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美術館不可不看詳解

四樓電梯門開,此片山海意象的玻璃作品,透過外頭自然陽光透進雪白的空間裡,給人一股乾淨、寧靜、純淨的爽朗感受。 館內許多樓層都精心的安排陳澄波的一些著名作品,以山景、街景刻畫的路線呈現,在大師的筆觸下走入當代的時代氛圍。 為了保留大家欣賞大師作品的感動,我就不特別放上作品照,邀請大家親身體驗。

圖片來源:IG @feliciaaa2過去的嘉義擁有「木都」美名,阿里山特有的檜木在日治時代被大量運往日本當建材,不過也因為資源的過度開發讓林業沒落。 嘉美館總共有4層樓,1-3樓都有展廳、廁所、無障礙電梯、4樓是藝術沙龍、露天平台,官網也有提到有尚未開放的藝術商店與餐飲空間,讓人很期待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商家進駐。 在1930年入選臺展時,《臺灣日日新報》署名一批評家的文章稱讚此畫:「筆法沉穩,調和而有深度」。

  • 1930年,林玉山以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大蓮池為作品發想地點,藉由不斷觀察寫生,回家再以重新描繪《蓮池》。
  • 為了保留大家欣賞大師作品的感動,我就不特別放上作品照,邀請大家親身體驗。
  • 園區內結合原住民神話的最高建築─射日塔,更是嘉義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 希望將嘉義的美術精神和創作能量,連結在地,且進一步發送到台灣其他城市和國際。
  • 嘉美館建築由3棟建築組成,除了有興建於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外,還包括1954 年酒類倉庫、1980年菸酒成品倉庫,建築形式具現代建築簡潔風格,兼具面磚大量使用時期的特色。
  • 新的表情鑲嵌在印有舊有立面瓷磚分割的玻璃上,更加呼應了以咖哩為新舊調味的概念。
  • 因此,相較東海的人文大樓對已登記為文化資產的路思義教堂方向打開,彰化美術館對縣議會前大馬路的開放,但對緊鄰的武德殿著墨較少,較為可惜。

去年10月才剛開幕的嘉義美術館,短短幾個月已成為嘉義目前IG熱門打卡景點,有別於其他美術館的建築設計,嘉義美術館最大賣點就是充滿日式風味的建築和街道。 照片來源:IG @add999999位於古蹟棟的「昭和十一咖啡館」也隨著嘉義市立美術館的開幕開始營運。 是由原昭和十八J18(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團隊,再次以嘉義市定古蹟作為基地,讓古蹟活化新展現,將古蹟結合咖啡文化,讓來美術館駐足的民眾可以有個休閒的好去處。 嘉美館的昭和J11咖啡館採用和洋兼具風格打造一個純樸溫暖的環境,除了咖啡飲品、甜點,還有特別的(梅酒)咖啡。 嘉美館保留原建築主體,由改建規劃設計團隊的黃明威、王銘顯建築師合作進行規劃設計,針對美術館的歷史、定位與未來願景,為新生美術館重新錨定,運用新材料、新工法呈現精緻的工藝美學,以新舊並呈、空間活化為改建方向,賦予古蹟新生命。 「嘉義市立美術館」座落於嘉義火車站旁,前身為日治時期菸酒公賣局之嘉義分局,與臺南美術館、臺南林百貨、臺北松山菸廠中庭皆出自同一建築設計師-梅澤捨次郎(1890年12月1日-1958年4月29日)之手。

原訂於2017年7月開館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因在園區規劃及建物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延宕,開館日期跳票,並預定2018年底正式開館營運,仍後無疾而終。 2018年2月23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建都營造有限公司簽訂「嘉義市立美術館增改建工程」案,工期14個月,並於3月28日動土開工,原定於2019年6月完工,後來發現4樓天花板管線工程也要加強,延至2020年3月16日完工,11月7日開館。 2020 嘉美館藝術廣播正式開錄,首先登場的就是「藝術廣播計畫On Air」Podcast 節目。

