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6大好處

7、上色: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绘佛像时,先绘莲花座,再画布饰,最后画佛身。 唐嘎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 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种种,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均有严格的要求。 然后着色,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并用点金和其它中和色统一画面。

最后线描,线条勾勒,一种线粗细一致、刚柔相济,另一种运笔有粗有细,顿挫变化,随画面的区别而运用,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圆润流畅,均能达到传神动人的效果。 由于画心安排了主尊像,其周围的空间大小、形状都很不一致。 靠近主尊像的地方,其轮廓更不规则,这就要求故事的每一个画面构图必须是因地制宜的。

唐卡

這塊綿緞大小不一,或方或長,形狀不一,藏文中稱唐門(1 thang-sgo),是唐卡標誌性的裝飾物。 宮中唐卡,除特意仿藏式之外,基本不採用這種裝飾。 宮中所藏西藏進貢的唐卡往往因為裝裱粗糙而拆去舊邊,再用宮中材料重新裝裱,所以宮中的一些“番畫”唐卡其裝裱與宮中唐卡完全一致。 11-15世紀的畫風主要受到外來影響,可以稱之為外來影響期。 後弘期是從藏西阿里地區的古格王朝開始,其興建寺廟的工匠大多來自東北印度(帕拉)或喀什米爾地區,目前在阿里地區發現的唐卡作品明顯具有帕拉或中亞風味。 13、14世紀後藏地區的薩迦派因為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持,寺廟委託創作了許多精美的唐卡和銅像,這些作品大多出自尼瓦人之手,這類作品可以統稱為尼瓦作品或尼泊爾風格作品。

从2006年起,因为唐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 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与国外相比不仅价格整体偏低,而且仍属于小众收藏。 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 其中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如文成公主进藏故事,都会绘在寺庙醒目的位置。

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刚杵”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3、上胶和打磨: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 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 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唐卡: 唐卡装裱情况

很多不瞭解唐卡的人會認為,唐卡只是西藏人畫在紙張或布幔上的卷軸彩畫。 但事實上經過幾個世紀的傳承,一些早期的老唐卡早已成為人們瞭解藏傳佛教的百科全書。 因為唐卡的內容題材雖涉及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但傳世精品往往都是關於藏傳佛教的作品。 唐卡,可以看作是藏傳文化中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

唐卡

以彩绘唐卡为例,绘制一幅好的唐卡一般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 每张上乘的唐卡,还要用纯金研磨的金粉勾勒神佛、莲座,乃至法器的轮廓。 首先在唐卡的畫心四周先鑲牙子(6 vja-dmar-ser,意為:紅黃色彩虹,指唐卡的牙子以紅黃兩色為主,其實其色彩搭配相當自由,並不受此侷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況)。 牙子有紅黃妝緞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紅片金牙子、紅黃綠洋錦牙子、紅黃片金牙子、鑲紅片金牙子、萬壽燈籠錦牙子等多層多色彩的,所以藏文稱為彩虹。

唐卡: 唐卡钦则画派

西藏画师在处理这一难题时,却非常得心应手。 他们把每一轴画上的每个画面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穿插得当,过渡连接十分自然,使主尊像周围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又丝毫没有勉强和板滞的感觉。 1729年德格第四十二代王朝旦巴次仁时期,德格地区有位技艺非凡,人称工巧天毗首羯摩化身的德格普布泽仁大师,他继承勉塘派画风,在康区享有盛名。 他所作范本画不仅在德格地区流行,甚至在整个雪域都是范本。

  • 其中最常見的是宗教畫——佛像,這種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繪主要人物,從畫面上角開始,圍繞主體,按順時針方向與中心人物有關的人物、活動場所或故事佈滿一週。
  • 忽必烈曾三次于其座前领受金刚乘密法灌顶,加封“大宝法王”。
  • 傳統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着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
  • 鑲邊分為天池(5 gnam)、地玉(2 sa)、左側幅(4 gyon-pa)、右側幅(3 g-yas-pa)四部分。
  • 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
  • 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

2021年5月24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区申报的藏族唐卡(天祝唐卡)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VII-14。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文化局获得“藏族唐卡”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收唐卡时我尽心,希望请到唐卡的人也能珍重,我家尼泊尔唐卡和热贡唐卡种类繁多,直接对接画师,真正的一手渠道,一手货源,我非常愿意跟您一起探讨分享。 我从不拒绝任何美的形式,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对于美的追求。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 19世纪以前的唐卡画风格朴素简单,而且由于颜料是纯天然矿物质,所以颜色强烈、厚重、生硬,色彩也不太丰富,多为红色、蓝色、黑色、金色、银色(即白色),人物的面部颜色偏黑(高原色)。 而19世纪以后受到汉风渲染、烘托、勾勒的影响,多使用晕染和24次明暗渲染等法。

  • 而繪製唐卡的色彩來源,通常都是取自天然,例如:紅土、藍靛、海螺、青金石、黃金和珊瑚等。
  • 身后为龙象摩羯背光,背光正上方黄帽持花者为五世达赖喇嘛,再其上的三尊以宗喀巴大师居左,马鸣大师居中,萨迦派法王八思巴居右。
  • 经常师兄说请贵了,值多少钱,怎么请,怎么悬挂,怎么装裱摆放,为了让大家真正认识唐卡,我决定跟大家一起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唐卡。
  •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
  • 從五世時期起,西藏地區才逐漸進入唐卡繪製的恢復期,到七世時期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以官方性質進行唐卡創作的時代就此開啟。

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 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 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

唐卡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即是这种管理的具体实施。 这些措施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这是西藏绘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藏绘画艺术更趋成熟的表现。

唐卡

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6 vja-dmar-ser,意为:红黄色彩虹,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 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多层多色彩的,所以藏文称为彩虹。 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 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

唐卡(Thang-ga,别名:唐嘎、唐喀)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唐卡的题材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次接觸唐卡的人,或許會被唐卡上眾多繁雜的佛像弄的頭昏腦脹,確認唐卡上的佛和菩薩確實有些難度。 如果身邊沒有個懂行的人,還真說不清誰是誰,最重要的是怕說錯了“得罪”菩薩。 按照唐卡內容可分為,佛像唐卡、歷史唐卡、神話傳說唐卡、傳記唐卡、天文唐卡和藏醫藥唐卡。 唐卡的內容涉及極其廣泛,我們最常見到的佛像唐卡只是流傳最多的一種展現形式。

唐卡

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賣上,當時創下3087萬港元新記錄。 7、上色:根據畫面描繪的水泊、岩石、山丘、雲霧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塗上相應的顏色。 繪佛像時,先繪蓮花座,再畫布飾,最後畫佛身。 珍珠唐卡是唐卡畫中的特殊品種,數量極少。 西藏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萬顆珍珠寶、藝術石串成,造型舒展雅緻,十分昂貴。

最終形成“藏族寺院是佛畫藝術的殿堂”這種局面。 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讲,这种艺术形式,也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生活的。 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