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宗7大好處

如是被子拘了十余日,始由观音山的本愿和尚把他保了出来。 离开福建,游广东曹溪南华寺、南海普陀山、宁波阿育王寺、宁波天童寺。 到天童寺时,适逢天童寺三坛大戒,圆瑛法师为得戒和尚。 斌宗认为机缘难得,乃求见圆瑛法师,圆瑛早年曾游历过台湾,故对台湾来的出家人颇感亲切,答应斌宗受戒,并怕他受不了戒期中的苦,要他住上客堂,有必要时再入戒堂受训。

到後來這本講義印成《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一書,這本心經要釋,在台灣流通至廣,佛教人士認為這是近代注釋最好的版本。 以後,繼續在北投法雨寺、台中寶覺寺、霧峰靈山寺、新竹淨業院等處講《無量壽經》、《金剛經》、《阿彌陀經》、《普門品》等。 冬天,斌宗法師因講經過勞,心臟衰弱,在新竹法王寺靜養。

他找到台中東郊的汴峯——現在台中縣太平鄉的頭汴坑,結茅獨居,研究《法華》、《楞嚴》諸大乘經典,如是六年之久。 他在汴峯,間或參加台中詩人學者相聚的雅會。 他能詩菩文,通達內典,成了詩文會中最受歡迎的人物。 出家後的斌師,在金剛寺隨著師父誦經參禪,過了兩年,他出外參訪,到過大湖、五指山、觀音山、大岡山等處,凡是有寺院的地方他都去參訪。 結果使他大失所望,原來那個時候的出家人,多以趕經懺為生,連識字的都不多,更不要說講經弘法了。

斌宗: 斌宗講經

斌宗法師(1911~1958年)台灣彰化鹿港人,俗姓施。 後往天台山依止靜權老和尚,專攻天台教觀、法華及四教儀,盡得三觀十乘之奧旨。 1939年,抗戰事急,歸返台灣,於新竹古奇峰下創建法源講寺,並設立佛學研究院。

換句話說,由愛取二者所驅使,遂去造作種種有漏之業,以感未來生死之果報。 依報即是欲有(欲界)、色有(色界)、無明有(無色界)。 正報即是本有(現在之身)、中有(中陰身,此身已死,後身未成,於此中間所受化身,謂之中陰身)、後有(後世受生之身)。 欲等三有為受生處之依報,本等三有為所受身之正報,(前‘行J指過去業,今‘有J指現在業,雖屬現在,卻為未來生死苦果之因)。 二十歲後貪慾轉盛,於一切境,廣為追取,雖單舉取字,實則亦含有捨字在內,所謂‘遇可愛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可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捨之而後已’。

斌宗: 斌宗被捕

凡外不明真諦理,著於邪見,名為見思無明;二乘不明俗諦理,著於空寂,名為塵沙無明;權教菩薩不明中諦理,著於二邊,名為根本無明。 總之,迷真謂之根本無明,起妄謂之枝末無明。 上人离台内渡之初,曾‘拟作十年游’,计划在国内作较长期的住锡。 不幸七七事变发生,继之八一三,中日关系继续恶化。

至於信仰更是混亂,完全不知正信與迷信之分。 斌宗 佛教徒甚至禮拜神鬼、外道,或與神道邪教合流。 結茅汴峰計六年(十七歲到廿三歲),此時授課外,尚自己用功研究法華、楞嚴諸大乘經典,後來也曾授信徒以大乘教義。

斌宗: 泰國給10年簽證搶人 中國富豪趨之若鶩

法師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並沒有因此亂了方寸,雖然被禁於囚室,但他卻能作閉關想,化橫逆為修行的增上緣,心心念念不離佛法。 這種過人的定力,日人看在眼裡都不得不感佩,而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也看到了有道之人的神采。 法師雖然沒有接任淨業院,因惦念師恩且淨業院並無常住寺眾,先後在淨業院旁成立「永修精舍」與「慈心幼稚園」以紀念兩位恩師,並就近協助看顧淨業院內事務,維護百年老寺的基業。 勝光法師於民國96年(公元2007年)安祥示寂,並將永修精舍傳給寬謙法師,由寬謙法師繼其遺志,繼續講道與辦學教育之願。 沈仰斌、黃志仁,2000,“子公司操作母公司股票:資料特性與操作動機”,2000年中國財務學會年會。

