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調酒5大著數

因為需要經過多次蒸餾,再用活性碳過濾,使得伏特加原本農作物的風味幾乎完全消失,外表看起來如純淨水一般透明,口感也比較清淡、爽口。 種種因素,讓「純淨」變成了伏特加的代名詞,更受到調酒師們青睞,成為調酒時選擇的「基酒」之一。 這支出產於美國的晴空伏特加有著特別的外表,創始於1992年算是很新的廠牌,一出來就因為自身獨特的製造過程,擠進十年來銷售增加最快的伏特加。

  • 血腥瑪麗 Bloody Mary 是調酒界中非常特殊的一杯「鹹味調酒」,因為鮮紅的番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故而以血腥瑪麗命名。
  • 自從1691 年起,諾利蒸餾廠就已經存在於荷蘭斯希丹這個城市。
  • 有加味烈酒(如琴酒)及浸漬伏特加隨侍在側,伏特加已經準備好從東歐總部出發,毫無畏懼地殺入戰場,在飲品王國中攻城掠地。
  • 蕭邦馬鈴薯伏特加(Chopin potato)選擇以馬鈴薯當原料,如今這種釀造方式已經十分罕見,酒液因為忠於伏特加的原始版本而顯得獨創,且口感滑膩。

這個原本用來生產燒酒的蒸餾廠,在1983 年時也開始製造伏特加。 在大公司帝亞吉歐收購了蒸餾廠一半的股分之後,坎特一號(Ketel One)開始在國際間銷售。 這款伏特加雖然豪華,卻不至於讓人花費過多,因此可自在地純飲。 雪樹伏特加(Belvedere)只用黑麥製造,並用鍋爐式蒸餾器進行蒸餾。 其實在12世紀時,伏特加的原料還是以黑麥與小麥為主,直到16世紀從美洲傳來的馬鈴薯和玉米才漸漸的變成伏特加的主要原料。

伏特加調酒: 伏特加萊姆(Vodka Lime)

血腥瑪麗 Bloody Mary 是調酒界中非常特殊的一杯「鹹味調酒」,因為鮮紅的番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故而以血腥瑪麗命名。 在美國禁酒法的時期,這杯調酒在地下酒吧非常的有名(別人不知道你在喝番茄汁還是喝酒)。 如果你喜歡辛辣、鹹味的口感味道,血腥瑪麗 Bloody Mary 絕對可以達到你的需求,這是一杯結合了傳說、歷史、各式風味的調酒。 簡單來說,伏特加是六大基酒裡最沒個性的酒種,因為經過反覆蒸餾,本身沒有特別的酒味,只留下了酒精濃度,還有讓人喝醉的能力!? 伏特加加上七喜,就像是威士忌搭配可樂一樣,只要將兩種材料加在一起,就能調出一杯順口的簡易調酒,且調配比例也不需要太講究,若想要酒感較重的,就將伏特加的比例拉高;若是新手,能選擇多加一點七喜。

伏特加調酒

將所有材料和冰塊加入 shake 杯,均勻搖盪,冰塊濾掉倒入古典杯中,再加入冰塊,裝飾物推薦使用檸檬角。 使用直調法,將所有材料加入冰塊六分滿的可林杯或是果汁杯中(長杯都可以),攪拌均勻即可,裝飾物建議可以使用柳橙做裝飾。 伏特加萊姆(Vodka Lime)所需材料:伏特加(60ml)、萊姆糖漿(10ml)、萊姆汁(10ml)、鹽、冰塊;酒精濃度約 20~25%。 源自東歐,現於世界各地都有製造的伏特加,是許多雞尾酒的好夥伴,全球銷售數字即為最好的證明。 有加味烈酒(如琴酒)及浸漬伏特加隨侍在側,伏特加已經準備好從東歐總部出發,毫無畏懼地殺入戰場,在飲品王國中攻城掠地。 從品牌來看,在最前方搖旗吶喊的隊伍是思美洛,全球年銷量超過2千4百萬箱,是全球銷量排名第二的烈酒品牌。

伏特加調酒: 俄羅斯斯丹達(Russian standard)- 年代不久卻傳統的伏特加

螺絲起子算是酒吧裡蠻常見的調酒,成分非常單純,只有伏特加和柳橙汁,以 1:2 的比例調製,酒精濃度不算高,而且偏甜,所以相當受到女性的喜歡,非常適合害怕濃厚酒味的人。 法國的灰雁伏特加到美國後馬上成為白金獎的”唯一”優勝者,也是許多伏特加迷的最愛。 利用小麥經過五次的蒸餾提煉,喝起來香甜順口,被譽為「世界最佳口感伏特加」。

然而,有別於台灣多以調酒的方式呈現,歐洲人喝伏特加時通常不會添加冰塊或酒類,而是直接飲用。 但因伏特加的酒精濃度高,仍不建議剛入門的新手純飲,建議先以氣泡類的飲品、果汁或冰塊等稀釋酒精濃度再喝,口感也會更加豐富。 以小麥為主經過多次蒸餾而成的思美洛曾因2005年《紐約時報》針對全球21支伏特加進行盲測,被譽為「地球上最純淨的水」。 銷售量一直都是世界前三,氣味純淨幾乎無味,風味比絕對順,韻味也是夠濃厚,所以說是世界第一真的也不為過。

