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蓮苑10大伏位

繼航法師為人穩重端嚴,守業有道,這段時期,志蓮以邀請大德前來弘法為要務,同時展開一連串屋宇修繕工程, 年代,志蓮淨苑成為該區舉行文化活動的場所。 其後成立了第一屆董事會,委任寶蓮禪寺住持兼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筏可老法師為董事長。 1941年12月8日開始,香港進入為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經歷了一場大劫難,一切宗教活動都停頓下來,志蓮淨苑的佛學班也於1941年無奈停辦。 覺一法師、葦庵法師率幾位徒弟留守淨苑,沒有離開,他們既須顧及自身的安全,又要竭力保護志蓮,在亂世中艱難度日,苦苦堅守難得建起的道場。

見此情景,弘智法師慈悲發心由志蓮淨苑開辦一所義學,為本區失學兒童提供受教育機會。 1945年2月,日佔政府強徵志蓮淨苑用地,迫令所有佛像、物品全部搬走,幸有法雲精舍大力相助,借與房屋以安奉佛像及莊嚴品等,更得一批佛教界人士與靄亭法師同心協力,為保全志蓮淨苑殫精竭慮,功不可沒。 在弘揚佛法及工作過程中,修慈法師不但任勞、任怨還任謗,但她從未出惡言,至終凡事皆能圓滿解決。 作為一個修慈法師的皈依弟子,能有較多的機會親炙大師的身教與言教,認為上修下慈師父的德行,已臻出凡入聖的境地。 曉雲法師是「覺之教育」的創造者,修慈法師將之徹底執行,今日法師功成退位,但綜觀其事功,可將其定位為;覺之教育之「踐行者」。

慈蓮苑

民國四十七年,依止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師倓虛大師出家,自此更由禪而鑽研潛修天台教觀與止觀。 重建志蓮淨苑在香港乃至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工程,艱巨複雜,充滿挑戰,宏勳法師是擔任整項重建工程的主力,未重建志蓮之前宏勳法師參與重建廣州光孝寺、廣東丹霞山明代別傳寺的設計與施工,其後參與建造香港天壇大佛、重建大嶼山薑山觀音寺、重建新加坡蓮山雙林寺等。 法師感恩寶蓮禪寺的信任,並委任他作為藝術總監,讓他親身參與建造大佛的全程,如今天壇大佛已成香港具標誌性大型雕塑,舉世皆知,影響深遠。 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積累全方位的經驗,成為日後志蓮重建的實際演練,意義深遠,作用重大。

清末民初,中國大陸戰亂頻仍,與方圓不足百里的香港比較、社會較為安定成為大眾心目中的 「天涯淨土」,吸引了大批國民到來,其中也包括一些佛教僧侶。 在杳無人煙的大嶼山,南來的僧人種山蔬、置法器,結茅清修,農禪為生,二十世紀十至二十年代,已有七八十間茅蓬、靜室相繼在大嶼山出現。 二十至三十年代全國掀起的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各地大小寺院均遭衝擊,又促使不少僧眾由內地南遷,再圖發展。 赴港弘法的四眾佛弟子日漸增多,其中不乏一些高僧大德,他們大都曾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叢林擔任重要職事,德仰甚高,由於因緣和合,遷移到港,弘法利生,普照港民,使得以親近求法並皈依學佛,於此因緣,港九新界大小道場逐步建立,令祖國已流傳千年的智慧「正信佛教」逐漸傳播於這片土地上。 面對社會曠日持久的「廟產興學」風潮,各地佛教紛紛組建僧伽教育會,開始寺院辦學,儘管此時辦學目的主要為保護寺產,但中國培養弘法人才的僧伽教育終於由此開始起步了。

