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雜費2024全攻略!(震驚真相)

住院期間進行的物理治療,可以申請醫院各項雜費保險金理賠。 若是出院後的復健,就算是回到同一間醫院的復健科門診接受治療,也不符合這項保險金的理賠條件。 看近幾年各家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的保單走向,可以發現到絕大部分的保險公司都陸續開放門診手術的理賠了,只是在於每一家給的額度高低不同。 而且沒開放門診手術理賠的保險公司,通常保險公司也會以融通的方式做理賠。 在醫療險保單裡,住院時除病房費、手術費之外的其它醫療費用,常都歸於「雜費」這個大項。

住院雜費

前面提過醫療險是以住院為前提,除非有特別註明,不然一般是沒有給付非住院的花費,上醫院門診拿藥就是常見問題。 例如不幸罹癌須固定服用標靶藥物,但又沒住院,便無法理賠藥物花費。 這方面的風險必須仰賴癌症險或重大疾病、重大傷病等一次性給付的其它保險才行。 「醫療險」專門理賠住院治療期間的花費,由於「住院」通常為理賠前提,所以又稱「住院醫療險」,定期和終身都有,各有人喜歡。

住院雜費: Bowtie 自願醫保保費

全球人壽表示,依照保單條款約定,實支實付給付範圍為被保險人在住院期間內發生的費用,方能予以核付。 不少保戶卻認為,「我在住院期間先拿出院後才使用的自費藥物」也可以賠。 全球人壽表示,若病患出院前,要求醫院開立未來、例如半年要用的自費藥品,就不屬於實支實付給付範圍。 不同的「全數賠償」計劃提供不同的住房級別和總保障額,投保人更可因應需要或醫療通脹情況選擇。

醫療險是用來給付住院、手術或治療時所支出的醫療費用,終身醫療險、日額醫療險都屬於定額型醫療險(按照投保的保額來計算理賠金額定額給付)。 建議在規劃時不要以「是否保障終身」來衡量,而是先衡量自己的年齡、付擔保費的能力,以及險種的保障項目,保障內容是否能因應醫院的自費項目、門診手術雜費等來思考。 國泰人壽說,很多女性在剖腹產住院期間,會買束腹帶或女性專用潔浴凝露等個人用品,因為屬非必要醫療項目,也不會理賠。 新光人壽則表示,包括醫美手術、外科整型、裝設義齒、義肢、義眼等,因為屬實支實付保單條款「除外責任」約定項目,也不予理賠。 所謂住院期間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就像之前舉例的癌症標靶用藥。

住院雜費: 香港

這種的保險商品設計是為了將較高等級須自付的病房差額費用納入保障,目前具此設計的商品保費都高出一般商品 40%~100%。 醫療險當中最實用的保險給付項目,該給付項目的保險金額永遠不嫌多,最理想的情況是,盡可能在可負擔的預算下,將理賠額度拉高。 儘管如此,陳先生的內心還是充滿焦慮:「75 歲以後沒有實支醫療險保障,到底該怎麼辦?」這一次他跑到保經公司詢問,想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終身實支醫療險的產品。 看完今年(2020年)較熱門的5張醫療實支實付的優缺點分析後,你是否對於替自己規劃一份完善的醫療保障更有概念了呢?

  • 假如受保人已有其他醫保計劃保障,亦可向該醫保計劃索償,以減低須自行支付的金額。
  • 如選擇全數賠償保障,一切合資格癌症治療費用更可獲百分百賠償。
  • 因此,舊式的醫療保險只能透過住院或手術,然後於「住院雜費」或「入院前及出院後之門診護理」中索償有關的診斷或檢查的費用。
  • 三等房、二等房、頭等房的平均收費相對比率為100%、126%、237%。
  • 保險公司理賠時,是將微創手術與防沾黏貼片的費用都歸為手術費給付,但因為保戶的投保計劃,依該手術的給付比率限額僅為八千元,而雜費的限額卻是十萬元,因此保戶就要求爭取將二萬一千元的防沾黏貼片歸為雜費理賠。
  • 物理治療目的在於幫助患者將身體機能恢復到過往的狀態,根據受傷與罹患疾病的狀況不同,有些需要住院有些則可自行前往門診進行復健,不過兩者皆需達成「住院」的條件,才有機會申請醫療險理賠。

