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mryker9009大優勢

而車價較便宜的Ryker,正正便為Can-AM補充初階客源,壯大整個Can-AM的三輪生態系統。 煞車方法與Can-Am Spyder相同,軑把不設煞車桿,右腳踏控制全車掣動,而一對頭輪每邊配置270mm煞車碟配兩活塞煞車卡鉗,單尾輪則配置220mm煞車碟配單活塞煞車卡鉗。 俾車撞又好,直接撞擊硬物又好,炒車時頭部沒有任何保護,本來唔使死都要死,本來唔使傷都要傷。 即使唔炒車,在行車時撞上昆蟲、前車濺起的碎石、風吹的垃圾,都會對閣下最寶貴的頭部,直接造成傷害。 所以,作為一個成熟負責任的Cam-AM車主,請唔好在人多車多的地方扭油甩尾,也請佩戴頭盔,對自己及家人負責。 很多Can-AM車主都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把Traction關閉,然後張揚地大油響胎起步或U-turn。

  • 此時便會發現,Ryker的座位其實相當舒適。
  • 只需左腳尖一 tick便可轉為後波,實現了真正無需落腳的優點。
  • Ryker由皮帶傳動改為軸傳動,進一步降低離地距,讓騎士駕駛Ryker時,更貼地,更好彎,有更強的Kart仔感受。
  • 想像當在上斜的路面停車等燈時,伸前的右腳,腳尖還要蹬出來踏著迫力,是真的需要肌肉的力量。
  • 制動時要靠腳腕出力向下壓,當右腳已經向前伸時,制動還要腳腕向下壓,這個動作需要有很強烈的意識才能做到,而且也不能利用地心吸力,借用腿部的重量來施以制動。
  • 俾油前,記得check清楚是F字或是R字,免生危險。

也有很多車主都不佩戴頭盔,雖然香港法例並沒有要求三輪機車需要佩戴頭盔,但任由閣下最重要的頭部,赤裸地暴露在空氣之中高速移動,實在是一件非常不智的事情。 左手插好車匙後(其實是keyless感應),右手拇指解除引擎死火掣,右腳踏著迫力,然後在按下撻車掣之前,油門要先以反方向扭一下,再按撻車掣,引擎才會成功發動。 不過論儲物量,Ryker便小得可憐,只在轉向把手之後有一個油缸袋相若的大小空間,存放頭盔不能,但去老麥買一個套餐都ok既。 雖說Can-Am Ryker是入門版,但外型不失霸氣,外觀與科幻電影的怪獸相似,可以預計在馬路能夠吸納大量收視。

再加上轉向把手任何擺動,都會改變前進路線,令上身被離心力影響而會左右擺動,起初不習慣時,便會很在意這些擺動。 Ryker的UFit system便利系統無需工具,鬆扣,較位,再鎖上,就係咁簡單。 可能是造價的問題,如果手工可以再幼細一點,調較過程便會更順滑。 不過呢樣野唔緊要,因為轉向把手和腳踏位置,較完之後都唔需要再調較。 只靠右腳去制動,理論上和駕駛汽車一樣,但在操作時感覺其實不同。 汽車制動時腳部動作以向前推為主,Ryker制動腳踏的動作,以向下踏為主。

Ryker由皮帶傳動改為軸傳動,進一步降低離地距,讓騎士駕駛Ryker時,更貼地,更好彎,有更強的Kart仔感受。 除了是多了一個轆之外,輪胎的輪廓也完全不同。 Ryker的輪胎像汽車一樣是平的,摩托車的輪胎的橢圓形的。 想像一下,如果電單車輪胎的接地面是以一個人的圖像來表示的話,Ryker的輪胎接地面便是五個人的圖像。

Ryker的出現,會否威脅現有spyder車系其他作品呢? 我們認為不會,因為論馬力輸出,豪華程度、舒適性和便利性,Ryker都會處於下風。 所以我們認為,Ryker的出現,長遠來說會對Spyder車系有正面作用。 因為Ryker車主將來升級時,便會考慮Spyder。

因為頭輪的左右避震機都正在經歷不同的路況,所以會有不同步的表現,實屬正常。 正因為Ryker並不是電單車,所以很多操作都必需重新學習。 尤其是於一個對習慣以傾斜車身來轉向的兩個轆鐵騎士來說無論是駕駛Can-AM Spyder或是Ryker,都需要捨棄以往的習慣,重新適應。