《蓮池》是臺灣畫家林玉山在1930年期間所完成的膠彩畫作品,該作品內容主要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現嘉義縣民雄鄉)的大蓮池景色。 黃建築師回憶起一次在歐洲旅行的啟發,將美術館本館接續古蹟棟的背面牆面以複層外牆的方式讓規律的外牆開窗因一玻璃皮層的附加,有了大大小小豐富開窗的趣味立面表現。 新的表情鑲嵌在印有舊有立面瓷磚分割的玻璃上,更加呼應了以咖哩為新舊調味的概念。 很幸運能夠在試營運時來參觀嘉義絕美新景點「嘉義市立美術館」,除了保存日風古蹟外,也為這荒廢多年的建築注入現代風華,讓它能夠在隨時代之輪往前滾動。 嘉義美術館,所在建築群為日治時期的菸酒公賣局嘉義支局所在地,建築設計由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操刀,知名的台南林百貨、台南警察署(現為台南市美術館1館)也都出自這位日本建築師捨次郎之手。

鄰近嘉義車站,由古蹟改建而成的嘉美館,象徵著奠基於嘉義「畫都」的美術與人文歷史之上, 以豐沛的人文能量為根,打造一座將文化藝術與常民生活融合的場館。 開幕不久,其優雅的外型,美感十足的內裝,即吸引著許多人造訪一探究竟。 過去幾年來,跑了嘉義數次,為其做了些前期的城市建設相關規劃。

嘉義市美術館: 嘉義東市場百年老店!早餐來碗熱騰騰的「王家祖傳本產牛雜湯」吧

9月26、27日是試營運日,凱力夫婦很幸運的回嘉義探親時,帶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參觀,前五十名贈送一本「辶反風景」紀念導覽本。 北門驛是森林鐵路蒸氣小火車昔日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運上山,地位十分重要。 中山幹線A線 (綠A線)二二八國家紀念公園-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光客運配置三門及單門電動低底盤無障礙公車行駛。

《臺灣教育》上署名Y生的評論人則評此畫「是所謂憑藉努力而得到效果的畫作,值得留意」。 2022年,公視以《蓮池》為藍本運用6K超高畫質技術製作「林玉山蓮池寫生─窺見生命的奧妙」VR互動作品。 旅行不只是一群人的事,偶爾也有一個人的自私;旅行不只是多天的觀光,其實也有一天的好地方;褪掉包袱,跟著輕旅行尋找輕生活的態度。

嘉美館的建築共可分為兩個部分,包含原為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的古蹟棟,建於1936年,由時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的梅澤捨次郎設計,為三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其外牆轉角為弧形,基座抬高,開窗與窗楣呈水平帶狀;立面貼有北投產的SCRATCH風格磁磚,是古典建築風格蛻變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歷史見證。 晚間九點之前一定要來捕捉這美好的一刻,嘉義市立美術館已經成為大家去嘉義必訪的景點之一,還沒跟上的你,別再遲疑啦! 而嘉義市立美術館使用近年很受矚目的CLT建築工法,以集成材樑柱取代鋼骨結構,也就是利用多層次實木,作為建築的結構,並以挑高的木構建築工法,將過去有「木材之都」、「畫都」美名的嘉義完美呈現。 圖片來源:嘉義市立美術館除了館內的展覽之外,10 月 6 日也將啟動《畫都少年》的虛擬實境遊戲。

