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不可不看攻略

每次戰鬥之後,亞歷山大都會下令埋葬陣亡將士,豁免死者家屬的地方税、財產税和一切勞役。 有一次,他不顧自己大腿上的刀傷,執意去探視受傷的士兵。 他常為陣亡將士舉行隆重的葬禮,表揚他們在戰鬥中立功的人員按功勞大小發給適當的獎品,以資鼓勵。

他試圖將馬其頓希臘人和亞洲人融為一體,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世界之主。 他將3萬名亞洲男孩訓練成希臘式的戰士,授予赫費斯提翁波斯式的頭銜和職位。 此後,亞歷山大移兵北上,展開長途奔襲,佔領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馬丹)。 為了追蹤大流士三世,他率軍經過險峻的山嶺和無水的荒漠,於前330年來到了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地區。 這時,巴克特里亞總督貝蘇斯(Bessus)擁兵自立,擒殺了大流士,自稱波斯國王。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

同時,亞歷山大把一向儲藏在波斯王宮裏的大量金銀,鑄成貨幣,投入市場,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他不僅在希臘和西亞之間實行統一的幣制,還着手採取措施改革以往的税收辦法。 這些財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對於貿易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比如他沒有安排接班人,這是在其死後帝國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而且,與波斯帝國一樣,亞歷山大帝國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也沒有能夠維繫它的長期統一的政治機構和組織制度。 亞歷山大 因此,這種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礎上的帝國,一旦隨着強有力的領導人的死亡,各種矛盾的激發,其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 痊癒後他聽聞波斯國王大流士已經聚集一支大軍來到不遠處的敘利亞,亞歷山大便朝大流士的方向進軍,半途中他接到報告,說大流士迂迴至他後方切斷他的後路,亞歷山大連忙折回,雙方在伊蘇斯戰役展開決戰。
  • 隨後過一年,波斯卡里亞總督皮克索達拉斯(Pixodarus)向腓力提議把女兒嫁給亞歷山大同父異母的兄弟阿里達烏斯 ,這舉動讓奧林匹亞絲和數個亞歷山大好友們懷疑腓力打算改立阿里達烏斯為他的繼承者。
  • 當亞歷山大停留至溫泉關時,近鄰同盟承認他是同盟的新領導人,而雅典、底比斯向他乞和,希望他能原諒謀反的舉動,亞歷山大也沒有嚴厲的處罰。
  • 他要求原本臣屬於波斯帝國統治下的健馱邏地區印度各首領來覲見他並向他臣服,此舉卻只有塔克西拉的國王塔克西萊斯回應。
  • 後來也有些説法,説是亞里士多德自己動的手,因為他發現自己協助製造了一個禍害,但普魯塔克最多隻肯説:“最初亞歷山大對亞里士多德評價極高,敬愛他超過其父……但最後幾年漸漸對他產生懷疑。
  • 戰前充分的鼓動工作及以身作則的戰鬥表現,也是亞歷山大能夠取勝的重要因素。

然而就在亞歷山大忙於北方戰事時,傳來雅典人和底比斯人再度叛變的消息,原來亞歷山大出征很久沒消息傳回希臘,謠傳亞歷山大戰死了,於是來雅典人和底比斯人再度反抗馬其頓。 亞歷山大接到消息,立刻停止繼續討伐伊利里亞人,急行軍南下趕到底比斯城下 ,底比斯人大吃一驚不敢相信亞歷山大還活著且進軍如此神速,儘管醒悟過來但這次底比斯人鐵了心打算死戰到底。 很快地,在馬其頓軍猛攻下底比斯淪陷,且被馬其頓軍血洗。 為了殺雞儆猴,亞歷山大下令把底比斯城夷平,領土由附近的波奧蒂亞盟邦瓜分,倖存的底比斯人被貶為奴隸。 底比斯的慘況嚇得雅典和其他反叛的希臘城邦瞬間投降亞歷山大大帝。 接著,亞歷山大把目標轉移到東方的波斯帝國,他委任安提帕特作為馬其頓攝政和希臘統帥,留下一支軍隊共12,000名步兵和1,500名騎兵留守國內及維持希臘秩序。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誕生傳説

