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叭石柱詳盡懶人包

在祭典前一星期年輕人會到山上打獵,下水捕魚,儲備活動的食材祭典的祭品。 祭典期間女性不得進入場中或觀看,這是祭典的禁忌,頭目帶領部落長老、耆老、顧問會先到Satokoay向祖靈報告與溝通,告知部落祭典準備好了。 部落的年輕人等候石柱那邊的訊息傳達,才可以帶祭品上Satokoay進行祭典,與祖靈溝通後唱祖靈歌,祭典進行到老人家覺得可以了才能停止。

掃叭石柱

1927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在蘭嶼採集到六種球背象鼻蟲,提出華萊士線(動物分布境界線)修正問題。 若延伸鹿野忠雄路線,1929年,他來到花蓮看到了「掃叭石柱」。 我們一年沒有進行「福爾摩沙寫生計劃」,這是從左右女孩六歲開始執行的計畫,一走就十年過去,這十年來畫過五十幾站古蹟建築,平均一年會跑三個地方。

掃叭石柱: 瑞穗住宿|穗花田渡假莊園。絕美的求婚秘密基地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為兩根旱地拔起的聳立石柱。 這相鄰的兩根巨大石柱,高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 距今約3千年前出現,是台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遺跡,因此,內政部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掃叭石柱

傳說是阿美族先祖遺跡,因「掃叭」為阿美族語「木板」之意。 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在此開墾,忽然傾盆大雨來襲 ,大夥兒入工寮避雨,因地面泥濘,便撿拾木板舖地,代桌進食,遂以「木板」稱之。 由於掃叭遺址上的兩支石柱是目前台灣史前遺址中最高大的立柱,因此有許多傳說故事,為人文歷史之旅增添許多想像的空間。 2.北上:從台東往花蓮方向,沿台九號省道北上,約276公里處左轉上坡,但此口較不明顯,建議仍從275.3公里處,左轉後即可抵達掃叭遺址(掃叭石柱)。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臺地上,鄉傳古阿美族酋長居住之遺址,兩石柱高約兩丈餘,巍然聳立,頗有氣勢,是臺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的遺蹟。

掃叭石柱: 掃叭石柱 20110712

在臺灣日治時期就開始被稱作「掃叭」,鳥居龍藏對這處遺址的年代歸類為巨石文化,是目前東部地區所存最大遺石。 現今臺灣的考古學界則是認為掃叭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有三千多年,最主要的文化相是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其中掃叭遺址即屬卑南文化的一支,有一個南北長約六百公尺,東西寬約四百公尺的遺址。 拔仔庄位於花蓮縣瑞穗鄉北端,東邊是縱谷海岸山脈,西邊是中央山脈丹大山東麓,台九線公路貫穿其中,由南下經過富源國中,由北上經過馬蘭鉤溪橋,中間這一塊富庶之地就是拔仔庄。 舞鶴村堪稱是花蓮縣最知名的茶鄉,早年即以「天鶴茶」打響茶產業知名度。

  • 最先發現掃叭石柱的是在1925年,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小泉鐵在台灣東部發現了巨大石柱,四年後1929年,愛冒險、熱愛台灣山岳的博物學者鹿野忠雄,正值22歲的他在五月來到此地調查。
  • 部落的年輕人等候石柱那邊的訊息傳達,才可以帶祭品上Satokoay進行祭典,與祖靈溝通後唱祖靈歌,祭典進行到老人家覺得可以了才能停止。
  • 但女孩不太認識鹿野忠雄,只從我們轉述中,知道這一位日本學者是個昆蟲學家、原住民研究者、熱愛攀登台灣高山以致於差點被退學,這聽起來像是頗有成就的中年人,但其實博學多聞的他年紀輕輕早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 她站在兩支石柱中間向族人表示:我現在要自埋了,我將面對東方太陽證明,等我看不到時(亦整個身體都被埋入土中時)天空會閃電,表示我將召來大雨,造成大水,如果有打雷就表示是我和我丈夫見面了。

