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遶境必看介紹

奉天宮的上元遶境活動可追溯至古笨港天后宮時期,至少有230年以上的歷史,自清代以來從未中斷。 1797年後,為了感念古笨港南堡十八莊民重建奉天宮的恩情,開始進行上元出巡十八莊的活動。 該廟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依例舉行遶境活動,其出巡範圍為新港鄉市區四村。 去年(2020)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北港朝天宮取消媽祖遶境活動,今年疫情趨緩,北港朝天宮恢復遶境活動及藝閣遊行,不過各陣頭人員需戴口罩、量體溫並採實名制,廟方也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調整,全力做好防疫。 而參加單位需採實名制,並提供人員名單與參加天數,所有人員需戴口罩。 ★大甲媽祖遶境是台灣最著名的宗教盛事,每年都吸引大批信徒參與,除了看網路直播之外,民眾也能夠到大甲鎮瀾宮的官方網站下載「大甲鎮瀾宮APP」,甚至還有網頁版的衛星定位,讓無法參與的民眾也能隨時掌握隊伍資訊。

媽祖遶境

跟著趣吧的遶境專車前往大甲鎮瀾宮和松山慈祐宮參拜,還可以免費獲得媽祖平安護照乙本,並造訪半天寮好望角、濟生Beauty健康文化館、月眉糖廠、饒河街夜市…等景點。 讓我們在媽祖的福祉和保佑下來一趟結合宗教文化與地方特色的祈福輕旅行。 媽祖研究專家、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通過臉書表示,疫情期間,大型活動舉行與否不應仰賴「神明將會保佑」或憑「自己感覺」,應聽從專家建議。 台灣的「媽祖繞境」活動,總是吸引百萬人潮共襄盛舉,全程共340多公里,信徒會以徒步方式橫跨台中等四個縣市,是一年一度的宗教文化盛事。 台灣的宗教盛事「媽祖繞境」每年吸引百萬人參加,活動為期九天,全程共約340公里,原本預計3月19日舉行,但廟方2月27日宣佈因新冠狀病毒疫情而暫緩。

媽祖遶境: 大甲媽遶境起駕國際化 11語言直播

香火鼎盛是臺灣廟宇常見的景象,2017 年政府推動減香政策,曾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抨擊政府滅香。 張珣認為,改變如果建立在尊重香文化的基礎上,更能調和現代環保意識。 她曾在演講中提及可以從每天三炷香,改成初一、十五三炷香或是一年十二支香,但用好一點的香供養神明,多數信徒都能接受。 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為了全力投入防疫工作,將暫停五月總統就職活動的籌辦工作,只要疫情仍有疑慮,5月20日就職當天將不會舉辦大型群眾活動。 2019年6月,來自天津天后宮一行80多人,帶著五尊媽祖到台灣參訪10座媽祖宮廟,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另一名文化學者黃偉強則認為,很多產業都仰賴每年的繞境進香活動生存,只要能維持境最核心的儀式,縮小規模或延期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文化興盛,宮廟眾多,其中媽祖是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媽祖信仰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確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每年農曆3月媽祖誕辰,全台各地的媽祖廟都會舉行大型的祭祀、進香及繞境等慶祝活動。

媽祖遶境: 大甲媽祖遶境禁忌

如今遶境範圍包含嘉義縣新港鄉、民雄鄉、溪口鄉、六腳鄉,以及雲林縣北港鎮及元長鄉,共八天七夜。 北港媽祖遶境活動,一年總共進行兩次,一次於農曆正月15日進行,另一次則為農曆3月19日、20日的遶境活動,以後者規模較為盛大。 拱天宮於4月11日媽祖起駕遶境,以往許多信眾漏夜排隊占位搶報名,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廟方呼籲信眾勿持板凳等物品占位。 林羿伶說,母親參加媽祖文化節3天遶境,走到大拇指黑了、指甲掉下來,8個月長出新指甲,下次媽祖節又到了,指甲掉了再生,她為母親的堅毅勇敢感到驕傲,經過這場司法焠煉,他們都變得更堅強勇敢。 先前在起馬(遶境前須先至大甲鎮瀾宮向媽祖報備)、下馬(遶境結束返家前,也要再次到大甲鎮瀾宮向媽祖參拜)時會燒下馬金,如今也可改成添香油錢。 祝壽大典結束後,有的信徒會將進香旗上的貢香,沿途接續引燃回大甲;也有的會將其熄滅,將「剩香」帶回家中,釋放靈力。

媽祖遶境

大甲媽,澎湖媽祖齊聚一堂,邀請臺澎在地藝文團隊,輪番上陣、渾身解數,為四百年來首次會香,展演最獨特經典的藝文,相互交流、好戲連臺,座無虛席、驚豔全場。 邀請澎湖323艘漁船,接駕大甲媽祖蒞臨澎湖巡安遶境,插上大甲媽祖先鋒旗,海上航行沿途鳴炮相迎,擔任海上巡安先鋒護衛隊,祈求海上作業平安順利,鎮海安瀾、漁船滿載。 除了民俗文化更結合在地觀光特色景點,帶你參觀台塑生醫健康悠活館或雅聞香草植物工廠,更獨家贈送參拜進香小物,讓媽祖和趣吧一起幫你保庇保庇。 (圖/jchin_chen,Instagram)保佑風調雨順的海神—媽祖,在明鄭時期隨移民播遷而傳入台灣。 當時的移民必須心驚膽戰的越過黑水溝,再加上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漁民們擔心會在水上受難。