「啊!我兒!去找一個配得上你的王國吧!馬其頓對你而言實在太小了。」腓力於是把良駒給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為牠取個名字布西發拉斯,意謂「牛頭」的意思。 亞歷山大 布西發拉斯是亞歷山大最喜歡的愛馬,牠伴隨主人南征北討,最後老死於印度征途中,亞歷山大為此在印度建造一座城市布西發拉斯來紀念牠。 亞歷山大 塞琉古王國具有自波斯帝國繼承下來的良好的道路系統,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古代歐洲和印度、阿拉伯半島甚至中國貿易的中介。

  • 另有包括亞歷山大里亞在內的三個自治市(另外兩座是惱克拉提斯和托勒邁依),集中居住着希臘殖民者。
  • 亞歷山大發覺不少他的總督和地方軍事長官趁著自己遠征印度時胡作非為,他在前往蘇薩的沿路上處死數個官員殺雞儆猴。
  • 此後,亞歷山大移兵北上,展開長途奔襲,佔領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馬丹)。
  • 被迫與腓力結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贏得獨立的機會,開始展現出了不穩定的跡象。

亞歷山大為此派出自己的好友塞薩魯斯(Thessalus)到皮克索達拉斯那裏去,向他提議與其把女兒嫁給智能不足的阿里達烏斯,不如嫁給自己。 當腓力聽聞亞歷山大擅自行動的消息,停止與皮克索達拉斯商談聯姻,譏諷亞歷山大竟然很想娶卡里亞人的女兒,還說自己本來還想幫他找個更好的新娘。 腓力隨後放逐亞歷山大涉案的5個好友,分別為哈帕拉斯、托勒密、尼阿卡斯、拉俄墨東和埃瑞吉亞斯(Erigyius)等人,並把塞薩魯斯下獄。 在他幼年時是受到奶媽蘭妮基(Lanike)的照顧,她的弟弟是後來亞歷山大麾下的猛將克利圖斯。 在亞歷山大童年時期,是母親的同鄉伊庇魯斯的列奧尼達(Leonidas)擔任他的啟蒙導師,受到嚴格的指導。 亞歷山大這段期間學習閱讀、里拉琴、騎馬、打鬥、打獵等,類似其他馬其頓貴族少年的一樣的教育。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社會

奧林匹婭斯則留在佩拉執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馬其頓,以約12000步兵和1500騎兵維持對歐洲的勢力。 此次東侵實質上是為了滿足馬其頓貴族和希臘的奴隸主從戰爭中掠奪領土、財富和奴隸的慾望。 希臘的一些奴隸主還指望通過戰爭把大批遊民作為僱傭軍打發走,藉以減輕城邦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亞歷山大

在他死後,由於無合適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且開始爭奪他遺留下的帝國,最終引發繼業者戰爭,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 亞歷山大在一連串的決定性戰役擊敗波斯,其中著名的戰役有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並推翻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使得他帝國疆土從亞得里亞海直至印度邊界。 塞琉古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歷史上發達的地區,如巴比倫尼亞、小亞細亞、敍利亞仍在王國經濟中起重要作用。 歷史上落後的地區,如中亞、伊朗高原東部地區的工商業仍然落後。 國王同樣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有專門的王室土地,由依附農民(稱勞伊)在王室財產管理部門的監督之下進行耕作。

亞歷山大: 馬其頓國王

當軍隊來到俄庇斯(Opis),亞歷山大為了感謝馬其頓士兵們多年的辛勞,他免除士兵們積欠的債務,他還宣布,許諾給與馬其頓老兵龐大的財物且光榮地送他們衣錦還鄉。 然而,返鄉這一措施引起馬其頓人的誤會,認為亞歷山大一味親近東方人而準備將曾經與他出身入死的馬其頓士兵解散遣返,他們原本就對亞歷山大的親東方政策和模仿東方風俗、禮儀很反感。 馬其頓人當場在全軍的集會中群起向亞歷山大抗議,並嘲笑亞歷山大崇拜古埃及神祇阿蒙的行為。 亞歷山大於是發動哈利卡那索斯圍城戰,這場攻城城規模相當大,雙方互有攻防,最後門農和歐戎托巴提斯眼看守不下去放火燒了城市,主動從海路撤離,使亞歷山大僅拿到一座殘破的城市而已。 亞歷山大讓當地海卡托諾斯家族的阿妲擔任他自己的卡里亞總督,並認阿妲為乾媽。 前336年夏天,腓力二世在舊都埃格舉行女兒克麗奧佩脫拉和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婚禮時,被他的近身護衛官保薩尼亞斯刺殺身亡。