整合主流保險公司的定義,一般而言,住院/留院是指受保人經醫生建議,並以住院病人身份入住醫院不少於連續6小時,但有些則需要不少於連續24小時。 除了要留意入住時間外,亦要小心留意「醫院」的定義,大多保險公司列明,「醫院」並不包括「療養院或復康中心」,例如:骨折後被轉介入住復康院接受物理治療,則不獲賠償有關復康院期間的開支及住院現金津貼。 不過有些較新式住院保險,亦會保障一些不需入院的醫療開支,例如:可以在診所進行的手術/癌症化療/洗腎等。 一般醫療保險在新冠肺炎情況下提供更多特別安排,個別保險公司會提供針對新冠肺炎額外保障(如每日住院現金保障)及免費人壽保障;個別保險公司可讓客人在網上投保,大部份保險公司會優先及簡化處理有關新冠肺炎理賠事宜。 如因疫情關係未能如期進行驗身檢查,多數保險公司亦會自動延遲保健計劃之到期日。

住院雜費: 個人觀點免責聲明

該保戶使用微創手術切除乳房腺瘤,也使用玻尿酸防沾黏貼片,微創手術自費一萬四千元,玻尿酸防沾黏貼片自費二萬一千元。 保險公司理賠時,是將微創手術與防沾黏貼片的費用都歸為手術費給付,但因為保戶的投保計劃,依該手術的給付比率限額僅為八千元,而雜費的限額卻是十萬元,因此保戶就要求爭取將二萬一千元的防沾黏貼片歸為雜費理賠。 實支實付醫療險因有理賠住院雜費,可應付許多高額自費項目,一直以來都是熱門保單商品,但很多人卻誤以為買了實支實付醫療險後,只要將繳費收據給保險公司,雜費項目就可以「全額照價理賠」。 結果,保經公司業務員從市面上數百張醫療險中,幫他搜尋到 2 張終身醫療險,其中 1 張是全球人壽加倍醫靠終身醫療健康保險,另 1 張是南山人壽健康御守醫療帳戶終身保險。

住院雜費

中立、對等、透明的平台「買保險 SmartBeb」,幫你篩選出安心又可靠的保障、業務員,告別傳統的被動立場。 保險心天地是一個從心出發的一個發想網站,不只從個人的觀點出發,同時從家庭保障面的觀點出發。 近一兩年市面上各家實支實付的改版,似乎都朝著增加「門診手術」給付的方向前進,差別只是在各家針對門診手術的「額度」高或低而已,顯然的「門診手術」已成了未來趨勢。 從創建到現在,買保險立場都是從保戶的角度出發,陪伴大家自我學習,一起從茫茫保單中挑對重要的保險,這份初衷從來沒變過。

住院雜費: 保險規劃新手指南

Finder.com比較廣泛的產品、供應商和服務,但我們未有提供有關市面所有現有的產品、供應商或服務的資料。 請明白在我們供應的服務以外,你可能還有其他的產品、供應商或服務選擇。 最後,陳先生選擇了全球人壽加倍醫靠終身醫療健康保險,保額 3,000 元,年繳保費 10 住院雜費 萬 3,320 元,繳費 20 年期,75 歲之後每次住院雜費限額 60 萬元,總醫療理賠額度是 1,080 萬元。 從陳先生的財務狀況與投保需求來看,他負擔得起 1 年 住院雜費 10 幾萬元的保費,而且 75 住院雜費 歲以後的實支保障額度也是他需要的,所以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張適合他的終身實支醫療險保單。 保險業務員了解他的需求後,幫他打了 1 張富邦人壽金實在終身健康保險(終身實支醫療險)投保建議書,並且詳細解說每一項保障項目與理賠金額。 他心想:「總繳保費 370 萬元,總理賠金額卻只有 300 萬元,那我自己存錢賠 給自己不就好了?」於是找個藉口向業務員推辭,便離開了。

以我係險公司做過文員的經驗, CLAIM 一 定有 CLAIM FORM 填 (客要填清楚病資料) 及要客戶簽名 及要有醫生証明 or….其他 (事乎間保險公司), 所以一定係白紙黑字. 換句話說,如果是非必要的入院(有關診斷可以在門診進行),或檢查後毋需要進一步入院或做手術的話,便有機會不符合醫療索償的理賠資格。 在確保客戶在繳付可負擔的保費、維持保費可持續性的同時,能享有世界級的醫療保障,我們制訂定了客戶約章,協助您了解您的權利與責任,並獲得最佳的病人和客戶體驗。 其實香港名區都有不同私家醫院,病房都有分級數,最普通的是「普通病房」,即俗稱的「大房」,6至8人一房,稍貴一點就是「半私家病房」,多數2至4人一房,再上一級就是「私家病房」,病人可獨享一房不受外人打擾。 其實,自然費率的保單到了 60 歲之後,保費看起來雖會偏高,但那是以現在的物價水準看未來物價水準所造成的假象。 為了在此時此刻用小錢打造最佳保障,還是應該選擇自然費率產品。