不過新港奉天宮董事會秘書李冠儀表示,若有任何疫情消息,廟方將比照CDC指揮中心公布之公眾集會因應指引相關規定辦理。 會提供紅絲線和香火,參加遶境的信眾如有需求,可向媽祖祈求並向神轎旁工作人員索取。 由於紅絲線都有過香爐,有利於信眾求好婚姻、保佑家中孩童平安和生意順利。 1930年代在移風易俗的大環境氣氛下,正月15日三天的遶境活動先於1933年被縮短為兩天。 至1935年,決定將正月15日的活動變更到農曆3月19日、20日兩天,原正月15日則舉行為期一天之小規模遶境,乃與今日北港朝天宮舉行的遶境時間相同。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的特色是只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每年農曆12月15日下午擲筊,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往返路線充滿未知數,全由媽祖神轎帶領信眾前行。

公所說,12月8日王公及媽祖坐上轎子,讓信眾鑽轎底祈福,今年更與台北知名「福記餅店」聯名「王公媽祖祈安餅」,只要鑽轎底就可領取,過火當天限量1000份,讓信眾吃平安、增福氣。 公所指出,今年11月12、13日辦理的「2022二結王公、白沙屯媽祖、山邊媽祖,祈安賜福聯合遶境」圓滿禮成,此次遶境更邀請傳藝中心文昌祠合作,來自各地的媽祖信徒參與這場南北巡遶境大典。 相較於「帝王」配偶的「后妃」封號,「聖母」更覺親切,但聖母猶在「天上」,民間有更通俗的暱稱:「媽祖」或「媽祖婆」。 若是林家後人,因「姑姪同姓」則稱為「姑仔」、「姑婆」或「姑婆祖」。 「媽祖」一詞由來,眾說紛耘,只要懂得台語(閩南語)便不難理解,母親稱「阿母」、祖母稱「阿媽」、曾祖母稱「阿祖」(四代以上面稱不分男女)。 絕大多數的台灣民間信仰皆是在明鄭及清治時期,隨著漢人移民渡海來台。

媽祖遶境

對吳厝人來說這天就像過小年夜一般重要,除了響鑼炮火以外,還有「辦桌」與「戲班」迎接媽祖,整個吳厝就像不夜城一般等待大甲媽的到來。 而這裡就是整個遶境過程中,煙火最燦爛的地方之一,來到大甲一定要親眼見識煙火將大甲照耀成不夜城的模樣。 鎮瀾宮呼籲信眾在家收看直播,減少鑽轎底和扶轎人數,指揮中心認同鎮瀾宮的呼籲,希望信眾在家收看線上直播,避免到現場。 九、媽祖鑾轎與頭旗都是進香重要聖物,是媽祖香火的象徵,因此不可觸碰。

官方遲遲未有定案,甚至與地方宮廟有互踢皮球的意味,新加坡《聯合早報》更稱,「這不不但讓龐大信眾著急,也讓外界對執政當局產生負面觀感」。 【記者古和純/台東報導】台東林區管理處昨天(29日)下午舉辦《都歷的海事》新書發表,書中細膩記載都歷部落阿美族人的山海智慧,從里山採集延伸至里海生活,圖文生動表現阿美族人與山海親密依存共構,並永續利用海洋資源。 此外,台東林管處長吳昌祐指出,都歷阿美族人持續參與林務局山林巡護生態資源監測工作,這本書可說是逾20年社區林業的成果集。 太平洋戰爭時期,台灣不少地方皆有媽祖以裙擺攔砲彈的傳說,這應該是人們逃過一劫後的想像誇大之詞。

  • 在出發前一天下午三點舉行,祭祀前必須備妥各項祭品,藉由誦經、讀疏文的過程向天上聖母稟明今年遶境各項事宜。
  • 過火後舉辦「鑽轎底求平安」、「取炭淨衣」活動,祈求家人平安健康「炭」大錢。
  • 白沙屯媽祖被稱為「最有個性的媽祖」,進香路線不固定、停駕和駐駕地點隨心情而定,唯一只知道從苗栗、臺中、彰化、雲林,一路前往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
  • 大甲媽祖遶境「一級戰區」彰化市民生地下道通過後,警方部署多達650名警力,圍起警戒區,遶境隊伍順利通過,沒想到一出範圍就…

1930年經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因此媽祖的遶境活動通常會在媽祖誕辰日之前舉辦。 2020年媽祖遶境活動因疫情延後,至於2021年則回到過往傳統,在請示過後確定於農曆2月28日,也就是國曆4月9日起駕,開始為期9天8夜的遶境活動。 看完了今天的媽祖遶境由來與媽祖遶境意義,大家對於媽祖遶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嗎? 其實媽祖遶境意義在於,媽祖遶境不單單只是一個宗教信仰的活動,更富含許多意義,特別是在參與媽祖遶境的期間 ,媽祖信眾拋開一切社會價值的枷鎖,彼此相互扶持,意義深遠。 上轎典禮定於出發前一日下午五時舉行,也就是在祈安典禮之後,由達官貴人恭請天上聖母登上鑾轎,並祈求天上聖母遶境賜福給沿途村莊的信徒,庇祐大家在未來的一年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