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記5大好處

而那些手稿輾轉於2001年交回到荷蘭國家戰爭文獻研究所手上。 此後,該5頁日記手稿被納入多國語言的新版本日記中。 發表了日記的所謂「評論版」,當中包括了所有無論是未修訂及已修訂的已知版本的比較,還有對日記認證的斷言討論,還以及對這個家庭和日記本身的其他歷史資料。 安妮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閱讀和學習上,以及經常撰寫和編輯她的日記,她除了敘述事件的發生,她還寫了她的感受、信念和抱負,還有那些不能跟任何人討論的事。

作為一位成長中的少女,安妮也在日記裏表達了她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 安妮的世界引起了人們對戰爭與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值得萬人閱讀的經典之作。 安妮本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裏,為了躲避納粹黨的殘害而移居荷蘭,不久,納粹黨佔領了荷蘭,便開始四處搜捕居住在荷蘭的猶太人,安妮的姐姐瑪格收到了被拘捕的傳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開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隨即,温達安先生一家和牙醫迪賽爾也先後搬進了秘密小屋。

安妮在1945年4月,重獲自由前不久病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根據《安妮的日記》所拍製的影片有幾個版本,這次DVD Focus要為大家介紹的是由BBC(英國廣播公司)拍攝製作的電影版本,在英美大獲好評。 《安妮的日記》電影版前身是一部迷你影集,總共五小集,一集30分鐘。

安妮的日記: 安妮日記作品爭議

即使是煞有介事般的開放式結局,也是精心鋪陳,言有盡而意無窮。 1944年8月1日,猶太少女安妮寫下最後一篇日記。 在安妮的日記中很少提到她,並且安妮並未描述瑪戈的真實性格。 安妮認為瑪戈漂亮、聰明、多愁善感,是大家的寵兒。

這本「日記」是安妮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它原本只是一本剪貼簿,但她收到後決定將它用來記錄日常生活。 寫滿剪貼簿後,安妮將日記換到了兩本筆記本上繼續抒發情緒,共寫下超過360頁的日記。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十三歲的少女得到她想要的生日禮物—一本紅白格子封面,還附小鎖的筆記本。

安妮的日記

遺憾的是,這八人中最後只有一個人倖存,也就是安妮的父親:奧托‧法蘭克(Otto Frank)。 戰時他被關進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並於1945年1月被蘇聯士兵解放。 在DVD的特別收錄中,有一小段安妮表哥Buddy Elias的訪問,他除了回憶小時候與安妮一家人的相處情形,也敘述戰後安妮的父親法蘭克為了出版《安妮的日記》一波三折的過程。 在眾多的翻拍版本中,僅有BBC製作的影集/電影版本是由安妮‧法蘭克基金會授權拍攝,對於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看看。 沒有《安妮的日記》,人們永遠無法得知這小書櫃背後悲喜交加的世界。

安妮的日記: 安妮與日記的精神與物質遺產

今天邀請台大肺癌手術權威陳晉興醫師來告訴大家,出現5大警訊,…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既如預期又大出意外,國民黨堪稱大獲全勝,而選前驕氣滿滿聲稱「選不好,國際怎麼看我們」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上萬具乾癟凹陷的人體上,肋骨清晰可見,雙腿細如枯枝,眼中早已失去光芒。 那些曾被稱為「人類」的物體如貨物般被擲入巨大的土坑。 一具女性枯屍的胸前還掛著十字架,往日祈禱似乎還在閃動靈光,但她的死證實了:這世界根本沒有神。

安妮的日記

安妮的日記不僅真實再現了秘密小屋裏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揭露了德國納粹黨的罪惡,是指控他們殘害猶太人罪行的見證。 作為一名少女,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最終完成了這本偉大的着作,迄今為止,《安妮日記》已經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了3000多萬冊,並且該書已被作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 新研究指出,當時警方在追查偽造的食物配給卷時,不時會誤打誤撞抓到躲藏的猶太人。 再者布勞威爾和達塞爾拉爾工作的公司涉及僱用非法勞工,也是執法當局打擊的重點,可能因此引發當局注意,導致安妮一家人被抓。

