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詳細攻略

如建成總共800平方米的家譜、碑帖專庫;對大批破損家譜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復;編纂出版了反映1萬1千餘種10餘萬冊館藏的《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初步摸清館藏碑帖家底,其數據庫也在製作之中。 這不僅使大宗塵封數十年的歷史文獻得到有效保護,並使之為讀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目前,上海圖書館正在推廣「誠信免押金」計劃,新辦卡讀者可以申請簽署《個人信用信息查詢授權委託書》,經過查詢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或芝麻信用收集的的有關信用信息,即可以信用免押金辦理普通外借讀者證。 上海市各級公共圖書館讀者借閱信息將納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亦有計劃使用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的信用記錄。 1988年,上海市科技情報工作初步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文獻收集、整理、管理、檢索、研究、諮詢、開發和出版報導等工作體系,並先後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學術團體建立了情報資料交換關係。

標識象徵着歷史文化積澱的堅實基礎和人類知識高峯的不斷攀登。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計劃項目“自動古籍圖書超高頻殺蟲機”研製,並獲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全國報刊索引》收錄了全國包括港、台地區的期刊8000種左右,涉及所有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中國與各省市自治區黨政軍、人大、政協等重大活動、領導講話、法規法令、方針政策、社會熱點問題、各行各業的工作研究、學術研究、文學創作、評論綜述以及國際、中國國內的重大科研成果等。 上述單位不包括國家部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的地方局(上海市氣象局除外),也不包括加掛市局牌子的中共上海市委組成單位。

現在,藏書樓作為徐家匯源景區的一部分,對所有公眾開放,可在周一至周六的上午9點到11點和下午的14點到16點半進行參觀,參觀範圍為建築外觀和1樓門廳。 為加快對現代科學情報的研究和整理,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簡稱上情所)於1958年11月在上海成立。 上海圖書館創建於1952年7月,原址位於南京西路325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跑馬廳,後為上海美術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單位易手使用)。 地主隊伍往往具有「主場優勢」,選手們能夠沐浴在自家觀眾的歡呼、吶喊以及加油聲中,作為中國第3種子隊伍SN自然受到了現場6,000多名觀眾的簇擁。

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簡稱「上情所」,是一個綜合性情報研究和文獻服務單位,成立於1958年,目前的部分研究機構設在永福路、湖南路口。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徵用了作為天主堂附屬建築的藏書樓。 1956年11月,上海市文化局根據軍管會命令,接管徐家匯耶穌會神學院藏書樓(亦稱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經過整理充實,成為上海圖書館的組成部分——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於1957年1月開放閱覽。 請愛護文獻資料和一切公共財物,請勿在文獻上批註、塗改、摺疊、污損、剪切、撕頁,勿將文獻帶出本閲覽室,違者按上海圖書館有關規定處理。 如有特殊需要需自行掃描或拍攝書刊資料時,請到參考諮詢台填寫《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書》。 2016年,圖書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等七部委授予“全國首批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單位”。

第十九條 (出版物樣本的送繳):除特殊種類或者出版數量較少的出版物外,本市出版社、報社、雜誌社等出版單位應當自本單位出版書刊資料之日起30日內,將樣本送繳市圖書館收藏,具體送繳辦法由市文廣影視局另行制定。 2016年2月,作為浦東「3+3」文化項目的一部分,上海市發改委正式批准新建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地處花木地區,規劃總建築面積約 平方米。 為徵集設計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辦了「2016上海市重大文化設施國際青年建築師設計競賽」,最終由丹麥SHL建築事務所等聯合設計的方案中標。 聯合體之間的普通外借書籍,可以通過上海中心圖書館的網際網路聯機目錄(上海圖書館稱之為iPac系統)互相查詢,並已經實現「一卡通用,通借通還」。 上海市中心圖書館體系是不改變圖書館的行政隸屬、人事和財政關係的情況下,以上海圖書館為總館,其他區縣和基層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等組成的一種圖書館聯合體。 上海圖書館有三個館外書庫,分別為航頭書庫、龍吳路保存本書庫和莘莊特種文獻書庫,一般不對外開放,索書可至綜合出納台登記預約。

