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主公廟詳解

2018年12月11日,新北市市政會議中,市長朱立倫頒授證書給廟方「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無形文化資產證書。 位在新北市三峽區嘉添里白雞路155號,1965年12月6日興建完成,恭奉神明以 關聖帝君為主神,陪祀漢昭烈帝劉先主、桓侯大帝、諸葛武侯等神明,以及關聖帝君的父母及祖父母。 三峽分宮與北投分宮一樣,都有登山步道供信眾健走。 關聖帝君備受三教推崇,佛教尊奉為伽藍菩薩;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大天尊;儒教則奉為南天文衡聖帝,亦奉為五文昌之一,又稱「山西夫子」(與「山東夫子」孔子並稱);鸞堂稱為恩主公;一貫道奉為關法律主。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不再區分為一至三級古蹟,而採用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級。 1960年代初,玄空師父原本已有將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以延續原有的臺北府官祀大關帝廟。 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 經交涉後,臺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玄空師父以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 另說則是玄空師父獨力購下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玄空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成行天宮臺北本宮。

在晚七時三十分許,法師開始拋糖果、餅乾,邀請孤魂野鬼與民同樂;參加普渡的民眾搶孤,沾染福氣。 祭祀期間,金山慈護宮門前擺設以竹片和棉紙糊成的三間紙屋,翰林院供參加普渡的陣亡官兵休息之用,同歸所供無主孤魂休息之處,沐浴亭係給所有亡故者洗浴處所。 正中央糊一尊蒙面的大士爺,旁邊有五個小人像,其意為引魂觀音指引五方引魂童子,招引孤魂野鬼到此聽經受渡,往生樂土。 金山的中元普渡分為各村的街普與金山慈護宮的廟普。 農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廟方分別舉行請頭燈、放水燈、普施。

善主公廟: 民國時期

在拉萨,關帝信仰与格薩爾融为一体,因此帕玛日关帝庙又被藏人称为格薩爾拉康。 國子監的官職分為「禮官」、「學院」以及「國子監助教」,後二者分別由陳永華以及葉亨擔任。 其中,禮官為主辦全國教育的行政機關;學院為掌握教學與考選的主事官。 一掃中國明朝末年的八股取士,實行真正的取才,使得立國不久的臺灣也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如中國清朝初年全國性的進士陳夢球以及舉人蘇峨皆為所培育出的人才。 農曆七月十五日早六時,廟方舉行掛榜儀式,以昭告鬼魂接受世人邀請,出席中元節祭祀,然後法師開始誦經超渡。 傍晚,法師燒香祭拜神明後舉行淨桌,民眾才將祭品擺至供桌上,法師則在施普台施普。

此经与《观无量寿经》观点相通,可视为同一时代背景下之作品。 鳩摩羅什翻译的龙树《十住毘婆沙论》中之《易行品》认为,忆念、称名、礼敬诸佛菩萨,是达到阿惟越致地的易行道。 世亲著有《往生论》是印土唯一的净土论述,由元魏菩提流支译出。 它阐说礼拜、赞叹、观察、作愿、回向五念门,谓修习此五念门可得种种成就,往生西方,终能自利利他而获菩提。 弥陀经典成立的地点是公元初年的西北印度,而弥陀信仰的起源、极乐世界的原型至今尚无定论。

他认为凭借各人的精诚之心,去修集净善的因缘,久之久之,浊恶的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净土;因此,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 因此太虚、印顺两位大师,在演说净土的时候都比较突出它与人间的联系,普遍重视与人间联系更紧密的弥勒净土和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 他力論是信眾基於某一位聖人(如阿弥陀佛、弥勒菩薩、觀世音菩薩、药师佛、金剛不動佛、毘盧遮那佛)的本願,主要靠著信仰該聖人力量(他力)而升入淨土;但自己也必須修行(自力)。 傳統淨土宗是認為自他合力,以他力為主,自力為輔;除了堅信佛力,自身也必須有修為。

1867年基隆海嘯,廟身全毀,地方鄉紳以六年時間重建,陸續增建成今日閩南式宮殿規模。 廟內仍保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到昭和年間歷次修繕的樑柱、對聯、題刻與牌匾等構件。 在近现代,太虚大师是能突破已有理论,使净土的观念得到更新的佛教界代表。 和传统上的“山林佛教”、“僧侣佛教”不同,太虚大师宣扬的是“人生佛教”,关注的是人间的苦难,他宣扬的净土,则是“人间净土”。 他批评那些为了一己解脱而修习净土的行者,认为这是小乘自了汉的做法,并非大乘的净土行。

