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詳細介紹

但是随着欧洲战场越来越重视低空作战,这种增压型最终没有投产。 P-47战斗机采用单翼,机翼平面为椭圆形,后缘具有外侧副翼和内侧襟翼。 P-47D-5-RE批次中一架标准型号为了实验霍克“台风”的气泡座舱盖而进行了改装,其“剃刀背”被削平,改装后的飞机被称为XP-47K,于1943年7月开始试飞,被证明可行,并及时引入法明代尔和埃文斯维尔的生产线。

P-47C-5-RE引入了改进型无线电、仪表以及天线,增加了座舱加热器。 到1943年2月转产P-47D时,共和已交付了602架P-47C。 1940年1月17日,美国陆航又订购了一架XP-47A简化版原型机,该机为了尽早试飞,未安装武器、无线电和其他战术设备。 此时,通过来自欧洲大陆的空战报告,陆航得出结论:在未来空战中战斗机需要更强的火力、更多的武器、更多的防护装甲,以及自密封油箱。 因此陆军通知共和公司如果不进行设计更改,将取消XP-47项目。 为了使AP-10在安装了重火力、装甲、以及自密封油箱后还能达到要求的性能,共和公司决定围绕当时功率最大的普惠R-2800型18缸涡轮增压气冷星形发动机进行重新设计,并参考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在机翼内安装了八挺12.7毫米机枪。

寇蒂斯制造的两架P-47G被改装成串列双座教练机,为此拆除了一个机身油箱以增加第二个座位,该机编号为TP-47G,保留了单座型的八挺机枪。 1941年10月14日陆航订购了首批850架P-47D。 早期的P-47D与法明代尔工厂生产线上的P-47C-5-RE区别不大,只是为涡轮增压器的排气系统安装了可调进气管,重新设计了发动机附件部分的通风口,发动机罩增加了调整鳃片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气流,并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完善的装甲保护。 由于陆航需求量太大,所以共和在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设立新厂来生产P-47D。

p47

陆航为这种进行重大改进的“气泡雷电”定义了一个新的生产批次。 首个批次是P-47D-25-RE和P-47D-26-RA,继承了P-47D-20-RE批次的结构,并加强了机腹挂架。 P-47D-27-RE开始在垂尾根部增加了一段背鳍以加强方向稳定性,以恢复由于后机身被削平而产生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p47: 使用國家

战后P-47D/N继续在美国空军中服役多年,战略空军司令部、战术空军司令部个防空司令部都有各自的中队,从一线部队撤装后又继续转给国民警卫队中队使用,1948年编号改为F-47D/N,直到1955年才全部退役。 1944年初,第25、58大队也开始换装P-47D,此外还有第8大队第35中队和第49大队第9中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塞班和关岛后,第7航空军的第318和508大队率先装备的P-47N远程“雷电”,并在1944年6月投入作战。 1942年9月,最后一架P-47B在制造过程中被改装成XP-47E原型机,具有增压座舱和铰接座舱盖。

p47

P-47系列中最后的批生产型号,是特别为太平洋战场设计的远程型号。 1944年年中第三架YP-47M原型机安装了新型“湿”机翼,新机翼的翼展和翼面积稍稍增加,该机的编号改为XP-47N。 XP-47N气泡座舱盖后的背鳍面积要大于P-47D,增加的载油量加大了飞机的总重量,为此加强了起落架。

p47: 設計特點

武裝部份,機翼除能掛炸彈外,又強化並增設各5支火箭彈的掛點,進一步加強對地轟炸火力,P-47D又分成早期剃刀背座艙罩型和後期水滴座艙罩型,水滴座艙罩提供了飛行員360度良好的全像視野。 簡泰利(Don Gentile),在歐洲戰場取得的22架擊墜戰績,其中包含「惡名昭彰」的Fw 190,即有不少是在駕駛P-47期間所取得的。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美国第14航空军第38和81战斗机大队的102架P-47D,经筛选后获得可飞的75架P-47D,换下了国民党空军第11大队的P-40战斗机。