例如:為了省錢,所有的櫥櫃,都是修慈法師從迪化街撿拾別人丟棄裝奶粉的舊箱子,自行裝訂而成,這些舊櫥櫃,至今還保留在修慈師父的禪房裡,甚至學員們的袈裟,都是向台中修慈師父原出家的「白雲寺」募來。 這次藝展邀請台灣本地及大陸書畫家來參展、交流,內容包括書畫與花藝展。 書畫作品除一般作品,也有佛經、佛像,最特別的是河南梁光軍先生的6幅長卷。 (記者黃秀麗新北報導)2022新北文化獎今日於新光音樂廳舉辦頒獎典禮,由市長侯友宜親自頒發獎項,表示,這次獲獎者包括傳習木雕技藝的洪耀輝老師、水墨大師李義弘老師、明華園戲劇團的孫翠鳳老師,以及財… 弘智法師剛直嚴謹、辦事有條不紊,開始修葺房屋,重興道場,然而經濟能力有限,只能局部進行。 在後來釋出的iOS 16.1版本更新中,蘋果開始讓iPhone使用者可將存放在錢包的數位車鑰匙,可以分享給Google Pixel系列機種使用,未來更計畫開放更多搭載Android 12版本以後作業系統的機種使用。

音樂劇「台灣有個好萊塢」以60年代繁花似錦的台語片盛世為故事背景,講述時代男女的夢想與希望,今年重新推出,即日起到12月18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 請按下紅色的檔案瀏覽服務單位的宣傳刊物,收費表或附加資料;更新中、未被提交或不適用的檔案則以灰色顯示。 醫院的籌建歷時十餘年,獲社會各界人士鼎力支持,1971年終成善舉,醫院隆重揭幕。 二戰後的四十年代,志蓮淨苑所在地的鑽石山區人口疏落,野草叢生,一片荒涼。 居民普遍生活困苦,兒童大多失學,當地沒有一所學校,凡上學都要去較遠的九龍城,交通不便,而且那裏的學校多屬私校,學費非貧困居民所能負擔。

慈蓮苑: ○ 香港佛教的肇興

佛教以慈悲為懷的精神,寬慧法師一邊修葺志蓮,一邊帶領常住眾以有限的資源開展教育及慈善事業,服務社羣。 葦庵法師學養淵博,為造就廣東僧才,1939年在淨苑首創佛學班,執教擔任主講,並在淨苑空地搭建棚架,方便各路求學者住宿、聽學。 佛學班在當時頗具影響,前來參學的僧人很多,其中還有三名女學生。 葦庵法師積極鼓勵女眾多學經教,並發心建立一所可供出家女眾安身立命、專心修行的女眾叢林,在那唯男性地位優越的年代,身為比丘的葦庵法師發此宏願實有卓見。 台灣書畫學會理事長高明達博士,作為修慈上師皈依的弟子,在慶典致詞中提到,創辦華梵蓮華學佛園及華梵大學之始意,皆出於修慈法師,修慈法師一肩扛起所有的庶務,不但要做香積廚的工作,還要擔任助教,輔導學員的情緒等。

慈蓮苑

1946年10月,有四眾到志蓮,發起將志蓮淨苑擴組為「女眾十方叢林」。 因港九地區沒有尼眾十方叢林,志蓮淨苑從各方面考量因緣具足,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 在1947年6月2日的特別理事會決定志蓮淨苑舉辦女眾道場,成為女眾十方叢林;1948年7月18日志蓮同人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 ,開以佛學院培養僧才風氣之先,1932年來港擔任東蓮覺苑住持,建立「寶覺佛學研究社」以推動佛學教育,更常應邀於港澳不同道場講經說法,法緣深厚,於此時危急存亡之際接任住持,可謂眾望所歸。 開山祖師對淨苑的發展有很多計劃,為了興建大殿,葦庵法師已開始置備佛像,借得款項,並辦理申請土地等手續。 ,第一根柱由吊重機徐徐從天空吊下,安裝在石柱礎上,由此開始,志蓮佛寺由平面的設計圖變成了立體的建築。 山邊木屋缺水缺電,火災頻仍,衛生環境惡劣,隨處可見流離失所的兒童和無人贍養的老人。

慈蓮苑: 慈蓮苑 蓮華藝展賞書畫

早歲即顯示出對禪、古典文學與繪畫的強烈興趣與天賦,畢業於香港麗精美術學院及南中美術研究所,師事嶺南畫祖高劍父大師,曾創辦「文風韻苑」。 中日戰爭期間,加入後方文化工作,戰後旅遊至印度泰戈爾大學,研究畫藝并教授中國畫論。 誓志終身願為奉獻教育之耕牛,而環宇周行三十餘國,考察世界著名教育文化機構;所到之處,同時舉辦畫展,以宣揚中國文化藝術。

