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鐵榮教授5大優勢2024!(震驚真相)

B) 鄧偉茵女士,明愛康復服務教育心理學家,香港特別行政區於明愛康復服務任職教育心理學家。 現時她主要與跨專業團隊共同為明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及其家庭提供服務 。 她亦為教師提供諮商及培訓,照顧學習差異及提升課堂行為管理的技巧。 B) 李仲欣女士,明愛康復服務職業治療師,香港特別行政區李女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復康治療學學士學位課程、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行為健康)課程,對於老人服務有豐富的經驗。 B) Ansah MALIK女士,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社工,香港特別行政區Ansah 現時服務於「社區共融」團隊。 作為社工,她對服務的投入讓社區中心於南亞服務成績斐然。

  • ACT的步法包括界定問題(problem)、訂定目標(goal)、計劃事工(task),以及配合各種輔導技巧(即劍法)。
  • 事實是,每個青年人隱蔽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他們大多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喪失了掌握自己生活及人生目標的權力(即「去權」),於是選擇逃避社會,並透過互聯網上的互動,嘗試找回已失去的權力,為被去權的自己「充權」。
  • 研究發現(例如一項涉及近1200名高中生、為期兩年的縱向研究),採用新的復和手法的學校與沒有採用的學校相比,欺凌現象顯著減少,學生同理心增強,自尊心更高。
  • 心理輔導組每年訓練一班熱心服務的同學成為「共融大使」,讓他們在校園推廣共融及關愛訊息。

願望實現—從上落無障礙開始澳門的舊式樓宇(唐樓)眾多,儘管社會服務網絡不斷完善,但對於居住在舊式樓宇的體弱或行動不便人士,出行仍是很大的困難。 由於過去只有醫療護送服務可以有限度協助患者出行,對於其他出行需要的行動不便者卻沒有服務支援。 有見及此,澳門明愛於2017年1月起,透過慈善捐款,以試驗性質開展「上落出行服務計劃」,透過引入不同類型的樓梯機,協助居住於舊式樓宇的行動不便人士上、落樓梯,以支援其不同目的之出行需要,並鼓勵他們走進社區,參與社會。 蘇貴成先生,明愛安老服務高級督導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職香港明愛安老服務。 負責元朗區明愛長者社區中心、長者中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和改善家居照顧服務的服務發展。 近年參與部門的長者學習、義工、關社(社會政策關注)的工作。

盧鐵榮教授: 研究人員造益社會

A) 王廷琳先生,舞蹈天使藝術總監,香港特別行政區本港其中一位著名及活躍之舞蹈家。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先後創辦動藝舞團、心飛舞團、舞蹈天使及Music Soulmates。 四屆香港舞蹈聯盟舞蹈年獎得主,先後於2007年及201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成就獎」及特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團體沙遊主要對象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的父母,為6位家長提供共7節,每節120分鐘的小組。 參加者在小組完結後表示在歷程中得到無條件的支持、自我探索、自我反省、更加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

研究的成果之一是一套新製抗熱工作服,它可以減少約 29% 的熱量儲存,並提高超過 14% 盧鐵榮教授 的熱舒適度。 研究亦注重降低工作服的零售價格,以讓更多的人能夠受惠。 這項研究工作亦幫助制定一套詳細的服裝規格,取代了早期較寬鬆的指引,也改變了工作常規。 至今已有超過116000件抗熱壓力汗衫和36000條長褲出售給100多個組織。 在香港、澳門、柬埔寨和沙地阿拉伯,這些服裝也被用於其他工作領域,如清潔、園藝和物流。

盧鐵榮教授: 社會工作部

相關研究包括:社區護士、護理學生、院舍照顧員及低收入勞工的肌肉骨骼問題。 同時,她具有在大學、學校、院舍、消防局及社區內改善工作間職業健康的豐富經驗。 梁清沂女士,明愛感創中心項目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梁清沂姑娘現為註冊社工及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任識明愛感創中心一級項目主任。 梁姑娘從事兒童及青少年工作十五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一直專注於兒童、青少年及家庭輔導,致力將創意藝術元素融入於個案、小組及社區工作,以協助受情緒困擾的兒童及青少年。 支援精神病患者之子女的介入模式明愛童心藝伴行計劃是由香港公益金撥款支助的三年創新性項目(2016至2019年),服務區域為新界東,由明愛樂晴軒營運。

  • 此工作坊由國際認可愛笑瑜伽導師帶領,讓初次接觸「愛笑瑜伽」的參加者有機會體驗「愛笑瑜伽」,感受其帶來身心靈上的好處。
  • 席間,陳永康向與會人士講解香港自一九六三年已沿用至今之「警司警誡計劃」,並將此計劃之轉變歷程及成效一一詳述。
  • 家庭文明作為一種道德治理,成就的是家庭和社會利益的完美結合。
  • 教育局指,專上院校在學術發展和行政管理方面享有高度自主,可因應市場需求及收生情況等因素,決定開辦或停辦自資課程,新課程在開辦前須通過相關評審和批准程序。
  • 因此,有學者曾以刑事調解來闡釋復和司法,其意思是以調解手法協助違法者和受害者抒解衝突及緩和關係,以代替審判或補充法院的判刑。