在與腓力鬧翻後,亞歷山大帶著母親奧林匹亞絲逃去伊庇魯斯摩羅西亞王國的首都多多納,投靠母親的弟弟亞歷山大一世,在此地安置母親後,接著亞歷山大繼續流亡到伊利里亞去。 他向前幾年才被自己擊敗的伊利里亞國王尋求庇護,並在那裡備受上賓對待。 然而,腓力並不打算在遠征波斯前放逐一位在政治、軍事上已經飽受到磨練的繼承人,在一位腓力的好友德馬拉特斯(Demaratus)為雙方居中協調下,六個月後亞歷山大與父親和好,返回國內。

亞歷山大少年時師從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16歲時代父統治馬其頓。 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他迅速平定宮廷內部動亂,擊敗各種反對勢力,並於前335年統一希臘全境。 亞歷山大 前334年起率軍東侵,相繼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及高加米拉戰役中大破波斯帝國軍,橫掃小亞細亞、中東及伊朗高原,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前330年吞併波斯帝國。 到前324年西撤為止,亞歷山大在13年內征服了約5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建立起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錫爾河的大帝國,使馬其頓成為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在斯皮塔米尼斯死後以及他與巴克特里亞貴族之女羅克珊娜結婚之後,認為已經鞏固中亞的統治,開始把目光轉向印度次大陸。

同盟會議中腓力被舉為同盟司令(Hegemon),並決議未來將對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發動遠征,為波希戰爭中希臘的損害報仇。 亞歷山大 在巴比倫,亞歷山大還整編一隻龐大的軍隊,將3萬波斯青年編入馬其頓部隊,並準備繼續進行遠征。 他計劃侵入阿拉伯與波斯帝國北面的土地,還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羅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區。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他匆匆離開了世界。 腓力二世被害後,希臘被征服的城邦認為這是擺脱馬其頓帝國控制與奴役的天賜良機,他們紛紛起義暴動,但年輕的亞歷山大在短短的兩年裏就平息了騷動。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以鎮壓希臘各城邦的反馬其頓運動,為了實現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亞歷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領土遼闊、資源豐富、財富滾滾的波斯。

隨後,波斯軍潰敗,2位總督被殺死,2000多人被俘(多為希臘僱傭軍)。 這一戰役的勝利,為亞歷山大打開了向小亞細亞進軍的通道。 在平定希臘的叛亂後,亞歷山大並沒有立即進攻波斯,他認為在進軍之前,必須掃蕩北部和西部,清除前進路上的障礙,以便在真正進軍時,他的後方基地馬其頓能得到安全保障。 因此,亞歷山大決定先征服在馬其頓與多瑙河之間的野蠻部落。 前335年,亞歷山大親自率軍出征馬其頓北部的色雷斯,為東征小亞細亞穩固北部防線,並報復前338年當地特里巴利部落對腓力二世部隊的偷擊和戰利品的盜竊。

保薩尼亞斯試圖從現場逃走,但在逃跑中被藤蔓絆倒,隨即被追隨在後的馬其頓軍官所殺,其中追殺的軍官包含佩爾狄卡斯和列昂納托斯。 幕後是否有指使者不清楚,對於腓力之死,已與腓力結怨的奧林匹亞絲對此公開表示喜悅,儘管當時的史書說明保薩尼亞斯本就有殺腓力的動機,但後來的古羅馬歷史學家和一些現代學者懷疑奧林匹亞絲可能涉案。 亞歷山大代表指責此事為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所指使,後來以此為向波斯進攻的理由。 亞歷山大當天也出席婚禮現場,在腓力被刺殺後隨即被現場的馬其頓貴族和軍隊擁立為新國王,當時他年僅20歲。

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直取埃及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亞歷山大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