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音喇叭10大伏位

宏伟的金色庞然大物具有催眠作用,加上实验室空气中充满猪肠腐臭味与臭氧味,两位科学家也许会想到「科学怪人」与利用死人耳朵制成的贝尔「记音器」。 但开始发声后,它优美的声音与逼真的音色,简直让大家吓呆了,他们明白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不过Rice与Kellogg在设计静电喇叭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问题:需要有庞大的振膜才能再生完整的低音,在技术难以突破的情况下,贝尔实验室只得转向锥盆喇叭发展,这一停滞使得静电喇叭沉寂了三十年。 1947年一位年轻的海军军官Arthur Janszen受指派发展新的声纳探测设备,而这套设备需要很准确的喇叭。 Janszen发现锥盆喇叭并不线性,于是他动手试做了静电喇叭,在塑料薄片上涂上导电漆当振膜,事后证明无论是相位或振幅表现都不同凡响。

一是座地式,一是书架式,但无论书架或 座地的,摆位的方法都差别不大。 首先,书架喇叭要『坐脚架』才靓声,这个实属必然,但也有些座地喇叭需要坐矮架;例如B&W的801及802等便 是。 至于喇叭的高度,不管需要『坐架』与否,一般而言足以聆听者坐着时耳平高音为准。 基本原理是库伦(Coulomb)定律,通常是以塑胶质的膜片加上铝等电感性材料真空汽化处理,两个膜片面对面摆放,当其中一片加上正电流高压时另一片就会感应出小电流,藉由彼此互相的吸引排斥作用推动空气就能发出声音。

分音喇叭: 喇叭平面式

此外,香港常见的以单边客饭厅玩Hi-Fi的情况,使得一边喇叭的两三尺外便是墙壁之同时,另一边却要延展至八、九尺的饭厅 才到侧墙。 这也得妥协,惟有将离墙较远的那边喇叭,试试以较大的Toe-in角度去取得多一点直接声来相就,看看能否调校出比较平衡的效果。 除了Toe-in/out角度外,两喇叭的距离亦同样对音场左、中、右的能量平均分 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分音喇叭

铁淦氧电感、矽钢片电感通常只在需要高电感值而无法由空心电感来获得低直流电阻的场合下才使用,由于铁心电感具有磁饱和而在大电流的场合造成失真的天性,所以铁心电感是一种妥协下的产物。 分频器是指将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区分开来,分别给于放大,然后送到相应频段的扬声器中再进行重放。 扬声器内的喇叭单元设计的种类很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一个单元就负责所有音频范围,也就是「全音域」单元的设计,多见于超小型喇叭、蓝牙喇叭,无分音器。 但是目前的技术而言,没有一个单体可以完美的负责所有频率。 如果要在双线分音的喇叭箱上尝试电子分音、多通道功放的技术,那么切记高低音功率放大器一定要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不然可能引起的各种混乱不是一点点。 由于一般音响爱好者不具备多点声压和音频失真的测试能力,这样的玩法如果就是为了发烧为了消磨时间满足好奇心也就罢了,如果想改善音质就是南辕北辙了。

部分厂商会标明单元用料,例如 B&W 很出名的钻石高音、由 Kevlar 到最近升级了的 Continuum 中音等等。 振膜物料等规格当然会影响音响效果,不过好多时都只能从厂商的描述当中知道单元同喇叭的特性,至于实际表现,只能试过至知。 因為單體特性,或是你分頻點的設置問題(分頻點高低,以及分音器的階數選擇),都可能會造成某些頻率段的聲音太大聲,這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 一些經典的設計可能因為各種巧合,因而發出經典的聲音,不過對於相信科學及測試的自做派而言,這東西還真心滿不科學的….. ATLON鸚鵡螺喇叭因為擁有出色的音質,而被不少音樂人喜愛,而這款三音路雙8吋高音質HIFI音響,搭配了雙8吋鼓型低音,以及TNF球頂高音、苯乙烯錐盆6.5吋純中音,讓整體聽起來更有層次,渲染力更強大。

