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活動8大優勢

2.友善列印:若您的瀏覽器無法支援,建議您可以使用快速鍵【Ctrl + P】或瀏覽器上方的工具列【檔案】→【列印】來列印所需的畫面。 1.變更瀏覽的字級大小:若您的瀏覽器無法支援,建議您可以使用瀏覽器上方的工具列【檢視】→【字型】來調整字級大小。 多功能的閱讀中心,提供師生一個共讀的區域,學生可以在旁邊的寫字檯上查資料寫心得,老師可以隨時指導學生,也可以在這兒悠閒的聽聽音樂、看書、改作業,靜靜的沉澱身心。

江西贛州文廟:贛州文廟位於贛州市厚往路東段,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縣張照乘將縣學遷於此,因縣學又為祭孔之場所,故又稱文廟。 建築群整體布局和主要建築均保存完好,是江西省現存的形制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學校址。 安福文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四年(1010年)。

學習釋奠佾舞頻率以上學期一周三次,到下學期每天早晚各一次,寒暑假皆須演練,7月時每日都要練習,直到佾生升上五年級後方能上場。 別於臺南孔廟佾舞的服飾以及舞蹈皆沿於清朝禮制,大龍國小佾生服飾及佾舞沿自於明朝禮制。 舞蹈參考王圻輯《三才圖會》的〈大成殿雅樂舞生圖〉及〈大成殿雅樂奏曲〉之譜,前者將佾舞的每步驟一一繪出,方位、手勢一目了然,後者則將歌詞與工尺譜並列。 多年來由大龍國小教師盧川教授佾舞,教導近四十年後,改由陳政冠接任。 學校許多佾生代代相傳,如第一代佾生陳錫說,是陳悅記家族第七世子孫,其子陳蜀熙、其孫陳奕宏都當過佾生。 1991年一貫道主持春祭時,禮生由一貫道所屬崇德文教基金會成員擔任,樂生也由玉山寶光聖堂負責,但佾生依然用大龍國小學生擔任。

擅長以建築模型、繪圖以及刻章創作,並專職安排美感教育學習計畫。 小轉角自在生活工作室主理人,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專案經理。 2021年起擔任教育部美感計畫南區種子老師。 孔廟於文化、歷史、建築的迷人之處,都可以在其空間的紋理中窺得一二。 而這回孔廟文化節的【質感採集工作坊】,就是要陪你一起理直氣壯地帶走孔廟的紋理。

但金國上層有遠見者深知,欲立足中原,必須依靠儒家思想。 天會五年(1127年),金將完顏宗堯進駐燕京後,戎馬未息即建太學,修國子監。 天會七年(1129年),金兵入曲阜,命知縣「引詣聖廟」,「登杏壇,望殿火奠拜」。 皇統元年(1141年),熙宗拜祭上京孔子廟。 次年敕行台撥錢一萬四千貫,修孔廟聖殿;四年,又命「行省降錢一萬四千五百貫,發南京入作司見材,修完孔廟,創蓋大成殿」。

祭孔禮樂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蔣復璁曾在1970年9月23日記者會上宣示,為宏揚固有文化,自明年起除原有官員主祭的秋祭外,會恢復古制的春季祭典,由民間祭祀。 定為仲春二月上丁日的春祭久無舉行,直到1980年台北延平扶輪社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口號,首先發起協同中國禮樂協會、台北市祭孔禮樂工作會成立春祭釋奠委員會,才在此廟舉行。 因經費困難而未能持續,1987年8月18日,廟方向市政府民政局建議春祭改為官辦。 2006年,台北市政府在儀門東側設置弘道祠,表彰對大台北地區教育、文化有具體卓越貢獻、德術兼備且逝世半世紀年以上者,於每年5月31日前受理各界推薦。

孔廟活動: 孔廟文化節 「全臺首學-巽門春惠」

現今的德陽孔廟,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成的。 湖南寧遠文廟:寧遠文廟始建於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是中南六省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 南京夫子廟:南京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於宋代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 河北定州文廟:定州文廟始建於唐大中二年(848年),有著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河北省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文廟,也是全國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文廟之一。 據史料載,文廟是長期跟隨裴度、時在定州任上的盧簡求(唐代著名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之子)廢天佑寺後創建的。