安妮的日記: 安妮日記人物介紹

除其他證據外有目擊者回憶說,法蘭克姊妹在2月7日前出現斑疹傷寒症狀,而荷蘭衛生當局報告稱,大多數未經治療的斑疹傷寒患者在首次出現症狀後12天內死亡。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 1944年8月,因为密室遭人检举,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面对种种的生离死别,从此安妮的生活坠入人间炼狱。 而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藉由日记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漢娜泰勒葛登 飾)是個天真活潑的猶太籍少女,在父親(班金斯利 飾)和母親(布蘭達布雷絲飾)的呵護照料下,一直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她13歲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親送的珍貴禮物–一本令她愛不釋手的日記,此後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安妮很快就意識到很多人於抵達後被毒氣殺害,但她不知道後宅裡的人有否在僥倖生還,而且她推斷年過50歲而且身體不是很強健的父親會在跟她們分開後立即被處刑。 安妮和瑪戈跟其他沒被送進毒氣室的女性一樣都要換上囚衣進行消毒與削髮過程並於手臂紋上納粹集中營識別碼。 猶太女性在白天時做些奴隸般的苦工,晚上都得擠進十分寒冷且人滿為患的營房中。 在這期間法蘭克姊妹倆被迫拖運岩石和挖草皮;後來有人作證指每當安妮看見有小孩被送到毒氣室都會變得沮喪和流淚;有些人說她很多時候也展現出堅強和勇氣。 其合群和有自信的本質使她跟姐姐與母親得到額外的麵包配給。 由於集中營的衛生狀況過於惡劣導致各種疾病蔓延猖獗,法蘭克姊妹在入住不久後也受到疥癬嚴重感染被送到醫療室,那裡是持續黑暗的環境有很多老鼠出沒並有鼠疫感染。

正值青春期的安妮在日記裡其他頁面也寫下她對於性的探究與好奇,她描寫月經到來,也曾觀察自己的性器官、想了解異性的身體。 這些內容在1947年《安妮日記》首次出版前,都被安妮的父親奧圖(Otto Frank)翻閱過。 德國軍隊強迫猶太人戴上黃色星星,不准搭電車和汽車,只能在下午3點到5點外出購物,晚上8點以後不能再出門,也不能和信奉基督教的人成為朋友,只能夠就讀猶太人的學校。 戰後,從荷蘭被抓走的十一萬猶太人,只有五十四個人逃過大難,奧圖是其中一人。

另外,安妮後來在密室中與范達安家的兒子彼特相戀,也是《安妮的日記》中十分有趣的轉折之一。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護下,和另外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 1944年8月,因為密室遭人檢舉,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並送往集中營,面對種種的生離死別,從此安妮的生活墜入人間煉獄。 而在這段匿身於密室的日子裏,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

《安妮日記》充分顯示出了作者的寫作才華,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它不僅是當代青少年閲讀的經典之作,也是學者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它對納粹黨罪惡的揭露,對二戰時期歷史的描寫,使它獨具歷史價值。 安妮的日記證明了戰爭展示出人性最好和最壞的兩種特點。 特別是慷慨和貪婪,這兩種性格成為密室中人們的典型性格。 這些人們的生活來源依賴於那些對食物、金錢和任何其他資源都很慷慨的荷蘭人不斷冒險供給。 弗蘭克先生是安妮的爸爸,是一個謙虛、隱忍、隨和的人。