分音喇叭: 「三音路分音器」商品搜尋結果共 188 筆

离子喇叭的另一优点是效率很高,105dB的音压只需10瓦的扩大机即可达成,频率响应也可降至1000Hz左右。 Siegfried Klein的设计由德国Magant生产,但美国禁止出售,因为臭氧量超过标准,而且另一个Hill Plasmatronic的品牌也威胁Magant独占地位。 雷射物理学家Alan Hill所设计的Plasmatronic喇叭原理与Siegfried Klein的离子喇叭相同,使用一只装有特殊气体的石英管产生放电现象,使空气电离而发出声音,最简单的说,它们的发声过程好象是闪电过后的雷鸣现象。 这种喇叭高频特性极佳,但石英管寿命有限(每隔几个月就要补充氦气),成本又高,使用上并不方便。

习惯于密闭式或低音反射式设计的人,对传输线式设计一直有意见,传输线式较大的体积、复杂的结构,以及难以预期的效果,也阻碍了他的发展。 目前生产传输线式较有名气的厂商,只剩英国TDL(前身就是IMF)与PMC,PMC以传输线式成功的设计了录音室鉴听喇叭,再度引起大家对传输线式的兴趣。 传输线式喇叭最早称为迷宫式设计,喇叭单体被装在音箱的一端,透过一个复杂而且很长的调协信道,单体的背波从另一端的开口被扩散出来。 但他同时发现响应曲线产生不少峰值,这些峰值来自音箱信道本身的共鸣,于是他在信道里铺设吸音材料与导板,把150Hz以上的频率在开口处截止。 迷宫式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低频延伸,但它的制作麻烦,又比不上经济的低音反射式获致做简单的密闭式有竞争力,所以五○年代Carson再度推销迷宫式设计,仍然没有成功。 等到六○年代中期迷宫式喇叭重出江湖时,它有了新的名字 - 传输线式喇叭。

  • 不論在外型或是音質上都讓人無法挑剔,與設備的藍芽連線也相當穩定,以一萬初頭的高音質藍芽喇叭來說,相當超值。
  • 要做各種頻段調整也有數位EQ,不用跟不可靠的類比低頻陷阱之類的線路做格鬥,那根本是個天大的苦差事呢…..
  • B&W 七八十年代的研發的 Kevlar 振膜好多人都不會陌生,防彈纖維擁有超強的韌性,令失真減少。
  • 書架式喇叭較常採用二路分音設計,配備高、低音單體;落地式喇叭就多數採用三路分音,有高、中、低音三個或以上的單體。
  • 但Q值過低,頻率會衰減得過早,而減低高階分音的效果。

”近日,有市民反映,贵阳一些临街商铺使用高音喇叭促销,噪音扰民情况严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管一管。 灵敏度也是另一个相当重要的喇叭规格,灵敏度愈高的喇叭,在功放同一个输出之下音量愈大。 例如平时功放用开 50% 音量刚刚好,换了一对灵敏度更高的喇叭,50% 音量就可能太大声。 灵敏度以 dB 做单位,是测量 1W(或者 2.83Vrms @ 8Ω)输入之下,在喇叭 1 米距离处的声压,有的以输出 1,000Hz 音频然后量度,有的则以输出 300Hz 至 3kHz 的平均值来量度。

1989年KEF进一步改良,推出称为Uni-Q的同轴技术,105/3喇叭同时使用空腔耦合技术与Uni-Q单体,表现更上层楼。 KEF的Uni-Q单体是在同一个底盘上装设大、小两个磁铁,发音时高音利用低音的振膜当作号角,达到同轴同时的目的;Tannoy的同轴单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并非真正同轴同时。 喇叭分为几种不同的乐器,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 另一种是现代的电声元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也叫扬声器。 声音大、循环播放……贵阳部分临街商铺高音喇叭促销扰民 “现在许多商家在促销时都使用高音喇叭,一天到晚不停播放,简直吵死人。