善主公廟: 台南市佳里區廟宇寺院

捷運忠義站附近,主要恭奉神明除了五恩主外,還有漢昭烈帝劉先主、桓侯大帝張飛、諸葛武侯、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福德正神、山神。 北投分宮崇德堂則是恭奉行天宮第一代住持空真子師父與三宮第一代總住持玄空師父。 建築上,是三殿形式,並設有鼓樓、鐘樓,仿造古代廟宇建築特色,北投分宮有設置免費停車場,方便香客來此祭拜。 行天宮,或稱恩主公廟,主神為關聖帝君(恩主公,從神為關平關聖太子平、周倉周恩師倉),呂恩主洞賓、張恩主單、王恩主善、岳恩主飛等五聖恩主,是臺灣知名的關帝廟,由經營煤礦事業有成的黃玄空道長所建設而成。

善主公廟

扶鸞信仰中,有所謂的「恩主」信仰,「恩主」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 台灣一般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 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級古蹟名單,臺南孔子廟名列其中。 臺南孔廟於民國72年(1983年)12月28日公告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1997年《文資法》修法後為國定古蹟。 此经宣扬弥勒下生信仰,有弥勒在后世人寿达八万四千岁时会降生人间,建立人间净土的预言。

善主公廟: 净土定義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 不僅在關內各省,在藩部各地凡有八旗、綠營駐軍之處,也普遍修建關帝廟。 蒙古庫倫、科布多城、乌里雅苏台城,新疆伊犁、乌鲁木齐,西藏拉萨等地都建有關帝廟供军队祭祀。

行天宮的本宮建於1968 年,又稱「恩主公廟」, 另有兩座分宮位在臺北市北投區與新北市三峽,屬儒、道、釋三教合一的信仰,除了主神關聖帝君外,也供奉呂洞賓、張單、王善與岳飛等五位恩主。 而行天宮建築屬於傳統閩南的燕尾翹脊形式,屋簷以精緻的陶瓷雕塑裝飾,展現出典雅的傳統宗教藝術之美。 此外,為了響應環保,行天宮是少數倡導信徒以雙手合十取代燒香祭拜的廟宇。

  • 因為五恩主以關雲長為首,因此台灣一般民眾亦直稱關雲長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 並分別勒石立碑,昭示三宮本屬同源,永遠關聯,不得分離。
  • 他认为凭借各人的精诚之心,去修集净善的因缘,久之久之,浊恶的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净土;因此,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
  •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地民間流傳有“頭枕洛陽,身臥當陽”之說。
  • 孚佑帝君:中國八仙之一,人稱「呂祖」、「呂仙翁」,道教尊稱孚佑帝君,又奉為五文昌之一,尊稱「呂恩主」。
  • 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荊州城最早、最大的關廟在這裏建成,後因種種原因,古殿宇毀失殆盡。

但在民國一百年(2011年)的3月7日被判定死亡,同年4月砍去枝條以防掉落砸傷遊客。 在2013年8月20日移除老樹工程時,壓垮古蹟磚牆。 而在移除枯死老樹時,發現被包裹在樹中的櫺星門遺構。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玄空師父向其素來敬仰的行天堂壇主「空真子」(俗名郭得進,人稱郭空真)請益,郭空真請出了行天堂關帝君像,讓黃迎回膜拜。 在香港,雖然警察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但都推崇、尊敬關羽,稱他為「關二爺」、「關二哥」、「關公」、「關帝」等。 他們相信,關公是會保衛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 史料記載:這裏曾是蜀漢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的府邸故基,關羽曾在這裏運籌帷幄,總督荊襄九郡諸事十年有余,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東漢末年名將關羽,其忠義與勇武的形象深植人心,被民間尊稱為關公,更被歷代君王封為武聖、關聖帝君,是臺灣民間信仰中備受尊崇的神明之一,廟宇遍佈各地。 行天宮除了宗教志業,以及成立於1995年的「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之外,還設有四座附設圖書館,以及位於三峽區的恩主公醫院及橫溪恩主公護理之家。 1956年至1967年的十二年間,玄空師父於先後完成北投分宮、行修宮(三峽分宮)、臺北本宫,出任第一代的三宮總住持。 並分別勒石立碑,昭示三宮本屬同源,永遠關聯,不得分離。 所謂的「恩主」是扶鸞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台灣所謂的恩主神祇一般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等神。