P-47系列第一批生产型,第一架P-47B交付试飞后继续留在共和工厂。 首批四架生产型P-47B在1942年3月中旬交付,并被各机构用于测试。 1942年3月26日的一次事故使P-47B被限制飞行,验收被推迟到1942年5月。 经过设计修改后,P-47B生产线开始引入金属蒙皮副翼和升降舵,多数早期出厂的P-47B也更换了全金属副翼和升降舵,飞行限制随后被解除。 P-47B的新副翼还修改了外形,改用较钝的前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纵力过大的问题。

p47

P-47D-30-RA开始在翼下增加了10个零长度火箭发射架。 法明代尔共生产了2547架,埃文斯维尔生产了4632架。 法明代尔工厂制造的3962架P-47D(批次从-1-RE到-22-RE)、埃文斯维尔工厂制造的1461架P-47D(批次从-2-RA到-23-RA)、寇蒂斯制造的354架P-47G(批次从-1-GU到-15-GU)都采用的是P-47B的滑动隔框座舱盖。 但实战发现对空战产生了相当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少数P-47D在外场改装了皇家空军的“马尔科姆”座舱盖,但数量稀少。

P-47C还安装了新型SCR-274-N和SCR-515-A无线电,并使用较短的直立天线取代了P-47B的前倾天线。 1940年6月12日,共和公司把新设计提交给陆航,美国陆航认可该方案,并在9月6日订购了一架原型机,编号XP-47B。 共和在XP-47和XP-47A上的所有工作都被取消,XP-47的序列号也被分配给XP-47B。 1940年9月13日,美国陆航订购了773架生产型P-47,其中171架是P-47B,602架是P-47C。 P-47D-22-RE和P-47D-23-RA引入大型宽弦螺旋桨,可以使发动机充分利用喷水加力产生的额外功率。

p47: 服役簡史

滑动式座舱盖取代了铰链式座舱盖,解决了座舱盖高空卡死的问题,为此重新设计了机背的无线电天线并进一步后移。 P-47B( )开始引入风挡除霜器,P-47B( )开始对控制翼面运动进行了限制,并调整了平尾的安装角,还安装了新的起落架轮胎, 开始在机炮上增加了退链槽。 製造,是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在二次大戰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單引擎戰鬥機,其後期的M / N型更排得進二戰時盟軍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之前列。 除了美國陸軍航空軍外,也有其他盟軍空軍部隊使用P-47戰鬥機。 由於其機身明顯較其他型戰機壯碩許多,故當時被空勤人員暱稱為「水罐」(Jug)。 二战中墨西哥空军也装备了25架P-47D,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墨西哥第201中队加入美国陆航第58战斗机大队在太平洋战场参加了对日作战。

这两个批次还开始采用抛射座舱盖,飞行员只要拉动拉环,座舱盖就会自动向后滑动,然后被气流吹离飞机。 由於F-47N具有長航程、重火力,中華民國空軍頻繁將其運用在沿海炸射與大陳群島的空防,在東南沿海各處空戰曾多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米格-15和La-11交戰,由於經常在前線運用,操作F-47N損失的紀錄也十分頻繁,操作F-47的最高階犧牲者為四大隊陳康大隊長。 由於解放軍配備了噴射戰鬥機,以高速見長的F-47N優勢遭到剋制因此任務空間不斷收縮,在美軍軍援噴射戰鬥機後,1957年3月最後由三大隊配備的雷霆機全數退役。 抗戰勝利後,美國第十四航空隊移交給中華民國空軍佈署在中國戰場的102架P-47D,空軍整頓了堪用機75架撥交給第十一大隊的41、42、43中隊,替換P-40N戰鷹式。

p47

而對敵軍而言,若想要擊落結構強韌且有重裝甲保護的P-47卻非易事;不過,由於機翼被高攜彈量的彈藥箱佔據,而機身內也被渦輪增壓器和與之配套的排氣通道所佔據,使得早期機型的內載燃料空間不足,唯有在駕駛艙前方加上一個205加侖的燃料箱,座椅下也有一個100加侖的燃料箱。 但即便如此,由於引擎的高耗油率,在P-47D-30以前的機型續航力普遍不甚理想,而需要攜掛副油箱,或承擔較為短程的戰術任務。 P-47在俯衝當中能達到極快的速度,且強韌的結構也能保證機身不解體,這令它可以爬升至高空,向對手採取高速俯衝的掠襲戰術(B&Z)。 P-47系列第二种生产型,与P-47B基本相同,修改了垂尾,加强了垂尾结构并采用全金属方向舵,消除了高速时垂尾抖振的问题。 P-47C还安装了改进型氧气系统,从B型的一个增加到四个氧气瓶,其中一个氧气瓶安装在左翼前缘。