女孩撐著傘,看著不遠的石柱的外型,他們不受鹿野忠雄影響;Doch也撐著傘,近距離的看著石柱的紋理,內心肯定受鹿野忠雄影響。 第一次畫地質巨石遺址,她們不太知道如何下手,爸爸並不打算提點她們,只讓她們自己畫。 掃叭石柱 這一次「隨黑潮行」主題圍繞在黑潮洋流,搭配的書籍是《黑潮漂流》、《腳跡 船痕》,其中還包含了鹿野忠雄所寫的《山、雲與蕃人》。

掃叭石柱: 花蓮美食|福建街香腸。老司機私藏台式下午茶

石柱原本倒臥在地上,1971年經瑞穗鄉公所扶正,而成現景。 較矮的那支石柱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在某個角度看很像一個阿美族的女孩痴痴的望著遠方。 掃叭遺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遺址目前被規劃為三級古蹟,到達遺址地點後,可以看到明顯立於地表的兩根石柱,是目前臺灣考古發現中最大的石柱,而其形式亦不同於其它地方所發現的石柱,如卑南遺址的月形石柱或麒麟文化中常見的石柱。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的舞鶴台地又稱「掃叭頂」,知名的掃叭遺址 (掃叭石柱) 就矗立在附近,接近北回歸線的舞鶴台地中的西側坡上。 掃叭石柱是相鄰的兩根巨大石柱,高度分別為 5.75 公尺及 3.99 公尺。

英國的巨石陣、復活島的摩艾巨石像都屬於神秘的巨石文化,而在瑞穗舞鶴台地上,也有一處巨石文化,重達好幾公噸的石柱矗立在地面,那就是Satokoay (舞鶴)遺址,也被稱做掃叭石柱。 舞鶴遺址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屬於史前文化的遺跡,有著許多當地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傳說與謎團,讓這兩根高聳的石柱充滿許多的想像空間。 掃叭石柱 另一說法,巨石的材質並非花蓮當地石材,反而在台東卑南文化遺址發現同樣材質石柱,因此學者判定可能當時原住民祖先越渡100公里,使用船隻將石柱載運至此,但由於至今仍無可靠證據證實此說,因此這兩塊巨石柱仍是謎樣的存在在舞鶴台地。 位於舞鶴台地上的掃吧石柱遺址,過了瑞穗市區後往南約10分鐘內可以抵達,而附近就是著名的瑞穗牧場以及北回歸線標誌公園,是個能夠南北往來時稍作停留的小景點。

掃叭石柱: 瑞穗美食|老家後山菜。饕級玩家必訪近瑞穗天合觀光酒店

有一個故事是說:阿美族人在蓋房子時,必須圍繞著基地一起唱祖先留下的祈禱詞,如果有人唱錯,就會被大風颳走,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石頭,而掃叭石柱就是兩位唱錯祈禱詞的族人變成的。 另一個故事則是:過去曾有一位阿美族的頭目,他的妻子產下一黑一白的雙胞胎孩子,被族人視為不祥的徵兆。 為了部落的安全,頭目將這兩個孩子綁在門前木柱上,然後舉村遷移。

根據後來學者的研究推測,推掃叭石柱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令人好奇的是,當地並不產這種石材,當時的原住民究竟是用什麼方法將重達數噸的巨石運到此處? 目前仍舊是個無解的謎,不禁讓人聯想同屬巨石文化的英國巨石陣(右上)還有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右下)。 本網站會記錄您連線的 IP 位址及在相關網站內的瀏覽活動等資料,唯僅供作網站流量分析和網路行為調查,以便於優化網站的服務品質,此類資訊只用來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不涉及個人身分資料。 Cookie是網站伺服器用來和使用者瀏覽器進行溝通的一種技術,它可能在使用者的電腦中儲存某些瀏覽行為資訊,但是使用者可以自由經由瀏覽器的設定,取消、或限制此項功能。 您可在不需輸入任何資料的情況下瀏覽與使用本網站多項服務(不包含:發表個人文章與留言、累積廣告收益等),本網站將不會在未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收集您的任何個人資料。