上海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文化傳統

館體正面有仿造中國古代建築結構的數根巨柱與斗拱結構,玻璃採用特質的雙層隔音玻璃,可以有效阻隔來自淮海路的噪音。 圖書館內部擁有各類閱覽室33個,展覽廳2個,學術研討室4個,音樂欣賞室1個,影視欣賞廳1個。 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舍占地3.1公頃,建築總面積達12.7萬平方米,主樓由五層的大型裙樓與分別高達58.8米與106.9米,形狀類似燈塔 ,象徵著人類踏著知識的階梯攀爬文明的高峰。 截至2012年,上海圖書館的高安路館舍為世界最高的圖書館館舍。 1993年,因城市發展需要,在上海市徐匯區上海牛奶二廠舊址建設新館,並於1996年12月正式對公眾開放。

上海圖書館創立於1952年,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1995年上海圖書館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合併,1996年12月上海圖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上海圖書館開通了線上遠程服務系統,所以凡持證讀者,無論押金繳納與否,均默認免費開通「市民數字閱讀」和「e卡通」兩種電子資源遠程服務,獲得大部分中心圖書館體系成員館的多種資料庫和電子書籍的訪問、閱覽權限。 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合併為一個法人單位,更名「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為國內第一個省(市)級圖書情報聯合體。

截至2015年,上海圖書館擁有各類圖書、報刊、資料達到5500萬件,古籍善本、碑帖尺牘、名人手稿、家譜方志、西文珍本、唱片樂譜、近代報刊及專利標準是上海圖書館的館藏特色。 該館現擁有歷史文獻370餘萬冊,其中,一千四百餘年前的《維摩詰經》是年代最久遠的藏品。 四樓外文書報期刊室內亦藏有各國捐贈圖書,其中包括德國和澳大利亞官方捐贈的圖書、期刊以及多媒體借閱服務。 1959年3月,第一次上海科技情報工作會議在科學會堂召開。

上海圖書館

因歷史原因,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保留農場管理局牌子。 報告顯示,2016年,共有85.4萬讀者在上海圖書館借過書刊,年人均外借量為29.4冊。 其中一半以上讀者年外借量超過13冊,借閱量最大的一位讀者外借圖書達2649冊。

其中,包括中國歷史人物傳記資源庫、清華同方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讀秀、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等。 截至2015年底,上海圖書館建築面積12.7萬平方米,擁有各類閲覽室36個,設有24個機構部門,在編職工751人。 圖書館藏有中外文獻5600餘萬冊(件),其中中文古籍線裝書約170萬餘冊,善本2.5萬種17萬冊,屬國家一、二級藏品2256種13526冊。

上海圖書館: 館藏

截至2018年9月,上海圖書館開展的品牌文化活動有世界讀書日、“閲讀馬拉松”、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週、市民文化節、上圖講座、上圖展覽等。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項目“用擬除蟲菊酯對館藏圖書、資料防蛀方法的研究”,並獲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上海圖書館藏有已編古籍130餘萬冊(其中善本約18萬冊)、碑帖16萬件(其中善本2千餘件)、明清近代尺牘11萬8千通。 2018年3月,由上海圖書館週德明、黃國榮主編,黃顯功策劃的大型叢書《上海圖書館藏民國統計資料》出版發行。 該叢書全文收錄民國時期統計資料894種,共120000餘頁,分為220冊(包括目錄提要1冊)。

上海圖書館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圖書館編纂出版《翁氏藏書與翁氏文獻》精品文獻圖錄。 截至2015年底,上海圖書館藏有1985年以後出版的上海主題的文獻共8454冊,上海歷史圖片21429張。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上海圖書館設有上海年華、世博信息、抗戰圖庫、聯合國資料、留學指南等特色館藏欄目。 截至2015年10月,共計有14768位新讀者在上圖辦理了誠信免押金的普通外借讀者證;此外,上海市也有24家區縣圖書館也加入該活動,共計有28418位辦理免押金普通外借讀者證,共免去押金431.86萬元。

上海圖書館: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1990年10月5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上情所與上海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現屬於上海大學)聯合申請的「管理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簡稱「上圖」或「上情所」,隸屬於上海市人民政府,歸口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圖書館,也是中國大陸規模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第二大圖書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車站大廳內設有自助售票機、驗票閘機及服務櫃枱,並設有通道連接上海圖書館的地下空間。 車站大廳設有一面藝術牆,通過展現中國漢字的演化及上海圖書館館藏圖書等影本資料,以表達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和諧文化。

