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米開朗基羅詳細懶人包

他更年輕學藝的時候,到過佛羅倫薩,仔細研究過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壁畫草圖,他深深為達芬奇的構圖和人物所折服,這在他後來創作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註十七.:如來自威尼斯的Piombo的後期作品寧棄熟識的拉斐爾,甚至家鄉的威尼斯風格而逐漸傾向米開朗基羅。 當時許多畫家為模仿米開朗基羅而出現「矯飾風格」,其後的「巴洛克」畫家追求的動態感也同樣源自米開朗基羅的啟發。 註10 米開朗基羅晚年聲稱自己獨立完成了壁畫,後人查證他的銀行紀錄中也確實沒有付給繪畫助手的支出,所以是吻合的。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

所以米開朗基羅十分認真,視這單委託為一場名聲保衛戰。 據說當時他把自己困在教堂內,由構圖、搭建鷹架到為灰泥上色都不許助手協助,也不容外界探視。 《創世紀》的兩側,三角穹隅間隔的柱台之間,座落著十二個巨大莊嚴的預言家(包括七個先知和五個異教女巫);三角穹隅和下方相連的半月形壁面,都用來描繪耶穌祖先的故事。 這樣大大小小五十幅完整構圖加上裝飾,總計三百四十三個人物,形成渾然一體、氣勢滂礡的巨作,遠遠超出儒略二世的預期。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巨匠 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二)

在一個靜止的畫面上,同時描繪出兩個不同層面的情節,完整地再現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義,這是何等高超的繪畫技藝。 在《創世紀》誕生之前,歷來教堂穹頂畫多為宇宙、日月星辰的圖案,如此龐大複雜的穹頂畫,可稱得上空前絕後。 出於妒忌,他極力阻撓米開朗基羅繼續陵墓雕刻,唆使教皇強令米開朗基羅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壁畫。 米開朗基羅從禮拜堂的東邊(即祭壇對面)開始,將故事從反向畫起,依序完成「諾亞酒醉」、「大洪水」和「諾亞獻祭」;接著畫「失樂園」,到「創造夏娃」完成第一階段。 1510年8月,興奮的儒略二世已經迫不及待地先將這部份完成的傲人成果公諸於世,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 不久禮拜堂再度閉門,米開朗基羅又獨自花了12個月完成第二部份,從「創造亞當」開始回溯自萬物的源頭——宇宙主神的一念而造的光、世界和萬物,更重要的是「神的完美複製」——人。

  • 《創世紀》的兩側,三角穹隅間隔的柱台之間,座落著十二個巨大莊嚴的預言家(包括七個先知和五個異教女巫);三角穹隅和下方相連的半月形壁面,都用來描繪耶穌祖先的故事。
  • 描繪時,米開朗基羅先在上色區域用顏料大量薄塗在潮濕的泥灰上,待表面稍微乾燥後,回頭再用較線性的筆觸處理,加上暗面和細節;對於一些質地的表面,如毛髮和木紋,則採用稀疏筆刷營造紋理。
  • 它是基督教世界的心臟,距離地面20公尺高,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 註十七.:如來自威尼斯的Piombo的後期作品寧棄熟識的拉斐爾,甚至家鄉的威尼斯風格而逐漸傾向米開朗基羅。
  • 至少可以確知,繪畫部分應完全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無疑。

註六:這些裝飾性的健美裸體青年,是與聖經毫無關聯的異教的元素,還是屬於整體一部分的無羽翼天使呢? 接下來的《分開陸地與海洋》相對平靜:主神漂浮於遼闊的海面上,慈悲俯察著自己的剛剛完成的傑作。 梵蒂冈博物馆:西斯廷天顶画与它的作者 梵蒂冈博物馆遍藏稀世珍宝,每一件都有一个故事。 在这些珍宝中,没有比西斯廷礼拜堂更加珍贵的了。 《太空船地球》理论-现今美国佛罗里达州艾波卡特迪士尼主题乐园中的游乐设施之一-书中也提到了‘创造亚当’这幅画,该理论提出的时间点刚好在蒸气机发明的过渡时期。

他把在克拉拉山上採石期間,腦海中澎湃湧現的各種人物姿態,盡情地發揮在這裡了,然而用的是畫筆而不是鑿刀。 由於缺乏壁畫經驗,初期米開朗基羅求助於佛羅倫斯有經驗的畫師(註9),不久由於不滿意他們的表現,又將他們遣散,寧願自己獨立完成。 因為缺乏助手(註10),米開朗基羅省略了大圖稿轉描的繁瑣步驟(註11),直接以小稿在細泥灰壁面上打輪廓(註12)。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 創造亞當

《創世》過程被簡化成三個場景﹕「創造光」、「創造日月與植物」、「分開陸地和海洋」。 米開朗基羅將祂化身為一個白髮長鬚的老人;相貌威嚴,身形魁梧,揮手間帶著無比威勢。 在藝術史上,上帝的形象有好多人嘗試畫過,但沒有一個能跟米開朗基羅這個上帝相比。 他的上帝具有年長者長長的鬚髮,那是無上智慧的象徵,而不是衰老。

角落畫了一些象徵植被的綠色,但顯然不是畫家關注的部份(註十九)。 只有遠處正平穩駛離的方舟,以及舟上視窗那隻將會回報佳音的白鴿,象徵了善人獲救的希望。 他在壁畫最後階段繪製的低頭沉思的蒼老先知耶利米(Hieremias),就像自己的寫照。 因為天體規律運行產生的周期,可以給人時間的概念,作為人類生活作息的依據,進而在其中看到萬物消長,成、住、壞、滅的循環。