清代,順治皇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內有大成殿,專門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並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祀禮規格又進化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拜九叩大禮。 孔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 當時孔子的弟子將其「故所居堂」立廟祭祀,廟屋三間,內藏衣、冠、琴、車、書等孔子遺物,並按歲時祭祀。 此即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孔廟,現在的曲阜孔廟。

孔廟活動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

建築模仿皇宮規制,沿中軸線左右對稱,佈局嚴謹。 廟內共有九進院落,包括五殿、一閣、一坦、兩廡、兩堂、十七座碑亭,總共480間,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金代的一座碑亭,其後元、明、清、民國各代建築皆有。 孔廟四周,有高墻環繞,配以門坊角樓,院內紅墻黃瓦,雕梁畫棟,古木參天。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劉邦自淮南還京,經過闕里,以太牢祭祀孔子。 元始元年(1年),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孔廟活動: 開放時間及交通路線

因台北市議會屢次刪孔廟整建預算,如1990年預算被打七五折只剩2000多萬元,加上傳統建築的老師傅日益凋零,修繕工作在該年第9度流標。 當時孔廟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詹溪華抱怨僅建築物本身問題百出,演奏樂器也破舊不堪,像晉鼓、應鼓已使用廿年,鼓皮均已破裂。 次年末,內政部將中山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此廟列為三級古蹟。 不過被列為古蹟時,並未載明本體與範圍,導致日為圍牆是否拆除的爭議。

陳悅記家族的詩人陳培根表示若如建於大龍峒(今大同區),就願捐獻私地,後來他捐地兩千餘坪,辜顯榮亦購田獻地一千餘坪。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或 JavaScript 已停用,請點選「 活動公告」來檢視詳細內容。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雖然玄學興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卻未受到太大影響。 魏文帝「令魯郡修起舊廟」,並安置吏卒百戶守衛;又在廟外廣修屋宇,以居學者。 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大力維修孔廟,首次為孔子及弟子塑像。

  • 比較著名的有河內文廟、順化國子監、會安文廟、海陽文廟等,還有一些新建的文廟如鎮邊文廟、鵝貢文聖廟等。
  • 孔子過逝後第二年,魯哀公下令將其故居改建為廟。
  • 以160萬元建成後,移交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但長久未使用。
  • 廟宇總面積約327.5畝(合13萬平方米),呈狹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貫徹舊曲阜縣城南北,並將城池分為東西兩部分。

早在1984年,市政府開始籌劃孔廟全面整修工程。 由於廟產曾屬於中央,卻由市政府維護管理,管理權與所有權不一引起爭紛,導致市議員決定在1986年刪除孔廟預算。 後市府以墊款方式,向台北市審計處商借經費,還曾計畫在士林區河川地上另建新孔廟。 建物蓋在大成殿西側,日後引發市議員張玲等人質疑,經官員王月鏡解釋因東側土地不足,並援用福建的莆田、龍溪孔廟也蓋在大成殿西側之例後,才平息此一風波。 以160萬元建成後,移交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但長久未使用。

孔廟活動: 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馬英九擔任市長時,由都市發展局、民政局、文化局與大同區公所共同負責的大龍峒文化園區,原計畫計畫拆除東院側的七十二戶民宅,被質疑難行。 大龍峒文化園區曾計畫將宮牆高度由2.35降為1.2公尺,佐以多層次植栽,使外人進入孔廟時感受開闊尺度,受學者塑造莊嚴氛圍為由一致反對降低提案,遂2006年11月8日退回其案。 1991年,臺電在萬仞宮牆與黌門設立兩座高約5公尺的輸配電鐵塔,被批評影響景觀。