氣味帶一點淡淡的香甜,風味也有淡淡的甜味,韻味柔順,也是許多人推薦的中階品牌,想喝進階一點的朋友可以嘗試。 至於會叫做螺絲起子這麼特殊的名字,據說是因為螺絲起子是以前美國的工程師,在柳橙汁中加入伏特加後以螺絲起子攪拌,便以此命名。 除了螺絲起子外,伏特加還有許多加入果汁的調酒,例如海風(葡萄柚汁)、大蘋果(蘋果汁)。 在銅杯加入伏特加和薑汁汽水,之後加入檸檬汁並攪拌混合,最後使用切片檸檬片做裝飾。

伏特加調酒

伏特加製程中極為重要的蒸餾器但不管是追求純淨或是保留個性的伏特加,在調酒上與材料相容上仍是最有彈性的。 因此對調酒師們來說是發揮創意的好幫手,例如許多人會用伏特加當做 infuse 的基酒,對於調酒新手來說也是更好入門。 因為追求純淨的風味,製程上在原物料發酵後,都會經過多次蒸餾,有些還會再經過活性碳過濾,使其原料風味減至最低。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伏特加會保留些許原始風味,或是更創新得使用不同原料,例如最有名的就是使用葡萄的詩洛珂。 因為只要在杯中放入兩茶匙的砂糖與檸檬角四塊搗一搗,再加入 60 ml 的伏特加和碎冰(冰塊亦可)喇一喇就完成了。

波特世紀伯爵伏特加(Potocki)的蒸餾廠是1794 年時,建立在波蘭萬楚特城堡領地內的,這個城堡在1816 年時納入波托茨基伯爵名下,此後波托茨基家族便致力於維持此牌伏特加的高水準品質。 這是一隻干邑區附近所釀造的「灰鵝」,灰雁伏特加(Grey goose)用的是皮卡第(Picardie)產的小麥來釀酒。 法國的魔力讓美國億萬富翁西德尼・弗蘭克產生打造奢華伏特加的想法。 在積極行銷的作用下,這款伏特加在美國大獲成功,但有些人則認為它企圖心過高。

而濃度40%以下的伏特加喝起來像水,40%以上的喝起來卻有灼熱感,這種水火交融的感覺也是它至今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伏特加調酒 Vodka與其他烈酒相比,對於原料沒有太多特殊要求,基本上任何穀物都可以製成伏特加,常見使用的則如馬鈴薯、小麥或裸麥等,也可以使用甜菜糖蜜來製作。 伏特加之所以不在意使用的原料,一部份是與其追求「純淨」有關。 將所有材料加入 shake 杯中,加入冰塊用力搖盪,濾掉冰塊倒入已經裝了八分滿冰塊的可林杯中,最後使用鳳梨或是柳橙片做裝飾。

伏特加調酒: 伏特加为基底的经典调酒

調製莫斯科騾子首先將伏特加和檸檬汁倒入杯中後加入冰塊攪拌,再倒入薑汁啤酒稍微混和即可。 雖然莫斯科騾子常用銅杯盛裝,但畢竟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銅杯,因此用普通高球杯就行,或是想用馬克杯裝也是沒問題的。 將伏特加和檸檬汁倒入杯中後加入冰塊攪拌,再倒入薑汁啤酒稍微混和即可。 此外雖然莫斯科騾子常用銅杯盛裝,但畢竟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銅杯,因此用普通高球杯就行,或是想用馬克杯裝也是沒問題的。

不難想像為何柯夢波丹會成為凱莉的最愛,粉色的外觀和酸甜的口感自然受到女性歡迎,同時加入了伏特加與白柑橘酒,對於輕熟女來說也不至於太「妹」。 使用馬鈴薯與穀物,經過了高達七十次以上的反覆蒸餾,才達到96%的酒精度數。 這濃度真的不是在開玩笑,一小杯就足夠喝醉,誠心建議不要純飲,拿來調酒才是最好的。 伏特加的酒精濃度約在35%~50%,但是現在常見的濃度幾乎都是40%,為什麼呢? 因為在19世紀末蘇俄的末代皇帝Николай II 伏特加調酒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尼古拉二世)見貴族與大臣們特愛喝酒,於是以健康為由,將伏特加的濃度限制在40%所造成的。

伏特加調酒: 冷門但好喝的「伏特加調酒」推薦,只知道螺絲起子就落伍了!