關帝廟不僅遍佈中國大陸、港澳及臺灣,且在漢字文化圈內各地區包括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以至南洋地區如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尼等地也有供奉。 今日僅在中國大陸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清領初期是曾是全臺童生唯一入學之所,因而稱「全臺首學」。 北投行天宮,故當地民眾稱之為忠義宮、忠義廟,即行天宮北投分宮,1965年5月31日完工。

金包里堡昔日只分成頂萬里、中萬里、下萬里、頂中股、下中股、頂角、中角和下角此八個庄頭。 該堡昔日與石碇堡、基隆堡、三貂堡都屬於老大公廟的普渡圈範圍。 金山金包里老街是基隆北海岸最早開墾的地區,依文獻可追溯至乾隆年間的契約。 慈護宮監事李國昌表示,嘉慶初年,漁民在野柳海邊石洞內發現有一尊媽祖神像,地方百姓捐錢建廟,並塑造一尊媽祖做為紀念,將原先漂流而來的媽祖神像放於大尊神像腹內,俗稱「二媽」,石洞也被百姓尊稱為「媽祖洞」。 此经描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宫情形,对兜率净土有生动描写,又点明欲往生兜率者所应行的修行善业、念佛形象、口诵弥勒圣名等修法。

西方学者大多认为弥陀信仰受到中亚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太阳崇拜影响。 据这些学者考证,阿弥陀(Amita)从词源上可以追溯到上古波斯神话和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密特拉(Mitras);亦有学者认定,阿弥陀佛的信仰出自印度文明内部。 而极乐世界中的七宝莲池、黄金大地,也与印度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形态密切相关。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是臺灣唯一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 館內有創意紙商品的展售區和示範傳統造紙流程的小型造紙廠,並介紹紙的工藝、歷史與文物。 週一至週六每日定時造紙體驗,可事先預約付費參加。

行天宫堅守玄空師父所留傳的正信理念,不焚化金紙、不設乩扶鸞、不打造金牌、不演戲酬神、不供奉牲醴、不設功德箱、不營利圖私及不對外勸募。 使命:推行關聖帝君傳世明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發展宗教、文化、教育、醫療、慈善五大志業。 行天宫的宗教屬性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正信道場,強調問心敬神的理念。 例如祈安大法會(俗稱拜斗)、祭元辰、祭關限、祭星、掩魂、收契孫、收驚等,都與道教儀式關係密切。 1964年玄空師父在獨力捐資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及數名地主買下民權東路、松江路口之土地上,動土興建行天宫臺北本宫。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本以鐵皮屋搭蓋的天官堂,於1949年以木材進行改建。 然而到了1970年,因為木造的梁柱開始出現腐蝕現象,因此天官堂信徒決定發起募款重建廟宇而完成今日主殿之規模。 1987年,天官堂在於主殿右側加蓋一間佛堂,裡面祭祀著三寶佛,1989年再於二樓加蓋鐘鼓樓一棟,自此便維持建築規模至今未再有太大改變。

1614年,明朝萬曆帝敕封關聖帝君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又尊稱關聖帝君,尊稱「關恩主」。 1949年農曆八月,由於「行天堂」位於民宅三樓,檀越參拜不便,玄空道長得其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玄空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廟。 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有一棵位於三川殿前的大榕樹被發現罹患褐根病,雖進行了醫治措施,但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4月10日時卻被人惡意破壞,拆掉引導氣根到地面的竹片與氣根。

善主公廟

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荊州城最早、最大的關廟在這裏建成,後因種種原因,古殿宇毀失殆盡。 現在大家看到的關帝廟是1987年,經原江陵縣人民政府及國家旅遊局籌資,按清乾隆縣志載古關廟建築布局圖樣在原關廟遺址上複建的。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有山西夫子之稱。 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警察、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稱為文衡聖帝、文衡帝君。

關帝廟,又稱武廟、武聖廟、文衡廟、協天宮、恩主公廟等,是祭祀中國三國時代將領關羽的祠廟。 而關帝之稱來自明朝皇帝授予關羽的「關聖帝君」封號。 關羽為中國佛教、道教神明、圣贤中最多祠廟的一位。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