房子本來是安妮爸爸Otto Frank在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但後背部份卻成為他們匿藏的地方。 就這樣,八人住在有數層的「密室」,出入口是在前面辦公室裝成書櫃模樣的門,由Otto的前員工 Kugler改裝。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即使安妮一家由德國搬到荷蘭,還是逃不過。 一天,他們收到一封信:姐姐Margot Frank需要到集中營報到。 安妮還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對於納粹黨迫害猶太人的行為,她深惡痛絕,而對於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她心存感激,在日記中寫到“這些人的行為就像我們的救命恩人,我覺得他們這種博愛的行為,絕不輸給任何一位前線戰士”。 當她聽到被送去集中營的猶太人被集體毒死時,她心生憐憫,覺得“心裏好難過,忍不住熱淚盈眶”。

日記寫到一九四四年的八月一日,三天後,因為有人告密,安妮一家被德國祕密警察逮捕。 事後,梅普冒著被捕的危險,回到「祕密之家」,找到安妮的筆記本和散落在地上的紙張,連同家庭的相簿一併收好,等待法蘭克一家劫後歸來。 遭納粹迫害的安妮,用日記記錄悲劇,家人尊重隱私,直到她死亡才打開日記。

飛機投下來的炸彈雖然能炸毀房屋,但卻炸不毀安妮堅強的意志。 在她感覺無聊時,就用學習和從閣樓上的窗戶眺望大自然來消磨時間。 當時安妮一家人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Amsrerdam)的王子運河街263號(Prinsengracht 263)。 1944年3月,警察突襲這幢建築,逮捕兩名男子布勞威爾(Martin Brouwer)和達塞爾拉爾( Pieter Daatzelaar),罪名是販賣偽造的食物配給卷,安妮一家人也是他們的顧客。 1944年8月,15歲的安妮與家人被抓進納粹集中營,同年底與姊姊被送進伯根─貝爾森集中營(KZ Bergen-Belsen),隔年春天因傷寒病逝。 她的日記被保存下來,二戰結束後出版為《安妮的日記》,見證這段殘酷的歷史。

除此之外,小餐桌也是各種歡慶的最佳地點,猶太光明節時桌上會出現一盞蠟燭高低不均的燭台;每逢成員生日,桌上也多了一盤難得的蛋糕。 在餐桌上,每一餐、每一次慶祝都代表生命難能可貴的價值,同時也象徵了密室中所有秘密與大小事件都不得不檯面化的難處。 安妮把每天在密室艱辛的生活都寫進日記,並批判戰爭的冷酷無情,同時在范貝夫婦的兒子彼得身上體會到可貴的情感,當然也鼓勵自己總有一天一定可以見到燦爛的陽光。 也是罹難者之一,當時蘇珊跟她的父母被送到毒氣室殺害,而蘇珊的姐姐也就是跟瑪戈是密友的芭芭拉則逃過一劫。 法蘭克姊妹的幾個朋友都倖存,而奥托與埃迪特的延伸家庭,他們在1930年代已逃離德國,個別家庭成員分別定居在瑞士、英國及美國。 翌日,他們被轉移到拘留所,那是一個人滿為患且極度擠擁的監獄。

憶述,從童年的開始,安妮經常寫作,雖然她經常會用手蓋著內容並拒絕討論其寫作內容,然而這些作業後來並沒有保留下來。 同時瑪戈和安妮在個性上也有著鮮明的差別,瑪戈舉止彬彬有禮、保守和勤奮好學,而安妮則敢言、有活力和外向。 他們起得很早,但必須盡可能地保持安靜,因為辦公室的員工開始上班。 窗戶都是緊閉的,只到晚上才開一條縫隙來吸新鮮空氣。 本來是Otto公司秘書的Meip Gies便會偷偷走進密室,並按他們的購物清單幫忙買補給品。

唯一已知真實安妮的連續鏡頭的錄像,是一輯來自於1941年安妮為新婚的隔壁鄰居拍下的無聲電影。 為了有更佳的位置拍攝新娘與新郎,她被看見倚著二樓窗前拍攝。 這對夫婦後來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將這段錄像交給安妮法蘭克之家。 1993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法蘭克之家跟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安妮法蘭克基金會(Anne Frank Fonds)提出民事訴訟,禁止對方在荷蘭進一步分發福爾臣及韋貝克製作的小冊子。 1998年12月9日,阿姆斯特丹地區法院裁定支持索賠人,禁止進一步否認日記的真實性,並禁止主動分發該小冊子,違者將會就著每項侵權行為被罰款$25,000荷蘭盾(約$11,350歐元)。