蒂朵思「手工」伏特加(Tito’s 伏特加調酒 handmade vodka)使用美國玉米釀造,用鍋爐式蒸餾器進行蒸餾工序。 愛好者對它完美的中性特質讚不絕口:雖然是純伏特加,卻十分滑順且入喉無灼熱感,在雞尾酒裡也會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Caipiroska 發音類似「卡帕羅斯加」,這杯調酒其實算是巴西國飲 Caipirinha 的改編版。 將材料放入 shake 杯,加入冰塊用力搖盪,最後濾掉冰塊倒入馬丁尼杯中,可以噴附檸檬皮油或是使用檸檬片做裝飾。 伏特加七喜(Vodka 伏特加調酒 7)所需材料:伏特加(45 ml)、七喜(90 ml)、冰塊;酒精濃度約 10%。 思美洛伏特加(Smirnoff)銷售額十分可觀,將競爭對手─瑞典品牌絕對伏特加狠甩在後。

利用美國生產的各類穀物,經過四次蒸餾與三重過濾工法(精密活性碳式滲透法、多纖維式滲透法及高纖維式滲透法)製造而成。 氣味純淨如其名,風味微辛辣,韻味滑順卻又帶點濃烈感,是一款適合純飲也適合調酒且具有品牌風格的一款。 伏特加調酒 這杯調酒是使用搖盪法,將材料和冰塊放入雪克杯中搖盪均勻,再倒入雞尾酒杯即可。 柯夢波丹其實與神風特攻隊或俄羅斯吉他類似,只是比後兩者多了蔓越莓汁而已。

伏特加調酒: - 伏特加調酒|性感海灘 Sex on the beach

因為大部分人嘗試做螺絲起子時,都是直接買便利商店的果汁,加上伏特加後卻會出現一種奇怪的苦味,通常使用好一點的基酒和新鮮的果汁就會好很多。 螺絲起子(Screwdriver)所需材料:伏特加(50ml)、柳橙汁(100ml)、冰塊;酒精濃度約 10%。 小編介紹的是幾款入門的伏特加調酒,基本上使用最簡易的攪拌法與搖盪法即可。 有時小周末的放鬆時刻可以來杯簡易調酒,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哦。

伏特加調酒

這款酒起源於1949年,美國工人在休息時間時,將柳橙果汁和伏特加倒入杯後,再使用手邊現有的螺絲起子攪拌而得名。 此款調酒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規定,伏特加和柳橙汁的比例可隨個人喜好,或者告知調酒師自己喜好的濃淡。 如今市面上最常見的伏特加,成分多以榖物、玉米或馬鈴薯,經由糖化、發酵及蒸餾後過濾成為純淨的「乙醇」。

伏特加調酒: 伏特加調酒推薦|夸克調酒

這個品牌現在屬於帝亞吉歐集團,但它是十九世紀中葉在莫斯科由彼得・斯米爾諾夫創立的,當時他的酒被用來供應給俄羅斯的宮廷飲用。 這一款伏特加,是以知名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蕭邦(Frédéric Chopin)的名字來命名,這個近來才出現的波蘭品牌顯示了它對品質的要求。 蕭邦馬鈴薯伏特加(Chopin 伏特加調酒 potato)選擇以馬鈴薯當原料,如今這種釀造方式已經十分罕見,酒液因為忠於伏特加的原始版本而顯得獨創,且口感滑膩。 它之所以廣為人知,應該是因為《慾望城市》的主角凱莉最愛的就是這杯調酒。

龐德,他的著名台詞就是「伏特加馬丁尼,搖的,不要攪拌」。 伏特加調酒 雖然 007 偏愛搖盪法的伏特加馬丁尼,但也建議可以使用攪拌法調製。 使用搖盪法雖然能比攪拌更快冷卻,但同時酒體也會被稀釋得更多。 對於剛接觸調酒的人,大部分在最先選擇使用的基酒通常都是伏特加吧! 因為相較於其他烈酒,伏特加百搭的個性,讓它拿來套可樂、套果汁或是套任何飲料都不會太突兀,簡直就是家中簡易調酒(或買醉)的好助手。

伏特加調酒: 伏特加快速入門

到了1810年有位藥劑師研發出活性碳過濾法後,將伏特加提煉的更純、更清爽,至此也奠定了伏特加的製作基礎。 白蘭地(Brandy):通指以水果釀造的酒,但市面上多數是以葡萄作為原料,口感上會帶點葡萄的香味。 龍舌蘭酒(Tequila):由龍舌蘭草(Blue Agave)製出的蒸餾酒,口感上偏甜,最常被用來喝 Shot。 俄羅斯億萬富翁羅斯坦・塔里科(Roustam Tariko) 在1997 年時創造了此牌伏特加,並在2001 年投入全球市場。

在北歐、東歐國家,伏特加的地位特別崇高,除了是當地民眾的日常飲用酒外,更是不少調酒的「基酒」,還能跟魚子醬等高級食材搭配。 因為其喝起來非常刺激,就像二戰時期日本的神風特攻隊,帶給美國人自殺攻擊的感覺,所以有人說喝這杯酒就像在自殺般衝擊。 野牛草伏特加(Zubrowska)的淺黃綠色以及特殊香氣,都要歸功於蒸餾時所加入的「野牛草」,讓此酒帶有燕麥香氣。 滋布洛卡伏特加誕生於波蘭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Bialowieza),那裡是僅剩的歐洲野牛棲息地。 丹麥品牌富麗絲(Frïs)伏特加以6 次低溫蒸餾,以及3 次過濾工序自豪。 自從1691 年起,諾利蒸餾廠就已經存在於荷蘭斯希丹這個城市。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