一九四〇年三月,斌宗法師東渡日本,訪問日本佛教各大寺院。 所到之處甚受日本僧侶的歡迎,但是他對日本佛教也十分失望。 由日本歸來,八月,應大岡山超峰寺之請,講《阿彌陀經》,九月在屏東東山寺講《金剛經》。 翌年二月,在福分山齊明寺講《般若心經》,並應該寺住持孝宗師及聽眾之請,把講稿改編為講義。

斌宗

日本政府當局,並不因此而放心,第二天又問其一、二,但沒有一句走差。 當時回臺的人,往往只因在反復偵詢中有一、二句前後不一致,被認為「可疑」而受虐待或苦刑。 但上人的道範莊嚴,使日人畏而敬之,雖說是被軟禁,但享受著高等待遇。 除了三餐外,報紙、茶點,按時奉送,且獨住一清淨的房間。 時因貧窮無力購買參考資料,乃利用夜間同學已休息時,借其參考書而讀之。 但學院規矩,作息有一定的時間,有時不得不避開督學的巡視。

斌宗: 雲水詩草 斌宗法師著

我人既知生死之苦,欲求解脫者,則當趕快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以期即了生死,永斷眾苦,否則長夜輪迴,生死無盡,那就冤枉極了。 無明既為生死罪魁,那麼,想求解脫生死,當先斷無明為下手工夫,猶如擒賊必先搗其巢而擒其王,方能克盡全功,這是一種最恰當的譬喻。 當用般若觀照力,照知無明無自性,乃是我人真心上的一種虛妄,本非實體,因凡夫不覺故被其所迷,才妄造一切惡業,妄受生死等苦。 斌宗 今既了悟無明虛妄,當體即空而不被所迷,則無明無法活動,此則滅無明也。

  • 他找到老和尚隱居二十年修理工苦行的山洞,徘徊瞻仰。
  • 他找到老和尚隐居二十年修理工苦行的山洞,徘徊瞻仰。
  • ]但是,大德法師來了,許多大陸的僧青年也逃到台灣,他們食宿無依,處境困難。
  • 出家後的斌師,在金剛寺隨着師父誦經參禪,過了兩年,他出外參訪,到過大湖、五指山、觀音山、大岡山等處,凡是有寺院的地方他都去參訪。
  • 九月講大乘金剛經於屏東東山寺,並應潮州等處寺院及各機關團體之請,或通俗演講,或隨緣開示。
  • 師初渡大陸後,因仰慕福州鼓山湧泉寺耆宿古月禪師(紀元一八四三至一九一九年,該寺第一一七代祖師),即從廈門至湧泉寺。

他在大陸為避嫌而回台灣,及至到了基隆,卻為日軍以[嫌疑分子]的罪名,把他拘禁起來。 如是被子拘了十餘日,始由觀音山的本願和尚把他保了出來。 離開福建,游廣東曹溪南華寺、南海普陀山、寧波阿育王寺、寧波天童寺。 斌宗 他一向不化緣或向人求助,此次遠行也不告知台中詩友,悄然離開汴峰。 上人是「解」「行」並重的高僧,一生大慈大悲,弘法利生,戒行極其莊嚴。

師為日據(日本侵略者佔據)時代,少數內渡求法,雲遊名山古剎、參禮高僧大德的台灣籍僧人。 師持戒嚴謹、法相莊嚴,學養精湛,禪觀教乘皆深入通達;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師始終懷抱一副慈悲度世的熱心腸。 斌宗 師俗姓施,名能展,台灣彰化鹿港人,生於民國前一年(紀元一九一一年)二月初五,圓寂於紀元一九五八年二月九日(觀音誕),世壽四十八歲,僧臘卅四。 祖父玉斤公以經商致富;父眛目公為當地名醫,母黃氏賢淑善教。

斌宗

當您註冊並成為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之會員時,表示您已經閱讀並願意遵守以下服務條款。 往後任何新添加的功能也適用於以下條款,您可以在此看到最新版本的服務條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成立於1996年9月,我們致力深耕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路平台。 我們還有 KingDS藥鋪子APP、KingBeauty美容藥妝醫療社群、QueenNet婦女專科醫院、KingNet中醫院、PrinceNet兒童網路醫院等相關網站。