喇叭品牌、型號繁多,普通用家選購的時候,有時難免無從入手。 除了親身試聽,去了解喇叭的聲音個性同取向之外,其實從喇叭的基本規格都可以稍為了解到喇叭的特性。 今次會同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解讀「頻率響應」、「靈敏度」等喇叭的基本規格,等入門用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單睇數據都「有個譜」,知道喇叭的基本特性,更易揀到心頭好。 喜歡屋企睇戲、聽歌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喇叭,今次我哋會同大家介紹一下主流的喇叭設計、單元分類,以及各種喇叭的規格、參數、「職能」,等大家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更容易了解邊一款適合自己需要。 阻抗愈低(4 以下為低阻抗喇叭),同一功率之下對電流的需求愈大,除了對擴音機是負擔之外,亦會影響音質。 當你的喇叭阻抗低時,也要注意你的擴大機規格是否可以對應。

以 B&W 旗艦的 800 D3 系列為例,兩隻低音單元的尺寸達到 10 吋,已經是入門甚至中階超低音喇叭用到的低音單元尺寸。 一隻喇叭可以有多隻同一頻段的單元加強輸出,比較常見的是兩隻低音單元,B&W 的 CM10 S2 就有多達 3 組 6.5 吋低音單元。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分音喇叭

这种单体有良好的线性、失真少、瞬时佳,也因为质量轻而能设计成各种形状。 它的缺点则是他具有电容性阻抗,有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转接放大器。 R. Foundtain于1926年成立Tannoy公司,1947年所设计的LSU/HF/15L单体,是38公分大的两音路同轴设计,这颗单体开启了同轴喇叭的新纪元。 1953年Tannoy开始以同轴单体制造Monitor 15 Silver等录音室用鉴听喇叭,获得许多大唱片公司采用,Decca的许多发烧天碟就是这个时代以Tannoy喇叭鉴听录制的。 Tannoy的同轴概念来自三○年代全音域点音源设计,构造简单,具有线性的对称与方向性、失真低,音像准确等优点。

环越大,处理的频率越低,最低的频率使整个纸盆运动;高频则只用很小的振膜维持,以阻尼的方式维持频率响应平直。 这种设计不论相位或振幅都有很好的线性,最主要是它能180度发声。 1975年左右,一家计算机仪控公司老板Meletzky发现,球面单体最能符合他的理想,球型单体的振膜大于传统喇叭单体,更能仿真出自然乐器在空间中的表现。

分音喇叭

而双线分音接法,只是独立了电气通道,高低音喇叭还是在一个箱体内或一个单元体上工作的。 并没有依据和实验证明,不同频段的喇叭分开空间工作就一定性能优异。 然而,以上的并非金科玉律,仍 有许多非一般例子要视乎个别喇叭的设计来设定,好像Martin Logan、Magnepan等屏风喇叭,又或Bose的直接/反射技术喇叭,便不能套用上述的高度设定准则。 所以,无论要 设定什么类型的喇叭都要先参阅说明书,看看有没有厂方建议的高度指引实属必须程序。 各种仿同轴的设计纷纷出笼,美国洛杉矶专门制造PA与录音室鉴听用喇叭的Gauss,把高音套上一个碗状的盖子放在低音中间,有不错的评价。 德国Siemens也设计了一个同轴单体,把9公分高音单体放在25公分低音前面,再以声学透镜改善扩散角度,七○年代进军剧院市场引起很大话题。

分音喇叭

因此,就算靈敏度低的喇叭擁有較大的承載功率,但其最大音壓未必能大過高靈敏度但承載功率較小的喇叭。 如果廠家明知故犯,只能猜測其可能居心不良,有意欺矇消費者,同時也說明該音箱指標不規範,廠家對自己的產品缺乏信心,很難讓人放心選購。 若一個書架喇叭標示的頻率範圍是60Hz~20KHz±2.5dB。 這個數字越低,代表音箱的低頻響應就越好;20KHz則表示該音箱可達到的高頻延伸值。

當揚聲器的所有單體在擺放時對齊,二階分音器與所有的偶數階分音器都能夠提供對稱的極性響應。 以一個分音高、低音頻的兩音路喇叭來看,分音器就是設計讓喇叭的高、低音單體以我們希望的斜率衰減,這時候便交會出一個分頻點(Fx),讓單體各自在表現最佳的區域內工作,發出理想的聲音。 這麼多單元設計當中,動圈式算是最常見的一種,高、中、低音單元都常用。 同大家常聽到的動圈耳機運作原理差不多,當擴音機驅動帶著對應音樂訊號的電流、流經單元內的線圈時,在磁石的作用力之下就作出不同幅度、頻率的前後移動,帶電流的線圈會帶動音圈及附帶其上的振膜震動,推動空氣粒子從而發聲。 用到的磁石、音圈線材、振膜、甚至懸邊等的物料都可以不盡相同,甚至經過多年發展變得五花八門,不過目的幾乎都一樣——準確重現音樂原本的聲響效果。