  • 第二次則是2008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親臨秋祭時。
  • 有經史、御書、稽古三閣,養源、儀道、駕說三堂,以及十二齋舍等,規模百餘畝。
  • 1991年一貫道主持春祭時,禮生由一貫道所屬崇德文教基金會成員擔任,樂生也由玉山寶光聖堂負責,但佾生依然用大龍國小學生擔任。
  • 泮池與欞星門間的路稱為「青雲路」,有兩棵1962年植樹節由時任正副總統蔣中正與陳誠手植的龍柏,2011年園區整修時鋪設水泥鋪面。
  • 當時孔廟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詹溪華抱怨僅建築物本身問題百出,演奏樂器也破舊不堪,像晉鼓、應鼓已使用廿年,鼓皮均已破裂。

李成桂時期,命令地方各級都要建立孔廟,從此孔廟遍及朝鮮全境。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主持中央政府的祭孔大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位親自主持祭孔大典的總統,創下首例。 福州文廟:福州文廟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聖廟路。

孔廟活動

他表示最叫他難過的是,台中孔廟的孔子神主只派小貨車從他家載送,比多年前臺北孔子廟孔子神主時的隆重,相差太遠。 他曾在報紙發表〈孔子聖誕考證〉,主張孔子誕辰應定西曆10月27日,但被程發軔說對周正建子理解尚欠貫通。 在1952年秋祭時,他還與林述三一同擔任至聖神位前禮生。 但民眾拔牛毛並不是儀節的正式程序,因此1995年秋祭時改發諧音為「智慧高」的糕點。 直到1997年秋祭時,孔廟執行祕書白淑玲將太牢改為素食,才終止拔毛習俗。 晨六時鼓初嚴,遍燃庭燎香燭,隨即進行鼓再嚴、鼓三嚴。

孔廟活動

曲阜孔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 根據《史記》的記載,當時孔子的弟子將其「故所居堂」立廟祭祀,廟屋三間,內藏衣、冠、琴、車、書等孔子遺物。 天津文廟: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裡大街。 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提學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設立衛學。 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辦學校。

原先入祀人選範圍廣闊,包括劉銘傳、蔣渭水、連橫,但該年5月2日市府決議侷限在教育、文化、孔子及儒學的範圍。 該年9月23日,大龍峒士紳陳維英首先入祠,由時任市長的馬英九擔任主祭官,教育局長吳清基、文化局副局長李斌擔任陪祭官,鍾則良擔任奉神官,陳維英後代陳文德、陳澤南、陳錫說、陳俊良等擔任與祭官。 2011年,黃宗羲及王少濤皆被推薦,皆未通過初審,因前者為全國性,後者是考量貢獻及影響層面後也未通過。 台北市政府也曾經考慮將鄭用錫列為台北先賢入祠,審查委員認為鄭用錫應該是新竹人,和台北市的關係並不密切,而未入祠。 1955年,時任正副總統蔣中正與陳誠在堂前手植龍柏。 1956年9月28日宣告落成,建築外型仿金鐘與玉磐。

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舊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創者倍之」,至明昌五年(1194年)方告竣。 孔廟擴展到「殿堂廊廡門亭齋廚黌舍合三百六十餘楹」的前所未有的規模。 金代的孔廟,基本保持了宋代格局,而部分建築規模擴大,新建大中門、欞星門,且始用琉璃瓦,殿廡均以綠琉璃瓦剪邊,青綠彩畫,朱漆欄檻,檐柱亦改為石質,並刻龍為飾,使孔廟規格大大提高。

北宋朝廷崇儒重道,太祖立國之初,即至曲阜拜祭,下詔增修廟宇,建隆三年(962年),又詔祭孔廟,用一品禮,廟門列十六戟。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過曲阜拜孔廟,加謚孔子為「玄聖文宣王」;次年又「頒孔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從上公制」;四年,詔令各州皆建孔廟;五年,改謚孔子為「至聖文宣王」。 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頒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袞服九章」。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太宗「乃鼎新規,革舊制」,對孔廟進行修繕。 新成的孔廟,「繚垣雲矗,飛檐翼張」,重門洞開,層闕特起,「迴廊復殿,一變維新」。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