米開朗基羅採用數字「三」來劃分天頂為左中右三行,中央《創世紀》故事部分又分為大小輪替的九個畫面,每三個圖為一個組,分別描繪《神創世》、《造人與原罪》、《諾亞的故事》。 順序的安排是根據禮拜堂本身的功能有關的,如創世的部分安排在教皇舉行儀式的祭壇上方;以其接近神的緣故;而人間的故事則放在群眾席的另一端。 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 畫面面積達14×38.5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見《創世紀》)。 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創作的巨幅天頂畫《創世紀》,人物多達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兩側三個部分。

有個值得注意的小細節:造物主巨大的斗篷中除了許多小天使,還多了一位女性,這女人正是下一幕要出現的夏娃。 1990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安德森的一位醫生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署名Frank Meshberger, M.D.)上撰文稱上帝周圍的形象實際上是一副人腦解剖圖。 其中包括端腦的腦溝、腦幹、額葉、基底動脈、腦下垂體和視神經交叉。

後來他又進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學習雕刻。 教皇的最初構想只是在西斯汀天頂畫出12使徒,其餘用裝飾圖案填充即可。 但是對米開朗基羅而言,這樣的設計太貧乏了;他主動向教皇提議修改計劃,教皇便慷慨放手讓米開朗基羅「做任何他想做的」(註三)。 於是米開朗基羅(可能在教廷神學家協助下)重新規劃出帶有新柏拉圖主義色彩的《創世紀》的主題。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

一五一二年,《創世紀》的在教皇不斷催促下終於完成。 十月三十一日萬聖節前夕西斯汀禮拜堂再次開放,正式舉行開幕彌撒。 人們湧進禮拜堂,驚喜地仰望這宏偉壯麗的《創世紀》,就像仰望神蹟一般的激動感恩。 此時米開朗基羅只有三十七歲,長期的工作幾乎耗盡他的心力,使他看來像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其實,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專心繪製《創世紀》的同時,二十五歲的拉斐爾也開始在附近的「簽署大廳」為教皇繪製壁畫。

但是,如今一致的看法是應該依從畫家作畫的順序。 於是我們讀到一篇倒敘的故事:墮落的人類,經過解脫和淨化靈魂,返回到其創造者面前。 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台架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 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 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 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製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

基督高揚的右手一如既往地示意把不在生命冊上的亡眾揮入火湖,被揮入火湖的還有死亡和陰間。 基督的左手卻不是托起獲救的生靈,而是指向自己軀體上被釘十字架時受槍刺的創傷。 米開朗基羅還把一位教皇畫到將被判罪去接受地獄煎熬的一群人中,並借《最後的審判》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對人間醜惡的鞭撻。 米開朗基羅在《創世記》一畫中和《最後的審判》一畫中以上帝手指的動作指證了一個人類過程的寓言。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他另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創作歷時三年。 大衛是古代以色列聯合王國第二任國王,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保衛了國家和人民。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的任務是設計出夠大夠壯觀的作品,可以讓這一大片灰泥出現蓬勃生氣。 米開朗基羅希望創出世上第一位人類,開天闢地的第一人,所以他要把心中最理想的男性體格描繪成形,必須完美無瑕。 目前,這幅名畫仍完好地保存在為於梵蒂岡的西斯汀教堂。

(公有領域)米開朗基羅從禮拜堂的東邊(即祭壇對面)開始,將故事從反向畫起,依序完成「諾亞酒醉」、「大洪水」和「諾亞獻祭」;接著畫「失樂園」,到「創造夏娃」完成第一階段。 一五一〇年八月,興奮的儒略二世已經迫不及待的先將這部份完成的傲人的成果公諸於世,引起的震動可想而知。 不久禮拜堂再次再度閉門,米開朗基羅又獨自花了十二個月完成第二部份,從「創造亞當」開始回溯自萬物的源頭——宇宙主神的一念而造的光、世界和萬物,更重要的是「神的完美複製」——人。 越回溯及源頭,畫面越簡單,仿佛接近初始的渾沌,繪製速度也加快,到「分開光明與黑暗」時,米開朗基羅幾乎只用一天就完成。 這一戲劇性的瞬間,將人與上帝奇妙地並列起來,觸發我們的無限敬畏感,這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米開朗基羅將二人被天使驅逐時的相貌表情變得衰老而醜陋,也是其理念《容貌是美德的表徵》的再次表現。 畫面面積達14×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見《創世記》)。 在畫中央,基督正氣凜然,高舉右手,即將發出最後的判決。 在這幅畫中,基督的動作不在於重申救贖的理論,更在於強調懲罰的信條。

(公有領域)沒有書卷的兩位先知中,除了耶瑞米(可能是米氏的自我投射)自顧低頭沉思之外,以約拿的位置和表現手法最為獨特。 故事的教訓應是:即使人類在遭到毀滅性災難後倖存、繼續繁衍,若不知敬天修德,仍會帶著罪惡因素走向敗壞,在「成住壞滅」規律中面臨下一次的淘汰。 1505年,受新任教宗儒略二世之邀,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 由於這期間教宗還不斷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其它作品,陵墓的設計工作時常被打斷,以致用了40年才完成。 《創世紀》的9幅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具盛名,同時是許多諷刺性創作作品爭相模仿的題材之一。

  • 葛利芬被僱用至西斯汀禮拜堂裏將模板上色,但並非是將‘創造亞當’那幅圖上色。
  • 角落畫了一些象徵植被的綠色,但顯然不是畫家關注的部分(註十九)。
  • 畫面面積達14×38.5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見《創世紀》)。
  • 米開朗基羅的個性特徵是喜歡與人競爭,同時又看不起所有人,因為他們都沒有辦法達到他的成就。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