這兩根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面向紅葉溪谷,視野十分遼闊。 「掃叭」是阿美族話「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來襲,於是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後來就將此地命名為「掃叭」。 掃叭石柱 花東縱谷最神祕的景點「掃叭石柱」,兩塊高度分別為5.75公尺及3.99公尺的巨石傲立在舞鶴台地上,俯視著紅葉溪谷;根據考古學家判定,這兩塊石柱約莫3000年前就已聳立於此,因此也被花蓮縣政府列為三級古蹟,是卑南文化的重要遺址。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的舞鶴台地又稱「掃叭頂」,知名的掃叭遺址(掃叭石柱)就矗立在附近,接近北回歸線的舞鶴台地中的西側坡上,距台東卑南遺址有75公里遠,離台九線省道約一百多公尺。 事實上,依據考古學者根據附近出土的文物來研判,掃叭石柱應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遺跡,距今約有3千年之久,也是台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遺跡,因此,內政部已將掃叭石柱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 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臺地」開墾,忽然碰上大雨來襲,大家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因此就稱此地為「掃叭」。
  • 不過掃叭石柱在1971經過瑞穗鄉公所的扶正後,在對於維持現狀以及考古上來說,也造成了一部分不小的爭議。
  • 掃叭遺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遺址目前被規劃為三級古蹟,到達遺址地點後,可以看到明顯立於地表的兩根石柱,是目前臺灣考古發現中最大的石柱,而其形式亦不同於其它地方所發現的石柱,如卑南遺址的月形石柱或麒麟文化中常見的石柱。
  • 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花蓮瑞穗鄉舞鶴村、豐濱鄉靜浦村、澎湖虎井嶼,其中花東縱谷一帶的瑞穗鄉,更是有如北回歸線的故鄉。
  • 但一點先進技術都沒有的史前時代,這兩根重達萬噸的石柱,是怎麼被搬運、怎麼被樹立的,到現在還是謎團。
  • 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目前以二支石柱為中心的基地長寬約七十二公尺,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已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是過往旅客駐腳休憩,或留宿遊客前往憑弔的好地方。

、南下:從花蓮往台東方向,沿台九號省道南下,經瑞穗牧場後一公里,約台九線 275.3 公里處,即可見石柱公園指標,右轉後即可抵達掃叭遺址 (掃叭石柱)。 一條由大理石碎塊組成、延伸至警局門口的直線,就是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在加上正上方的太陽標誌,讓位於瑞穗鄉的春日警察局充滿陽光的味道,連這裡的警察伯伯都有著陽光般的親切笑容。 橫跨這條北回歸線標誌線,可左腳跨足亞熱帶、右腳踩踏熱帶地區,相當有趣。 四周迴廊裡,關於天象、節氣得告示解說牌完整解釋,使得北回歸線標誌公園有著濃厚的教育意涵。 1.南下:從花蓮往台東方向,沿台九號省道南下,經瑞穗牧場後一公里,約台9線275.3公里處,即可見石柱公園指標,右轉後即可抵達掃叭遺址(掃叭石柱)。 由於該處地勢高亢,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修建整理下,現已整理為石柱公園,成為瑞穗鄉一處人文勝地 。

富源車站設立於日大正 3 年 (西元 1914 年 3 月 8 日),當時稱拔子停車驛。 據瑞穗鄉誌中的記載,當時火車只行駛馬太鞍到拔子之間,當時的驛長 (站長) 為松本久米一,站員有福田才太郎。 富民天主堂神父是法國人司鐸 (中文名為杜愛民 ),當年信眾有一千伍佰多人,神父對富民村貢獻其一生,除傳播聖經外,也在他的宿舍裡,設簡易的醫療中心,免費為居民服務,令人尊敬懷念。 掃叭石柱 舞鶴之農村文化,除茶園、產茶、製茶之過程及喝茶、泡茶之藝術文化外,原住民文化占了很重之角色,掃叭頂、馬立雲、加納那三聚落。

掃叭石柱面向紅葉溪谷,由於地勢較高,視野遼闊,可遠眺秀姑巒溪河谷與對岸的山巒,景緻優美。 在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的整建下,這裡已經成為一個遊客駐足休憩的好地方。 不遠處有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公園,代表北緯23.5度經過此處,每年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是獨特天象。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