1944年P-47B的编号被改为RP-47B,R指“受限制”,即表示该机不能用于作战。 为了加强飞机的横侧稳定性,原设计安装了背鳍,从P-47D型以后被拆除,因此其后方视野也得到了改善。 P-47战斗机(英文:P-47 Fighter,代号/绰号:Thunderbolt,译文:雷电,昵称:Jug,译文:水獾),是美国一型螺旋桨式战斗机。

改用2300匹馬力發動機,為了改善發動機維護與更換時的便利性,在發動機艙安裝了支架,並因而使機身加長了8英吋,內裡加上一個30加侖水箱及注水裝置,可以在必要時對發動機注水以暫時增大馬力,強化爬升和高空性能,機翼下亦增設了可掛載炸彈和油箱的掛架,機背天線改為直立。 1949年6月15日,第11大队上尉作战参谋毛履武(中共地下党员)在从汉中南郑机场驾驶P-47D起飞侦察西安途中,见僚机因故障返航,便果断改变航向,直飞已被解放军接收的河南安阳机场,安全降落。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解放军有完好的P-47D一架,待修理的4架,1950年退役。 P-47战斗机D型装备有8挺12.7毫米M2勃朗宁机枪,备弹3400发,可外挂1134千克炸弹,10枚127毫米火箭。

p47

P-47C-1-RE批次发动机防火隔板前的机身加长了20.32厘米,使重心前移以改善飞行特性,第一架P-47C成为加长前机身的原型机。 该批次除加长机身外,还改进了主起落架和刹车以及尾轮,取消了尾轮的转向功能;改进了增压器进气道;在升降舵控制系统内增加了配重,以帮助解决高速俯冲时升降舵的操纵问题;发动机油门、螺旋桨和涡轮增压器可以联动,飞行员只要控制一个拨杆就能完成全部相关的操作。 P-47C-2-RE批次被认为是首种具备作战能力的批次,在机腹增加了炸弹或副油箱的挂架。

P-47战斗机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美国共和飞机公司开始研制,1941年5月6日首飞,在停产之前共和飞机公司制造了15683架。 1949年6月15日,中華民國空軍第11大隊1架由共產黨黨員毛履武駕駛的P-47D在偵察任務時叛逃,將飛機飛抵解放軍控制的河南安陽機場歸隊;在1949年10月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解放軍繳獲的P-47D中1架可作戰、4架待修理,這批飛機1950年退役。 1955年5月18日三大隊中尉作戰參謀何偉欽從屏東駕駛F-47N飛往廣東,該機最後在廣東海豐迫降,未修復。

1945年5月第201中队来到菲律宾,在吕宋岛战役最后阶段投入战斗。 后来第201中队随第58大队的其余部队转移到冲绳,开始对日本最南部的九州岛目标的攻击。 墨西哥的P-47D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实施了96架次作战任务,损失七名飞行员。 战争结束后,墨西哥飞行员返回祖国,他们的“雷电”被留在了太平洋地区,最后美国补偿给墨西哥25架P-47。

1942年1月31日埃文斯维尔工厂获得1050架P-47D的生产任务,埃文斯维尔制造的P-47D编号中有RA的后缀,以区别于法明代尔工厂的RE。 二战后不久,陆航大量剩余的P-47战斗机给他国空军,其中包括玻利维亚、巴西、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伊朗、尼加拉瓜、秘鲁、土耳其、委内瑞拉、南斯拉夫。 P-47战斗机被评为二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队最佳的三种战斗机之一,另外两种是北美P-51“野马”和洛克希德P-38“闪电”。 在皇家空军中“剃刀背”P-47D被称为“雷电”Ⅰ,“气泡雷电”被称为“雷电”Ⅱ。 皇家空军在欧洲对“雷电”进行了作战评估,但多数“雷电”都被派往中缅印战区与日军作战。 1942年8月1日,陆航在一架P-47B飞掉方向舵后再次颁布限飞令,不允许其速度超过483千米/时,禁止激烈的机动,规定只能在机身后油箱加载燃油。

P-47形成战斗力后立即参加了内战,在各大战役中频繁出击。 为了弥补作战损耗,国民党从美军太平洋地区剩余物资中购得战机一批,其中P-47战斗机70架,除补充第11大队外,还换装第5大队第17和27中队的P-51。 1944年5月,自由法国在科西嘉岛成立了装备P-47D的两个战斗机大队,很快又增加了第三个大队。 1944年末又成立了第二个联队,并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中投入战斗。 1945年,P-47N开始为从塞班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的B-29护航。 中缅印战区因太平洋的战场的优先级低于欧洲战场,所以直到1944年4月才开始装备P-47。