此外,Can-Am Ryker新增名為UFIT功能,騎士無須使用工具下,都可以調校軑把及腳踏的前後位置,看來這個功能非常實用。 Ryker除了一扭油便行之外,轉後波也非常容易。 只需左腳尖一 tick便可轉為後波,實現了真正無需落腳的優點。 無論是停車、泊車或是倒車,雙腳都可以穩妥地安放在腳踏之上。 傳動方面,Ryker改用與綿羊相同的CVT(無段變速),但Ryker卻採用近乎免維修的軸傳動,車輛更附設倒車波檔,方便泊車,但不設+/-波轉檔功能。 而連接尾輪的軸傳動配合單搖臂的配置,使車尾看起來更簡潔,以及突顯輪框的美感。

有關駕駛Ryker的感受和技巧,等一下再說,現在先講基本操作,否則連撻車都未識。 任你技術再好,彎速也不及可傾斜車身的車款高,操作的力度也較費力。 老編試完Ryker,當日再騎綿羊返歸,跟住換街車去打波,感覺是兩個轆穿插車群有如行雲流水,轉向時又唔使頂住向外拋的離心力。

騎士以身體改變車身重心,為腳踏增加負重,加快轉向過程。 Ryker轉向時,車體受到離心力影響,內側車體會有升起的傾向。 這情況在上斜時更為明顯,因為重心在後,內彎頭輪更有升起的衝動。 要抵抗上述情況,騎士上身必需主動向內彎傾側,為內彎車輛增加負重,同時抵抗向外拋的離心力。 駕駛右軑汽車時,司機都會習慣自己的位置會貼在火線位。 駕駛電單車時,有時為了爭取更好的視野和被人看見,都會貼近右方駕駛。

這個習慣,放在Ryker身上時,右輪便會越過火線,進入了對向行車道的空間。 在通過陝窄的路面時,也要留意右輪不是在你的前方,而是真的在你的右方。 經常駕駛汽車的朋友請留意,通過路口時,別讓右輪撞上了安全島。

直三900引擎的喉聲雖然明顯,但並不悅耳,低頻不足,車主快改喉吧。 此外,車頭置物空間之少,相信也是創下了Can-AM的記錄。 受限於售價,Ryker轉向沒有動力轉助,相比起Spyder需要更多力氣,尤其是在小型迴旋處要急速通過的話,拉動把手需要一定氣力,女生未必喜歡。 駕駛摩托車,轉向時會counter steering推軑,即使內彎的手要向前推。 駕駛Ryker時剛好相反,內彎的手要向後拉,外彎的手向前推。 難處是當上身向內彎方向傾斜時,左手並不是向前推,而是向後拉,這和駕駛摩托車的動作完全相反。

位置在車身左側,向上摺合,代表車輛上鎖,會聽到卡一聲。 為了防止斜落泊車被途人多手解了泊車鎖,Ryker有一條實體鎖匙,讓車主為泊車手制上鎖,防止手制向下打開,也帶出防盜作用。 Ryker的轉向系統雖然不像其他Spyder般有動力輔助,但因為車身輕了300磅,所以問題不大,但激烈駕駛時便要用多一點力氣。 泊車手掣的操作也是機械化,直接在車身左方膝前附近拉起或放下便可。

所以在制動時,其實老編是懷念摩托車的制動方法。 再加上穿了厚底鞋,迫力腳感一般,起初真的唔知究竟踩到幾深。 當然,習慣以手指感受線性迫力出力的人,也許不是Can-AM要針對的人。 除了引擎之外,傳動系統是CVT自動波箱,讓駕駛Ryker變得和綿羊一樣方便簡單。 為了提升彎道表現,降低車身高度和騎士離地距是最直接的方法。

canamryker900

要成功開動Ryker,除了要識撻車,解開泊車鎖之外,還要檢查波段是否正確。 留意錶版,右上方顯示P字,代表Park mode,泊車手掣上了鎖。 在左腳尖附近有一支L型的轉波桿,如果位置離腳尖偏遠的話,便是Forward mode,錶板會顯示F字。 如果轉波桿位置很近左腳,便是後波,錶板會顯示R字,代表Reverse mode。 俾油前,記得check清楚是F字或是R字,免生危險。

在平路時想入彎快一點,可以拖住迫力入彎,trail braking令重心留在車頭,增加前輪負重。 所以當落斜時因為重心壓在頭擔上,快速轉向時內彎頭輪想撬起的感覺會較上斜時少。 但在上斜時,轉彎便會慢一點,這情況和駕駛大馬力兩個轆剛好相反。 主要針對的顧客群,絕不是兩個轆的發燒友,而是內心對摩托車有興趣,但擔心兩個轆會有危險的人。 在香港,如果十個人只有一個人是鐵騎士的話,那便會有最少四個人是對摩托車有興趣,但擔心兩個轆危險而卻步的人。 Can-AM Ryker,便是為這四個人而設,客戶群其實比傳統兩個轆更大更廣。