嘉義市美術館: 嘉義景點9:北門驛

讓嘉義市立美術館成為歷史與當代場域的交匯點, 也是「嘉義文化新絲路」上的一道古典且新穎的風景。 嘉美館鄰近嘉義車站,今年3月剛完工,將於8/17正式拆除圍籬開放民眾在外自由活動。 館內則計劃於9月份試營運,室內包含多個展間、藝術教室、多功能活動空間、圖書室、藝術商店,戶外還有廣場庭園等,還會串聯地方社區連結,未來想要看展、賞畫、閱讀都能在這座美術館解決,還有另一重點是,整座特色文青系建築隨拍隨美,開幕後勢必掀起熱門打卡潮,成為嘉義旅程的必朝聖景點。 來到嘉義,除了吃不完的雞肉飯與美食,先前推薦的8大內行人必去景點外,近期又多了一個必訪清單,那就是「嘉義市立美術館」! 於9月25日至9月27日試營運,10月6日正式開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曾是帶有濃厚歷史故事的84年古蹟,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美術館,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很迷人,快跟著ELLE的腳步一起來看看。 位於嘉義火車站附近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已有84年的歷史,更被訂為嘉義市的古蹟之一,建築風格保留著日治時代的氣息,這原先是日本建築師梅澤捨次郎的作品,現在的臺南美術館(前警察署)、林百貨、台北松山菸廠中庭都是由他操刀。

公園內不只有綠蔭成林,更有著諸多古蹟,從清代到近代的故事在此都能找到。 此外,彷彿穿越到日本的神社遺跡,還有「昭和18J」史蹟資料館,都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日式氛圍,有如穿越時空到了日治時代一般。 嘉義美術館的視覺識別系統,以音似嘉義的「+1」為設計核心概念,標誌設計融入了「文化之門」及美術館建築鳥瞰圖的意象,創意又在地的讓人過目難忘。 設計上採用集成材梁柱而非鋼構,回應了嘉義都市發展史中,具有「木都」之美稱,且其在木構造產業上的重要地位,與戶外庭院空間相呼應,創造符合嘉義人文精神之美術館。

在將古蹟變成「嘉義市立美術館」的改造過程中,保留了菸酒公賣局的主建築,並用大量木頭、玻璃、挑高設計融合新舊建築,在這裡能看到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美好痕跡,也與大自然緊緊串連。 為了呼應嘉義都市發展史中「木都」的美名,嘉美館的設計選擇拆除原菸酒成品倉庫封閉的鋼筋混凝土牆面,改建為美術館本館。 採用集成材樑柱而非鋼構,主要空間的結構物是以較輕量的新型木構材CLT工法完成,在建材與建築概念上,皆對環境保護與建築改造有良性貢獻。 除了木結構外,再加上了玻璃帷幕牆面,讓整座建築物的空間感看起來更加寬敞。 美術館是將原有ABCD四棟建築組成,其中A棟是1936年建成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由梅澤捨次郎設計的現代樣式建築,其平面呈L型,樓高三層,坐東南朝西北,為鋼筋混擬土建築;其外牆轉角為弧形,入口處抬高基座,而在一二樓樓梯轉折處有特別將柱頭、柱身設計為八邊稜角形的柱子。 其開窗與窗楣呈水平帶狀,強調了水平線條,其立面則貼有北投產的橫紋折線磚。

嘉義市美術館: 嘉義景點11:嘉義舊監獄

而後因為赴日留學獲取經費為由,林玉山將《蓮池》賣給嘉義西藥房老闆張長容購藏。 針對特別關注新舊紋理交疊的融合,並達到其功能性,黃建築師把他稱為「時間工程」,而偕同建築師王銘顯過去服務的日本建築師團紀彥更有一「咖哩理論」的說法,面對多元時代背景下誕生的「食材」藉由咖哩的調製,完成了一個彼此不違和且具有獨特性的建築,同樣的精神筆者相信也體現在團紀彥建築師設計的桃園機場第一航站的增建案了。 上方如魚腹般的木桁架系統,不若傳統統一大小的結構單元,從下方往上望去,如波浪般的上下起伏,彰顯了在結構設計上的詩意,也是試圖以現代美學調味看似傳統木結構的再詮釋。 嘉義舊監獄建築形式、空間設計、構造工法均具特色,至今內部各項設施保存良好,完整的硬體與器物,提供了法制教育與人權演進的活教材,也是全台唯一的監獄主題的景點,別具特色,也絕對值得造訪。