踏入活動第六個年頭,城大邀請到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擔任開幕典禮主禮嘉賓,見證大學多年來在推動校園共融上的努力及成果。 大學研究帶來兩個最大的影響領域是公共政策和商業,幾乎提交予所有評審小組的個案都有涉及。 其次是健康服務和醫療實踐以及教育,亦涵蓋不同評審小組,但數量略低。 隨後是一系列圍繞社會福利和社區支援與發展的活動,以及另一組圍繞環境、氣候和能源供應及使用的活動。 緊隨的另一組是通訊技術,包括涉及使用萬維網的各項發展,以及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 當中一些活動的參加者或參與者數量驚人,達數以十萬計。

盧鐵榮教授: 工作坊及分組研討會 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上午9:30

鄭女士現職為香港明愛康復服務家長資源中心和樂幼學前教育及訓練中心的督導主任。 特殊需要子女家長的情緒管理-認知行為治療介入法的應用明愛康復服務自二零零九年開始,便與香港大學黃富强教授合作,以其本土化的認知治療框架為藍本,應用在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工作中。 認知治療源自於美國貝克博士(Aaron T. Beck, M.D) 1,用於幫助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人士早已是一套具實證成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根據認知治療的理念,家長的親職壓力主要是來自個人多年來生活累積而形成的一套慣性思維模式,這模式包含對自我和世界的期望、要求和評價。

盧鐵榮教授

個案輔導在化解婚姻不和,處理家庭問題;而支援小組和團體活動則在於學習彼此欣賞, 促進溝通技巧,增添生活情趣等。 成效評估採用可信有效的臨床量表及「達標評量法」,收集接受服務前後的數據加以比較。 根據個案輔導、支援小組、團體活動等共452名參與者的數據加以分析,證實上述三種婚姻培育服務都達到預設目標。 即使父母有所察覺,也因為需要應付孩子的需要,而選擇性忽視自身的問題。 部分家長長期處於壓力情況底下,容易衍生精神健康疾病及其他方面的問題。 有研究指出,家長最需要的服務就是資訊及情緒方面的支援 (劉秉權,2014;Kerr et al., 2007)。

盧鐵榮教授: 香港遊樂場協會

學生宿舍處與各舍堂舍監嚴格遵守新冠病毒防禦措施的同時,亦已準備了多項迎新年活動,讓宿生安坐宿舍房間即可享用到會之團年飯或盆菜宴,及透過視像互相祝福和交流。 盧鐵榮教授 其後又會舉辦一連串活動,例如為來港交流學生安排揮春班、風車製作班等,向他們介紹傳統節慶,大家共度牛年佳節。 綜合上述四個理論,可見輔導與武功同出一切,不僅指個人的理想、精神、情操,以及內心世界的活動,還包括思維活動的整個過程。 在輔導員的身體內部起作用後,通過引導、會心(encounter)及心電感應(tele)等,從身體漫延到整個輔導場地的每吋空間,發揮神奇的作用。 盧鐵榮說,發生在元朗的襲擊事件是為了嚇唬人們不要參加抗議活動,但暴民暴力的極端行為,讓人們不再關注示威者對中國政府駐香港聯絡處造成的破壞。

盧鐵榮教授

瓊斯博士於1974年在英國諾丁漢的地方組織開始了自己的社工生涯,致力關注兒童和家庭問題的社福工作,這亦奠定他日後成為研究保護兒童的專家。 很早階段他已熱心參與社會公職,在1985至1994年期間獲委任為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秘書,及1994至年2000年期間任職The Centr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盧鐵榮教授 in Social Work的總幹事。 瓊斯博士在社會服務質素評鑑的經驗甚豐,退休前是英女皇御用的英國教育標準局教育評鑑員。 瓊斯博士的學術研究著作甚豐,曾就英國及海外的社會工作實務、社會服務管理及兒童服務發展等不同議題積極發表意見。 他亦是書籍-「社會工作管理」的聯合作者、「探討虐兒問題」的聯合作者及編輯,及「群眾需要群眾:社會服務專業人士潛能的探討」的作者。 他亦有就保護兒童、社會工作管理與守則、社會工作與災難救援、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等題目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

盧鐵榮教授: 專業社會工作顧問服務及研究

我們在當中最重視的就是要讓雙方或多方(違法者、受害者及有關人士)以正面態度去面對衝突/犯罪事件,透過中立會議主持人的協助,讓彼此明白事件所帶來的傷害,並承擔責任和修補傷害,以達致真正的公義。 盧鐵榮教授 盧鐵榮教授 現今社會急劇變遷,現代人面對的問題日趨複雜,為了回應新的挑戰,本社遂出版「實用輔導叢書」。 本叢書涵蓋各主題,均針對時下個人或社會問題,提供普及的輔導基本原則和入門技巧,並透過實際個案的示範、公共和信仰資源的參考,從而推介可行的受助門徑,協助受助者進一步得着適切的支援,甚至解決生命難題。 牧者和信徒領袖可以藉着「實用輔導叢書」,引領深受問題困擾的人士,啟發他們從生命幽谷走向光明坦途。

盧鐵榮教授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