上海圖書館

1973年復刊時正式改名為《全國報刊索引》(月刊),前期哲社版與科技版合一,1980年又分成《哲學社會科學版》與《自然科學技術版》兩刊。 截至2015年底,上海圖書館藏有中外文獻5600餘萬冊(件),其中中文古籍線裝書約170萬餘冊,善本2.5萬種17萬冊,屬國家一、二級藏品2256種13526冊,中文期刊19915種,上海地方文獻共8454冊,上海歷史圖片21429張。 2014年4月,上海圖書館與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開放大學等簽訂合作共享協議,開展上海市電子學生證合作項目。 之後,上海圖書館和中心圖書館各成員單位進行了非接觸式IC卡系統升級改造,並與上海市電子學生證相對接。 上海中小學生群體可以憑藉電子學生證,使用中心圖書館館各成員單位的資源,並根據不同年齡段,獲得相應的權限,包括圖書借閱等各項服務。

1996年新館落成,極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條件,如善本書庫已做到恆温恆濕,後來又為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的藏品製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 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圖專門成立了搶救歷史文獻工作組,開始對大量累年積聚成堆的未編文獻進行搶救整理。 這是歷年來上圖對古籍所開展的最大規模整理保護工作,前後已持續近十年,且仍未終止,業已取得顯著成果。

1982年在南京西路擴建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2號樓;1988年又在龍吳路建成10000平方米的書庫。 關於關於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的前身,請見「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站位於上海徐匯區淮海中路高安路,上海圖書館附近,為上海軌道交通十號綫的地下車站。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圖書館開通了一卡通、“上海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RFID自助借還系統、視障閲覽室、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e卡通”電子資源遠程服務、“上海年華”數字資源庫等現代化服務。 1958年,上海圖書館又與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上海科技圖書館、上海報刊圖書館合併,建成新的上海圖書館。

至1962年11月12日,市人民政府任命顧廷龍為上海圖書館館長。 目前上海市共轄18區,行政區排序依據行政區劃名稱與代碼(2018年)。 現代圖書館不單單藏書,還提供期刊、電影、唱片、磁帶及其他資料。 本列表依據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編印的《上海市2011年文化文物事業統計資料》,共列出圖書館248家。

  • 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將以下三種情況讀者行為納入上海市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管理。
  • 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與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合併為一個法人單位,更名「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為國內第一個省(市)級圖書情報聯合體。
  • 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簡稱「上圖」或「上情所」,隸屬於上海市人民政府,歸口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圖書館,也是中國大陸規模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第二大圖書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 2016年,圖書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等七部委授予“全國首批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單位”。

2018年9月,上海圖書館和上海書店出版社聯合發佈《中國教會新報》(影印本),《中國教會新報》(後稱《教會新報》,更名《萬國公報》)是晚清時期具有影響力的中文期刊,該刊是晚清西學東漸的重要媒介和文字載體。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圖書館通過技術整合改造,在互聯網上開放館藏數字資源:家譜全文3000種,上海年華精品專題圖片庫4種,古籍善本、刻本50種,民國圖書100種,特色老唱片音頻10種,網上講座視頻30餘部,網上展覽20餘部。 據2018年10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上海圖書館通過《上圖專遞》、《競爭情報》、“第i情報”和媒體測評等高層次研究性情報服務項目,為城市發展等領域提供多種決策參考信息。

上海圖書館

但由於DWG以3:1的比數在上海主場擊敗了SN,讓浦東足球場宛如瞬間變成「上海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形象標識色調是水藍色,整體是一個似金字塔的形狀,跟圖書館的建築佈局相似。 標識像一排排洶湧的波浪,左邊呈台階狀,下邊是“上海圖書館”字樣。

上海圖書館

文化大革命期間,除閱覽室仍維持開放外,上情所情報業務工作基本處於停頓狀態。 文革後期,上情所所逐步恢復情報服務和技術交流工作,並開展對外科技座談活動和聲像業務。 1978年5月,國家出版局批准上情所成立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現時,上海圖書館館址位於淮海中路、高安路口,於1996年12月對外開放,擁有各類圖書、報刊、資料總計達5500餘萬冊(件);而情報研究部門仍然有相當部分放在相距不遠的研究所舊址,即上海圖書館位於湖南路、永福路的北館。 讀者可憑本人有效的參考閲覽、參考外借的上海圖書館讀者證,借閲一樓基藏書庫中外文圖書、期刊、報紙等文獻資料,每人每次借閲4冊。 1955年3月,上海市圖書館在創刊了《全國主要期刊資料索引》,初期為雙月刊,1956年起改名為《全國主要報刊資料索引》,同年下半年起改為月刊,1959年起分成《哲學社會科學版》與《自然科學技術版》兩刊,一直出版至1966年9月文革開始休刊。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