法師以其特具之文學造詣,勤於著書立說,尤以佛學禪行著作,皆為親身歷驗之寫證,出版書籍超過八十餘本,內容包括般若禪、中印藝術、佛教藝術、佛教教育、文藝、參方筆記等。 民國八十六年底,榮獲行政院頒贈我國公民最高榮譽之國家文化獎,顯揚其人格事功之最佳典範。 以下就法師之「生平行誼」、「三山行蹟」、「願行成就」、「禪畫意境」、「教育理念與志業」與「著作書目」等項目加以簡介,使得以一窺法師七十年來的學力、行力以及無盡的慈悲願力。 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間,香港由小漁港急速發展為國際化大都會,在西方文化浸染下,西式高樓大廈臨立。 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志蓮決定在這重大時刻,適逢天時、地利、人和,眾緣和合下,建設一座按中國傳統古建築方式的佛寺,使之屹立於回歸祖國的土地上,一方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另一方面讓人在現代化的環境下體會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 慈蓮苑創辦人曉雲法師,是集佛學、藝術、文學、教育於一身的般若行者。

慈蓮苑: 台灣戲劇

在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居士、副會長明暘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聖一法師及董事局主席胡仙小姐主禮下隆重舉行。 始於1980年代初,志蓮已不斷搜集有關中國傳統木構佛寺建築的相關典籍及資料。 歷代祖師雖經戰亂及經濟困境仍堅守道場,代代相傳;而志蓮淨苑雖是香港其中的一小塊土地,但並沒忘記漢土出家人的本份,把傳統的中華文化展示,並在因緣成熟之時建設一座具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令更多有緣人得以聞法,用功修行,讓大家以眾靠眾,弘宗演教,續佛慧命。 ,又大量印刷佛教經典、書籍,並與國內外不同大學、研究所、博物館展開文化交流,成為提高市民的文化知識和普及佛法的助緣。 」,成立了校董會,聘兩位女教師,首期學生五十九人,暫借淨苑內兩間佛堂上課。 儘管教學設備簡陋,教師薪金微薄,但大家兢兢業業,一心努力,令學校日見起色,逐年發展,成為志蓮淨苑以教育服務社會的良好開端。

在文希、月霞、諦閑法師及太虛大師等諸位高僧大德的主持下,使這些僧伽學院得以吸引著全國各地發心求道的僧人絡繹前往求學,令佛教傳統的叢林制度與祖師大德理念得以傳播到全國各地。 中國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點最鮮明、散佈區域最廣泛的獨立結構體系,其基本特徵既適用於非宗教建築,也適用於宗教建築,處處反映着中華民族獨特性格與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在唐朝發展達至巔峰,絲綢之路及交通發達使之能廣泛融攝外來文化,糅合中西文化藝術成為當時一股世界性的文化力量,影響深遠。

  • 法師以其特具之文學造詣,勤於著書立說,尤以佛學禪行著作,皆為親身歷驗之寫證,出版書籍超過八十餘本,內容包括般若禪、中印藝術、佛教藝術、佛教教育、文藝、參方筆記等。
  • 以下就法師之「生平行誼」、「三山行蹟」、「願行成就」、「禪畫意境」、「教育理念與志業」與「著作書目」等項目加以簡介,使得以一窺法師七十年來的學力、行力以及無盡的慈悲願力。
  • 醫院的籌建歷時十餘年,獲社會各界人士鼎力支持,1971年終成善舉,醫院隆重揭幕。
  • 儘管教學設備簡陋,教師薪金微薄,但大家兢兢業業,一心努力,令學校日見起色,逐年發展,成為志蓮淨苑以教育服務社會的良好開端。
  • 第五屆〈實為第六屆〉蓮華藝展於5月6日在慈蓮苑曉雲導師紀念館開幕〈展期一個月〉。