靈敏度的數值,是通過 1W 輸入之下,在離喇叭正對住的聲效軸心1米距離量得的聲壓,通常在 80dB 至 90dB 之間。 靈敏度的數值,是通過 1W 輸入之下,在離喇叭正對住的聲效軸心 1 米距離量得的聲壓,通常在 80dB 至 90dB 之間。 以 B&W 683 S2 為例,頻率響應為 52Hz – 22kHz,而頻率範圍就是 30Hz – 50kHz。

喇叭單體的阻抗(交流電阻)是隨著頻率變化的,而這種變化會造成聲音的劣化! 特別是單體的特性或是分音器的設計問題造成阻抗變化過鉅的話,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 此時,我們會想要對"阻抗"做些"衰減"的動作,這就是所謂的阻抗等化線路。 因為分頻點是6KHz(高音串3.3uF電容),中低音無被動元件,分頻點差1/4相位,因此高音單體往後放1/4相位長度,也就是1.4cm。

部分喇叭规格会标明分音设计,例如二路分音、三路分音等。 不过有时就并不是这么简单,例如很多中置喇叭都有三个单元,不过就只是二路分音:中间是高音、两边两只是中低音单元;又或者一些高阶座地喇叭,会有两组中音或者两组低音单元,甚至会有更多「重复」的单元来提升音质、增加输出。 而外形上都比较容易辨认,通常负责同一频段的单元会同一个样。 理论上可以一个单元负责晒 20Hz 至 20kHz 整个频段,无需分音等额外电路「干扰」就最好声,不过因为单元设计等的限制,现实反而通常是分音越细定位越高阶。 揚聲器的聲音差,有很多因素決定,例如配置有多單元的產品,它的分音器、靈敏度、箱體結構、甚至是擺放方式都會印象聲音,而全頻的喇叭多數只適合近距離收聽。 想要有好的聲音表現,最好還是選擇配置多單元的揚聲器,另外還可以支持多路分音,最好選用支持數字分音的功放,在聲音信號傳輸時就完成分音處理,不過這裡又是另外一個事情,這裡就不多敘述了。

一階分音器被許多音響發燒友視為理想的分音器,因為這類分音器在暫態響應良好,亦即在濾波器的導通帶當中,頻率響應與相位響應非常平坦;此外,它使用最少的電子元件完成分頻的工作,產生的損失相對較低。 不過,也因為一階分音器的分頻斜率低,在導通帶以外也保留了更多我們不想要的訊號。 如此一來,低音單元容易接收到在分頻點以上的高頻成分、產生較大的失真;高音單元容易接收到在分頻點以下的低頻成分,除失真外更可能因此損壞。 越高階喇叭對於分音越細分,以求在最佳特性範圍內工作,發揮分工組合效果,達到 HI-FI 高傳真的目標,因此了解喇叭的第一個重要部件就是分音器。 分音器依據分音器在訊號路徑上所在的位置,可分為被動分音器與主動分音器,其中所謂主動式分音又叫電子分音。 被動分音器位於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之間,主動分音器則位於功率放大器之前。

例如在專業的演唱會裏,便會有低音號角式喇叭,其藉由號角的形狀,將低頻輸送至遠的距離。 接下來,我們將以家用與專業的角度來剖析一般常用的音箱結構。 喇叭是透過擴大機輸出才能發出聲音,也就是推動該喇叭的功率。 喇叭與擴大機之間第一個要注意的是阻抗的匹配,再來才是承載功率:瓦數是否足夠的問題。 擴大機輸出功率低於喇叭承載功率,會有擴大機推不動喇叭、聲音失真的問題,但若擴大機阻抗大於喇叭阻抗,那就可能有毀損的問題。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