此外,文創園區不時舉辦各類展覽,以及各式特色商家,是個能待上半天,輕鬆散步的好去處。 因為早期阿里山林業的開發,林業帶動了這座城市的繁華,嘉義被稱為「木都」。 縱使如今已不再伐木,但曾經檜木飄香的故事仍然存在嘉義的老屋、古蹟,以及老故事中。 嘉美館不是一座讓人望之卻步,覺得「藝術離我們好遙遠」的美術館。 嘉美館的首展推出《辶反風景》,嘉義的別名就是「畫都」,以近百年來重要的繪畫形式「風景畫」作為題材的切入點,探索「風景」背後的時代意義,讓你跟著一幅一幅的創作穿越時空,藉由風景的概念反身審視人與環境、城市的關係,從圖像世界看見嘉義的多元樣貌。 嘉義市立美術館(簡稱嘉美館)是嘉義市的公立美術館,由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改建而來。

嘉義市美術館

2014年7月1日成立籌備處,2020年正式開館,並同時啟用視覺識別系統。 嘉美館建築由3棟建築組成,除了有興建於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外,還包括1954 年酒類倉庫、1980年菸酒成品倉庫,建築形式具現代建築簡潔風格,兼具面磚大量使用時期的特色。 溫暖的木色配合除淨的白色,不僅為這棟日式建築注入清爽的生命力量,更帶入時尚的現代感。

嘉義市美術館

2005年,由於部分顏料層出現剝落現象,國美館委託日本政府指定修復國寶重要文化財的「國寶修理裝潢師連盟」中的修復工房半田九清堂對《蓮池》及《基隆燃放水燈圖》進行長達240天的修復作業。 2015年,《蓮池》通過指定為國寶,成為臺灣近現代畫家第一件國寶級作品。 1930年,林玉山以嘉義市北郊牛稠山的大蓮池為作品發想地點,藉由不斷觀察寫生,回家再以重新描繪《蓮池》。 後在同年以《蓮池》榮獲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臺展賞。

  • 北門驛是森林鐵路蒸氣小火車昔日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運上山,地位十分重要。
  • 嘉美館總共有4層樓,1-3樓都有展廳、廁所、無障礙電梯、4樓是藝術沙龍、露天平台,官網也有提到有尚未開放的藝術商店與餐飲空間,讓人很期待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商家進駐。
  • 上方如魚腹般的木桁架系統,不若傳統統一大小的結構單元,從下方往上望去,如波浪般的上下起伏,彰顯了在結構設計上的詩意,也是試圖以現代美學調味看似傳統木結構的再詮釋。
  • 亞洲自由行專家與輕旅行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嘉義新景點+1!
  • 開幕不久,其優雅的外型,美感十足的內裝,即吸引著許多人造訪一探究竟。

在設計上,建築團隊刻意將將入口處設置於建築內側凹口,因此來參訪的人,都必須先經過館前綠意盎然的庭園才能進入館舍,正如日常中讓人沉浸的小公園,或是下班、放學後的小綠地,嘉美館是一座「面向社區」的美術館,讓人們自在的親近展館,並成為藝術動能發散、傳導、延伸至生活日常的美麗角落。 嘉義原本就因為阿里山而盛名,在近期更因故宮南院而成為新的熱門旅遊景點,現在又多了一處嘉義新地標「嘉義市立美術館」,可想而知未來嘉義將會是一個新興崛起的都市,大家可以趁現在搶先去朝聖這些新景點,還沒準備好行程規劃,可以參考先前介紹的《嘉義二日遊| 來嘉義兩天一夜這樣玩才過癮,上山下海一次滿足!》。 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將每一個人都是一個「1」,希望由很多個「1」集結在一起,以嘉美館作為一個平台,同時隱喻著藝術與文化之門,創造由民眾一同來參與、響應的嘉義藝文發展,邀請大家一起來美術館觀賞嘉義的美。