唐代的建築藝術已臻完美,被公認為水準最高、最有價值、最能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神,其恢宏氣度和壯麗景象,唐代建築藝術之美是後世難以超越。 慈祥法師任志蓮淨苑董事多年,畢生致力於弘揚佛法及推廣教育,桃李遍天下,同時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才德兼備的人才,慈祥法師對志蓮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1979年擔任志蓮淨苑住持後,志蓮的各項事業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蓮華學佛園〈也是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師承嶺南畫派,秉承書畫藝術教化人心理念,早年即舉辦清涼藝展,之後修慈法師延續開辦蓮華藝展。 第五屆〈實為第六屆〉蓮華藝展於5月6日在慈蓮苑曉雲導師紀念館開幕〈展期一個月〉。

慈蓮苑

開山祖覺一法師和葦庵法師早已計劃建立女眾十方叢林式的寺院,然適逢戰亂以使計劃落空。 其後在志蓮的發展過程中,寬慧法師和歷任住持都為重建佛寺奠定基石,使淨苑具備了基本規模,但礙於當時社會需要及經濟狀況,幾十年來志蓮沒法全力投入寺院重建計劃,反而把力量集中於當時社會迫切需要的義學、安老慈幼院、圖書館等社會福利及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工作等。 民國七十九年創立華梵工學院(今華梵大學),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所佛教界創辦之社會大學,學校宗旨為「覺之教育」,期能以佛教慈悲精神與智慧思想培養品學兼優青年,利益造福人群社會。

  • ,第一根柱由吊重機徐徐從天空吊下,安裝在石柱礎上,由此開始,志蓮佛寺由平面的設計圖變成了立體的建築。
  • 中國歷史文化在唐朝發展達至巔峰,絲綢之路及交通發達使之能廣泛融攝外來文化,糅合中西文化藝術成為當時一股世界性的文化力量,影響深遠。
  • 先後創立蓮華學佛園、華梵佛學研究所,培養僧才與社會學佛青年,並召開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與天台宗學會,提昇佛教學術研究;每年舉辦「清涼藝展」,期以佛教藝術、書畫創作,化世俗熱惱人心為清涼,曾遠赴德國、比利時、美國、星馬、古晉及中國大陸展出。
  • 歷代祖師雖經戰亂及經濟困境仍堅守道場,代代相傳;而志蓮淨苑雖是香港其中的一小塊土地,但並沒忘記漢土出家人的本份,把傳統的中華文化展示,並在因緣成熟之時建設一座具規模的女眾十方叢林,令更多有緣人得以聞法,用功修行,讓大家以眾靠眾,弘宗演教,續佛慧命。
  • 居民普遍生活困苦,兒童大多失學,當地沒有一所學校,凡上學都要去較遠的九龍城,交通不便,而且那裏的學校多屬私校,學費非貧困居民所能負擔。
  • 二十至三十年代全國掀起的第二次「廟產興學」運動,各地大小寺院均遭衝擊,又促使不少僧眾由內地南遷,再圖發展。
  • 佛學班在當時頗具影響,前來參學的僧人很多,其中還有三名女學生。

民國五十六年受邀來台,講學於中國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同時擔任中華學術院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推動台灣佛學研究與文化藝術活動不遺餘力。 先後創立蓮華學佛園、華梵佛學研究所,培養僧才與社會學佛青年,並召開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與天台宗學會,提昇佛教學術研究;每年舉辦「清涼藝展」,期以佛教藝術、書畫創作,化世俗熱惱人心為清涼,曾遠赴德國、比利時、美國、星馬、古晉及中國大陸展出。 法師本人曾參加過國際性學術會議達廿八次,發表論文涵蓋佛教教育、藝術及般若與天台等類別,在在顯現法師學養之精深與博大。 【記者王輝丹/新北報導】華梵大學慈蓮苑,十三日在新北市該大學舉辦天臺宗第四十七代接法人及華梵慈蓮苑新任住持皆由明光法師擔綱,並舉行陞座慶典,由現任住持修慈上師致送聘書,並將印信交接予新任住持明光法師。

慈蓮苑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