂肪层,准确的扎入臀大肌中。 如果不小心的话可能把肌肉注射变成了皮下注射,这不但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上臂三角肌注射: 肌肉注射的并发症

另一个疫苗注射位置的决定因素是肌肉的大小。 成人和三岁及以上儿童的接种点位通常是上臂处的三角肌。 上臂三角肌注射 更年幼的孩子通常在大腿中段接种,因为他们的手臂肌肉更小,发育也更不完全。 肌肉区域作为一个优秀的疫苗接种部位,肯定是有它的原因的。

  • 肌肉注射是小兒患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藥方法。
  • 往往胰岛素注射的患者,都是选取腹壁的位置注射,它比较方便,脂肪堆积的相对更厚一点。
  • 治疗师先一手扶住患者的患肢,前弯至90度。
  • 注射器应当垂直于皮肤,成72-90°角。

上臂三角肌的最高处里面的血管分布比较少,不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另外也可以有效减轻注射过程当中出现的疼痛感。 上臂三角肌属于比较常见的注射部位,除了臀部注射以外,可以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 在注射时通常是不可以注射在内侧部位的,主要是内侧部位的血管比较丰富,另外也有一定的神经,在注射过程当中可能会对局部的血管或者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会导致疼痛加重。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后鼓包需要注意观察,很多时候不需要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不要用手触摸,以免导致细菌感染,多数情况由于注射药液相对多一点,需要身体慢慢吸收,在没有吸收之前会出现鼓包。

上臂三角肌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择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患者取合适体位(坐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选择注射部位,精准定位。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抽吸药液,再次查对,并排净空气。 绷紧皮肤,针尖斜面与皮肤呈90°角,垂直进针,针梗的2/3进入皮肤,抽回血,观察无回血开始推药。 上臂三角肌注射 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并按压进针点至不出血为止。

  • 在注射之后需要保持皮肤表面清洁卫生,在24小时内是不可以让皮肤碰水的,另外注射药物不同,在注射之后还需要有一些忌口。
  • 同理其他部位的肌肉注射也需要选择合理的位置,保持一定姿势,使肌肉放松。
  • (周葵.《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臀中肌注射定位法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67-68.
  •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 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2.3 血液系統疾病病人 如血友病、再障等, 由於凝血因數的缺乏及凝血機制障礙致出凝血時間延長, 一般儘量避免注射, 必要時應在肌注後延長按壓穿刺部位時間, 勿揉搓。 所以,总结起来,一个常见的医学操作,例如肌肉注射,肯定是在方便、安全、有效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地考虑,并非只注重某一方面。 题主所提的风险确实存在,但这种风险在具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接受。

上臂三角肌注射: 注射部位

(6)肌注後應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不要作劇烈的跑動。 肌注後如孩子訴說打針部位疼痛,走動不便,要嚴密觀察。 以臀裂頂點向左或右一側劃一水平線,從服務員骼嵴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4個象限,其外上象限並避開內角(從髂後上棘至大轉子連線),即為注射區(圖10-8)。 解 析:多数国家均采用3针按0、1、6月程序接种。 “0、1、6”免疫程序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按接种第1针,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

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同时快速拔针。 肌肉注射是小兒患病時常用的一種給藥方法。 一般常用於藥物不宜口服、病兒不能口服藥物,或根據病情需要快速藥物效果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肌肉注射雖然由護士執行,但作為家長也應該協助做好護理工作。 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包括臀大肌、臀中、小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

上臂三角肌注射: 操作程序

三角肌在上臂、上臂近端,就是肩的外侧,起于锁骨外端、肩峰、肩胛冈,是倒三角形,向下逐渐越来越窄,变成三角肌。 肌腱变成一竖,止于肱骨近端,有三角肌粗隆,所以三角肌位于肩的外侧。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三角肌是人体肩部的骨骼肌,如果三角肌大多和长期从事相关的体力劳动或者体育运动有关,因为肌细胞肥大多属于代偿性,而且肌细胞属于相对稳定性的细胞,不会增生、分裂,只会肥大。 三角肌大证明三角肌比较发达,一般与体育锻炼有关,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做家务、经常做重体力劳动,或者做上臂见伸训练的人,一般三角肌的体积都要比正常人大。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前束、中束、后束的三角形分布,由于分为三束所以起点是不同的。

上臂三角肌注射

因此,除非在吸收速度、起效时间或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方面有特定需求,最好采用侵入性较小的给药方式(通常为口服)。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不过,大部分疫苗的给药方式还是以肌内注射为主。 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上臂三角肌注射 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