由於瑪戈虛弱得不能下床,所以她們二人都沒見到瑪戈。 「雖然安妮自己也在生病,卻更擔心瑪戈,因為她的病更嚴重而且已經不能走動,常在帆布床中躺著」。 她們見面時,安妮告訴戈斯拉爾和布利玆說她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過世無法繼續生存。 戈斯拉爾後來估計他們的見面是在1945年1月底或2月初進行而當時安妮的父親其實已經獲救回到荷蘭,她們認為與父親感情特別深的安妮如果知道這點應能激起她的求生欲望,可惜她們無法得知。 在父親所信任的一群同事的協助下,他們成功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發為止,此後被趕進納粹的集中營。

安妮的日記

在我查閱了資料后,我深刻的知道:在二戰中,法西斯德國對猶太人實行了種族滅絕政策,這是一場堪比南京大屠殺的惡行。 安妮日記的原稿由協助法蘭克一家匿藏的荷蘭籍奧地利人梅普‧吉斯(Miep Gies)轉交給奧托。 當法蘭克一家被警察逮捕,吉斯在士兵離開後將日記本和其他文件收集起來,並期盼有天能還給安妮。 不過,假如吉斯事前偷看了安妮的日記,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讀到安妮內心的想法。 吉斯後來提到,如果她早知道日記的內容,當初就會毀掉它們,因為日記裡將被警察發現一事,怪罪於許多曾幫助過這八個躲藏的人。

日記也曾被改編成戲劇(1955年)和電影(1959年)。 1995年,在安妮去世五十週年時,出版了一個完整的版本,包含近三分之一更多的內容。 真實地再現了安妮等8人在秘密小屋2年多的生活。

而一直到《安妮日記》再版時,奧托‧法蘭克才終於說服吉斯閱讀它。 透過影像,觀眾可以看見那狹小又陰暗的躲藏空間。 為了不讓德國人奪走他們的人生自由與生命,透過非猶太裔的荷蘭同事,安妮等八人像是逃犯般的躲進密室,僅以一座小書櫃遮掩出口,從此過著自我囚禁的逃難生活。 不能否認的,當時能找到地方躲藏的猶太人並非等閒之輩,他們大多本身經濟富裕,聽聞德軍在境外的暴行時,早已開始暗藏資產,規劃逃難行程。

  • 但是最新研究顯示,1944年8月有2名男子遭到納粹逮捕,可能是安妮一家人行蹤暴露的導火線。
  • ;荷蘭歷史教規是一系列50個主題的列表,旨在為荷蘭小學及首兩年的初中提供按荷蘭歷史的時間順序而排列的事件摘要。
  • 語言親切易懂,樸實無華,真實的反映了作者的心裏感受。

她用筆記本來寫日記,但她永遠不知道這本日記,會成為見證人類最大悲劇的世界名著。 《安妮日記》是媽媽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據媽媽說她小時候讀完這本書很受震撼。 我在寒假期間也閱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後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還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以 4 比 0 的投票,決定禁止銷售幾家中國企業生產的新電信和監控設備,理由是這些公司的所有權和做法,…

最後的結論是,安妮的日記正式被認為是真確的,其研究結果發表於該日記的「評論版」中。 1990年3月23日,德國漢堡地區法院確認了這本日記的真實性。 後來也有目擊者指當時瑪戈的身體已非常虛弱,她於虛弱的狀態下從帆布床上摔下來並受驚嚇而過世,而安妮則隨著瑪戈於幾天後也去世。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她們倆的病亡日期距1945年4月15日英國士兵解放營地僅幾星期之差,但2015年的研究表明,她們倆可能早在當年2月就已經去世。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