當時大陸到處均有盜匪,每遇災難則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以鎮定的心情渡過種種危難。 在揚州高旻寺上人曾拜謁來果和尚;其後遊焦山、金山,到處參訪高僧。 斌宗 未幾遊西湖淨慈寺、靈隱寺、天竺寺及附近風景名勝。 斌宗 經武漢,在武昌參觀世界佛學苑,轉而往廬山等勝地,所遊各處均詠詩留念。 是時適逢天童寺開戒,圓瑛老法師為戒和尚,上人往受俱足戒,圓瑛老法師早年曾遊臺,已先知上人聲譽,故受圓老甚器重。 初渡大陸後,上人在福建遊學,先遊鼓山湧泉寺,在此期間曾參訪虛雲老和尚,且曾與虛公老和尚暨宗鏡心月二師同登屴崱峰。

一位富家少年,能感知「世間無常」之苦,發心出家修行,又能安忍物質生活的拮据,不改初衷,在菩提道上勇往直前,其往後在道業上的成就,已可在此看出端倪。 開山住持勝光法師早年想留學日本,由師公永修法師一手促成,勝光法師曾對師公承諾:「等日本回來,我會講經說法,設一個佈教所。」日後勝光法師實踐諾言,建立「永修精舍」以表達對師公的懷念與讚嘆。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他先到福州鼓山湧泉寺,想去參謁名宿古月老和尚,到達之後,才知道老和尚已經圓寂了。 他找到老和尚隱居二十年修苦行的山洞,徘徊瞻仰。

斌宗

同年春天受戒毕,明朗风光给与一行脚僧人者,非春之妩媚与良辰美景,而是明心见性,得无挂无碍的快乐。 年轻的和尚这时正如春天里的万物发挥著青春的生命力,但所追求的是无上的佛法,证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斌宗 是时适逢天童寺开戒,圆瑛老法师为戒和尚,上人往受俱足戒,圆瑛老法师早年曾游台,已先知上人声誉,故受圆老甚器重。

斌宗每每興嘆海角孤島的台灣,不得大法師指導。 當時的台灣佛教,幾乎僅限於做佛事,趕經懺法會,並不求對於佛經的瞭解,所謂「說法」不過是世俗因果報應之類,或者僅止於佛教故事而已,三藏經典空自陳列而不為四眾所知解。 雖然僧尼皆誦佛經,但多數僅是盲念,並不了解佛法真實義,也不注重修持工夫。 至於信仰更是混亂,正邪不辨,佛教徒甚至禮拜神鬼、外道,或與神道邪教合流,於是斌宗才有「此去天台重乞法」的行動,發心前往大陸留學、求法,同時禮拜名山古剎、菩薩聖跡,參訪高僧大德。 這是一九四零年代至一九六零年間,發願繼絕舉廢、中興台灣佛教的斌宗法師在十四歲未出家前,自明己志的詩作。

斌宗: 斌宗讲经

當船乘風破浪,一往直前的時候,甲板上站著這位廿三歲的年輕和尚,其內心護法衛教的熱情,一如洶湧的波濤,正澎湃不已! 放眼是一望無際的汪洋,身後則是漸行漸遠的故鄉,何時才能學成返台,一償重振佛法的夙願呢? 師不自覺地吟道:「半肩行李入京華,明月清風客路賒;何日故山賦歸隱?茫茫煙水感無涯!」師乘大願輪而去,自必乘大願輪而還。 釋斌宗,俗姓施,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出生。 四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放關,十二月十一日即在新竹中山堂演講。 斌宗 十二月十三日應臺北諸信徒之請,在臺北蓬萊國校禮堂講阿彌陀經,聽眾空前,皈依者極多。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釋慧嶽比丘數十年來,都是在培養臺灣新一代的天臺宗傳人,相當可敬。 此外,他還請人(釋依觀尼)翻譯其師坂本幸男或日本天臺學大師佐藤哲英(1902-)等的相關重要學術著作出版,對於戰後臺灣天臺學研究的助益極大。 時為一九五八年國曆四月七日,斌宗法師世壽四十八歲,僧臘三十四年。 斌宗法師離開福建,游廣東曹溪南華寺、南海普陀山、寧波阿育王寺、寧波天童寺。

老人家住世時間雖不長,但對於正法在臺灣的流佈卻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本文特將其不凡的行誼集中呈現,願與大眾一同瞻仰這位高僧的修行風範。 斌宗法師遺留的著作,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佛說阿彌陀經要釋》、《楞嚴義燈》、《我人生死之由來》等,以及包括十三篇演講文字的《演講集》,和一冊《雲水詩草》。 他在大陸為避嫌而回台灣,及至到了基隆,卻為日軍以“嫌疑分子”的罪名,把他拘禁起來。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