住院雜費: 私家醫院病房及門診收費一覽

不過,保戶還是有其他主約可選擇,例如用定期壽險搭實支險。 要注意的是,若定期壽險為 20 年期,實支險也是 20 年到期,倘若 30 歲就買了這張保單,50 歲時得再做調整。 一般而言,住院保險「不保事項」包括:投保之前已患的疾病及先天性異常、懷孕和生育/不育治療、整容手術或治療、例行醫療檢查,如健康檢查,以及特殊治療,例如精神失常治療等。 醫療保險的基本計劃內之每個項目設有賠償上限,索償金額若超出該項目上限則被視為「超額開支」。

各保險公司推出的實支實付險內容不盡相同,例如有的保單規定,雜費只能使用在手術給付,非手術產生的雜費就不賠付。 並且每家保險公司對於雜費的項目會有不同定義,保戶一定要看清楚保單條款。 雜費項目最好概括所有「超過健保給付的住院醫療費用」,另外,建議盡量不要買列舉式的產品,保障比較少,因為不在明細內的費用會被剔除。 總而言之,在相同保費下,挑一張給付項目越多元,且雜費額度越高的越好。 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終身型醫療險保費偏高,再加上終身醫療險多針對住院提供病房費用理賠,而健保實施 DRGs(診斷關聯群)後,住院天數減少,終身醫療險頂多彌補住院病房費用,開刀或住院雜費等大筆開銷不一定賠得到。

住院雜費: 相關文章

以相對低的成本得到足額的保障,是保險的根本精神,既然如此,選擇年輕時保費相對便宜的自然費率,最能達到目的。 至於平準型保費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雖然不會隨著年齡調漲保費,不過一開始保費較高,不見得可以達到較好的效益。 退休後的醫療費用是退休族的另一個隱憂,如果沒有購買終身型醫療保障,而是以定期型的醫療險為主,年過 75 歲就會面臨沒有醫療險的窘境。

住院雜費

根據該保單「手術保險金表」,楊太太切除乳房腺瘤屬於「乳房纖維腫瘤」,給付限額10%;依楊太太投保的方案看來,8萬元的限額最高理賠8千元。 問題在於,A公司認為微創手術與防沾黏貼片的3萬4千多元皆屬於手術費用,也就是說,這筆費用只能賠到8千元。 因此,8千元手術費加上健保部分負擔的2,096元,A公司應理賠10,096元。 投保醫療險就是為了治病更無後顧之憂,但是等到申請理賠,才知道你跟保險公司認為的醫療費用,不一定相同。 初次罹癌保險金5萬 一次金相當低,再依據實際有進行的醫療方式,住院或是手術等….再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彈性度較低。 「住院病房費用」以「住院病房費用保險金」額度內實支實付,將「住院病房費用」併入「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額度內實支實付。

住院雜費: 少數「實支實付醫療險」商品對於「住院病房費用」理賠方式有別於過去傳統的不同設計:

其實,手術中使用的醫療耗材應如何歸類,是保險業討論已久的問題,有的保單為了避免費用界定的爭議,直接將「醫院各項雜費及外科手術費用保險金」合併計算,或是把手術費列為住院醫療費用之一。 住院雜費 實務上也曾發生不同醫師對醫材、器具解釋不同的情形,讓保險公司無以為據,醫材歸類的確有模糊空間。 楊太太擔心傷口太大不易癒合,依照醫師建議採微創手術,花了1.4萬元,再額外使用玻尿酸防沾黏貼片。 另外,依健保部分負擔的規定,住院30天以內,被保險人必須承擔10%醫療費用,健保此次支付20,960點,因此楊太太要分擔2,096元,整套治療下來,除健保外,共花費3萬7千多元。 事實上,手術中使用的醫療耗材歸類不一致,是保險理賠存在已久的問題,有些公司為了避免類似的爭議,推出將「醫院各項雜費及外科手術費用保險金」合併計算,或是把手術費列為住院醫療費用之一的保單。 不過,服務中心也曾處理過類似申訴案,但是保戶的主張卻剛好相反。

而人身保險往往牽一髮動全身,須倚賴對各種保單都十分熟悉的專業人士,才方便依每個人的需求做調整。 根據政府公布,標準計劃平均每年保費為4,000元,較2017年估算的4,800元低約2成,但隨着受保人年齡上升,保費增幅卻隨時以倍數計! 參考保險比較平台10 Life數據,25至34歲男性平均年保費僅2,350元,但到了65至74歲,則會大增近5倍至1.3萬元。 假設保單條款註明一天給 2,000 元,如果一天實際住院只花 1,000 元,那還是會給 2,000 元。 反過來說,如果一天實際住院花了 3,000 元,也還是同樣給 2,000 元。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