嘉義市美術館

梅澤捨次郎的建築作品,在展現建築美之餘也絲毫不遺漏其「實用性」,屬於折衷主義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他在臺灣的作品無一不在實踐「透過建築設計來美化都市」的精神。 座落於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以市定古蹟、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原建物改建,才剛試營運就引起了不少話題,外牆磁磚有著歷史的痕跡,搭配上湖水綠的窗框意外和諧,挑高三層樓的展示空間,也不失現代感,加上廣場前植栽造景讓美術館更有異國街景的錯覺,也是吸引不少人前來朝聖的原因。 2014年7月1日,嘉義市政府配合嘉義市升格省轄市32周年成立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預計於2017年7月後正式開館。

園區內結合原住民神話的最高建築─射日塔,更是嘉義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爬到第十,十一最高樓層處,更可360度眺望諸羅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近年來重新開放的嘉義製材所,邀請人們親自走入年代久遠的乾燥室、製材工廠和動力室等建築物,彷彿能感受當年嘉義木材之都的繁華景像。 近來,北香湖公園內舉辦全國最大的夜遊光影藝術展─「光織影舞」,從10月1日至11月1日,每晚6點至10點間,點亮嘉義不一樣的浪漫夜晚。 7大光藝術裝置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意象以及嘉義的文藝氣息與生命力,如夢似幻的美景,教人流連忘返。

嘉義具得天獨厚的人文發展,有許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文物,不僅風華猶在,更添入現代元素,在舊殼中注入新生命,再度綻放光芒。 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嘉義舊監獄,於1922年竣工啟用。 嘉義市第二大公園北香湖公園,重現重現清代文獻記載的諸羅八景-「北湖荷香」,因此園內設有北香湖以及栽種兩千多株灌木、七萬多株喬木等各類植物,搭配周邊的博愛公園與埤子頭植物園,串聯成西區最大的公園綠地,成為嘉義都市之肺。 嘉義市的代表地標之一「森林之歌」,是藝術家王文志老師運用之木材、鐵軌、黃藤及石材等素材製作而成,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榮景。

每一次規劃,都是一次對它的文化資源盤點,總覺得這袖珍城市以它厚實的音樂、繪畫、林業歷史,適切的街道尺度,人口密度,肯定能成為跨世代的「微城市」文化重鎮。 繼2018年火車站前廣場以輕盈的純白棚架結構物讓其公共空間更親民、更有質地後,2020年中周邊又有另一個文化地標的新亮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美館開幕的首檔展覽《辶反風景》,以嘉義近百年來重要的繪畫形式「風景畫」作為主要的題材切入點,將探索「風景」作為主要的概念,尋思其在不同時代背景、創作形式和媒材中的展現、轉變與詮釋,以及概念發展至當代藝術創作中,如何藉由風景的概念反身審視人與環境、城市的關係。

因此,相較東海的人文大樓對已登記為文化資產的路思義教堂方向打開,彰化美術館對縣議會前大馬路的開放,但對緊鄰的武德殿著墨較少,較為可惜。 六年後興建完成的嘉美館,在後巷對市民的日常生活打開,進而達到匯聚的效果。 雖在大馬路中山路上有其入口,更特別的是對能匯聚人流,嘉義典型的小尺度巷弄空間的廣寧街開啟,並在三棟新舊建築間圍塑成一內凹廣場,成為嘉義常民生活的一部分。 看得出來,建築師在一次次的文化場館設計的過程中,為達到與「在地日常」對話,一再進化諸多可能的嘗試。 而整個美術館的範圍,包含了興建於1936年的古蹟、1954年的酒類倉庫和1980年的菸酒成品倉庫,是個以舊有建築為基礎,添增新設計思維與新創意的新舊融合空間。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