  • 陆航为这种进行重大改进的“气泡雷电”定义了一个新的生产批次。
  • 目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蒐藏中有1架P-47D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展示,其餘機體的最後結果不明。
  • P-47C-5-RE引入了改进型无线电、仪表以及天线,增加了座舱加热器。
  • P-47的主要生產型,從P-47C/G改良而來,它又具有多種不同的生產批次,主要的改良項目包括散熱器,新型螺旋槳,水滴狀艙罩等。
  • P-47B( )开始引入风挡除霜器,P-47B( )开始对控制翼面运动进行了限制,并调整了平尾的安装角,还安装了新的起落架轮胎, 开始在机炮上增加了退链槽。
  • P-47战斗机(英文:P-47 Fighter,代号/绰号:Thunderbolt,译文:雷电,昵称:Jug,译文:水獾),是美国一型螺旋桨式战斗机。

目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蒐藏中有1架P-47D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展示,其餘機體的最後結果不明。 1944年4月,P-47D佈署到中國戰場提供駐華空軍高空作戰任務,美國第十四航空隊裝備了2個中隊的P-47D,1945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攻下硫磺島後,加長航程的P-47N也被派遣進駐,擔任為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的護航任務。 1942年8月22日,巴西对德意宣战,巴西空军派出第1大队的P-47D跟随第12航空军第350战斗机大队作战。 1944年11月11日巴西的P-47首次参战,到战争结束时,巴西空军已经接收了88架P-47D。 P-47D-20-RE批次中一架从生产线上被抽离作为XP-47L原型机,该机可被看作增加了载油量的XP-47K,内油从1155升增加到了1400升,改进型油箱也被P-47D-25-RE应用。 XP-47F是使用另一架P-47B( )改装的原型机,具有新的层流翼型大机翼。

P-47系列中一种特别的高速型号,准备用来拦截德国的V-1导弹和德国空军在二战末期装备的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和火箭战斗机。 法明代尔工厂从生产线上选择了四架P-47D-27-RE,进行发动机改装,还在机翼下方增加了俯冲减速板,编号改为YP-47M。 P-47战斗机采用四桨叶螺旋桨,外侧整流罩严密包裹者星形发动机。 为了保证具有较小截面积的流线型机身,大型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后机身,增压器的进气口和进气道安排在发动机下方。 发动机废气通过独立的排气管直接通向后机身涡轮,高温废气驱动离心涡轮高速旋转,从而压缩从进气口引入的冷空气,经过压缩后冷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大大提高,需要再进入中冷器降温后才能提供给发动机使用。 P-47战斗机D型是为涡轮增压器的排气系统安装了可调进气管,重新设计了发动机附件部分的通风口,发动机罩增加了调整鳃片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气流,并为飞行员提供了更完善的装甲保护。

  • XP-47F是使用另一架P-47B( )改装的原型机,具有新的层流翼型大机翼。
  • 1941年10月14日陆航订购了首批850架P-47D。
  • 1944年4月,P-47D佈署到中國戰場提供駐華空軍高空作戰任務,美國第十四航空隊裝備了2個中隊的P-47D,1945年初美國海軍陸戰隊攻下硫磺島後,加長航程的P-47N也被派遣進駐,擔任為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的護航任務。
  • 因此陆军通知共和公司如果不进行设计更改,将取消XP-47项目。
  • 但即便如此,由於引擎的高耗油率,在P-47D-30以前的機型續航力普遍不甚理想,而需要攜掛副油箱,或承擔較為短程的戰術任務。
  • 为了加强飞机的横侧稳定性,原设计安装了背鳍,从P-47D型以后被拆除,因此其后方视野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42中隊在1946年8月19日接裝移防時因沙塵暴迷航導致12架P-47D油盡迫降毀損,42中隊因此意外遭空軍解編,因此十一大隊最後操作P-47的戰鬥機中隊僅有41、43兩中隊,44中隊仍使用P-40N。 1948年,國民政府在太平洋戰場的剩餘軍事物資中蒐羅42架P-47D,除了補充十一大隊耗損,剩餘戰機撥補給五大隊的第17、27中隊。 P-47的主要生產型,從P-47C/G改良而來,它又具有多種不同的生產批次,主要的改良項目包括散熱器,新型螺旋槳,水滴狀艙罩等。 如對渦輪增壓器的改良,在發動機後方增設兩個滑油散熱器的活門,以及換用13英呎長新型螺旋槳改善低空性能與爬升率。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