空出來的左手,簡直可以拿住個甜筒一路行一路食。 講緊快速到可以在等紅綠燈時都可以調較,鬆扣,滑動調較,再鎖上,就係咁簡單。 讓雙腳可以前伸或屈曲,上身前伏或挺直,悉隨尊便。

  • 有後波,唔使落地推車,斜路泊車也不用擔心向後上斜沒有動力。
  • 除了引擎之外,傳動系統是CVT自動波箱,讓駕駛Ryker變得和綿羊一樣方便簡單。
  • Can-AM Ryker,便是為這四個人而設,客戶群其實比傳統兩個轆更大更廣。
  • 此外,車尾邊箱、轉向時能減低車身傾斜的sway bar,也都是必選項目。
  • 要抵抗上述情況,騎士上身必需主動向內彎傾側,為內彎車輛增加負重,同時抵抗向外拋的離心力。

今次試騎是Ryker 900,直三機器馬力有82ps,扭力約8kg-m,應付280kg乾重,表現仍然出色。 軸傳動反應直接,質油時會力量傳到直軸時會有一下輕微的頓挫感,雖然是CVT波箱,但軸傳動的感覺好實在,加速感和五百級雙缸綿羊相若。 即使以Standard mode行車,一質油便馬上彈射而出,尾龍骨馬上被壓在靠背。 此時便會發現,Ryker的座位其實相當舒適。 如果用sport mode的話,traction control會被關閉,一質油尾胎便很容易打滑,響住胎咁起步。

canamryker900

以下是Ryker的改裝配件資料,數量和種類都很多。 如果預算有限的話,我們認為,後座墊和後座靠背都是把新車帶給新相識,一起分享喜悅的必需設定。 此外,車尾邊箱、轉向時能減低車身傾斜的sway bar,也都是必選項目。 Ryker除了有600和900之外,還有Rally版,配上越野輪胎及Rally動力模式,車身穩定系統進一步調低。

Ryker雖然車身比Spyder F3細很多,但其實Ryker的前後輪圈直徑是16吋,比起F3的15吋輪圈直徑更大。 只需TMAX 530相約的價錢,便可換來完全不同級數的收視率。 三輪著地,看似更安全,也更容易通過家人或伴侶的審批。

制動時要靠腳腕出力向下壓,當右腳已經向前伸時,制動還要腳腕向下壓,這個動作需要有很強烈的意識才能做到,而且也不能利用地心吸力,借用腿部的重量來施以制動。 因為座位低,雙腳向前伸,大腿肌肉不能作出緩衝動作,如果避震硬的話,騎士屁股會硬食,便會相當辛苦。 幸好Ryker尾避震表現稱職,並沒有過硬情況。 當通過惡劣路面時,也會感到尾避震的油壓好吸震,抑壓回彈的油壓,效果也很理想,造就了一個舒適開揚的駕駛環境。 無論是Spyder或是Ryker,Can-AM三輪車的優點係停車唔使落腳,煞車或慢車時,不用擔心平衡問題。 有後波,唔使落地推車,斜路泊車也不用擔心向後上斜沒有動力。

雖然Ryker比Spyder簡單,霸氣略減,但途人根本分辨不到。 路面上大部份司機為了看清楚你的車,都會很樂意地讓你先行,所以即使攝唔到車,但轉線也很方便。 Ryker和Spyder一樣,行街極度招搖,回頭率爆燈。 喜愛高調的人當然喜歡,但對於老編這種想在茫茫人群中不留下半點腳印的人便不適合了。 人的肌肉開始放鬆,車速也越開越快,彎速也越來越高,這時便是正式享受Ryker駕駛的時候。 你會發現,其實只用右手駕駛一點也不難,在扭動油門的同時,轉左彎便推,轉右彎便拉。

CVT波箱令操作變得簡單,無需顧慮轉波問題。 售價也是Ryker一大亮點,600售十二萬多,900也只售十五萬多,Rally版是十六萬多,售價已包括乘客基本後座。 想像當在上斜的路面停車等燈時,伸前的右腳,腳尖還要蹬出來踏著迫力,是真的需要肌肉的力量。 駕駛電單車時,我們右指輕扣迫力,右腳也只是自然地垂下前掌便可壓著迫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