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唄讚頌團介紹

相傳漢地出現梵唄的濫觴,源於三國時期魏國的陳思王曹植,一日在遊魚山(今山東省東阿境內)時,忽聞空中有梵樂詠讚,動聽清雅,曹植受到感應,回府摹寫出音律,寫出漢地第一段梵唄。 一般而言,課誦本並不提供旋律的標示,因此念誦經文就沒有绝对既定的旋律,而只是有个大概的模式,在汉地、藏地均有不同的模式。 在近现代,印光大师教导了十唸法,并爲譜了多首梵唄曲如《绕佛调》,改良了漢地梵唄的模式。

梵唄讚頌團

特別的是其中亮點為香港佛光青年團與佛光大學百位青年將為大眾演唱「普賢十大願」及「懺悔發願文」。 青年積極投入練習,不斷調整,互相建立默契,希望每一首曲目都能演出得盡善盡美,令觀眾耳目一新。 答:慈惠法師與慈容法師是當初「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的發起人,期望未來兩位再次帶團到各地公演。 不過,所謂「歲月不待人」,希望能有後進弟子發心承擔,藉助梵唄音樂的弘化,將佛法擴展開來。

事隔多年,有了再次和佛光山法師們同台演出的機會,很開心也很感謝。 當手裡彈奏著、耳朵聽著再熟悉不過的曲目,使她不僅有回家的感覺,內心的感動更是彭湃不已。 永富法師指出,此次演唱會不同以往歌星一半、法師一半的演唱方式,全場將由法師演唱。

梵唄讚頌團: 大悲懺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

總之,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梵唄唱誦,雖然音調都不同,不過音聲卻都很莊嚴。 梁武帝更是一位佛教音樂的愛好者,他集合四方的兒童、青年共同吟唱佛曲,甚至製作正樂,闡述佛法。 梵唄讚頌團 除此之外,他還將梵唄唱誦應用於「盂蘭盆會」、「梁皇寶懺」等法會懺儀中。

展演團從二〇〇四年起,開始在台灣、北京、上海、港澳、美加等地區巡迴演出,表演融和梵唄音樂、舞蹈、武術,展現出佛教慈悲、平等、和諧的精神。 這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界一大盛事,藉由此舉,不但擴大了佛教的影響力,並且寫下了海峽兩岸佛教交流的新篇章。 梵唄讚頌團 例如,一九九九年,我親自帶著「天籟之音──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前往歐洲巡迴弘法公演一個月。

永富法師也代表常住感謝此次演出的台北市立國樂團所有成員,並告知梵唄演唱會萬張門票早已索取一空,更有不少大陸官員來電表示慕名欲來觀賞,使大家更多了一份以音聲度眾的使命感。 團員們全神貫注、反覆練習,絲毫不放過任何細節,只為了12日演出時呈現最好的音聲供養十方大眾。 梵唄讚頌團 參與演出的佛光青年則利用下課、下班時間,從各地趕到道場參與練習。

梵唄讚頌團: 人間音緣梵團、梵唄讚頌團首次聯合巡迴

唱誦梵唄能收攝人的心,以達身心清淨、明心見性的境界。 《華嚴經》、《法華經》有「以音聲作佛事」、「以歡喜心歌詠佛法」的說法。 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認為「人間音緣梵音禮讚」非常好,可以透過音樂去淨化人心,正如「我願」這首歌詞一樣,可以帶給世人三好、四給等正面的信念。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眾開示「佛門的一日」,融入弘揚佛法、洗滌心靈的梵唄裡,腦海浮現一幕幕76年前出家的叢林歲月,以及61年前帶著台灣青年騎單車在鄉村田野歌詠佛法的回憶;觀眾則沉浸在一首首動人的樂曲當中,兩行熱淚洗出塵封已久的自性,盪出法喜靜謐的心緒。 「佛光山之歌」、「叩鐘偈」、「懺悔祈願文」、「誰念南無」等近20首梵樂,1月4日在佛陀紀念館本館大覺堂舉行的「佛門的一日‧梵唄音樂會」中,由佛光山梵唄讚頌團、長榮交響樂團首次合作,演繹東西方音樂交融的共鳴與和諧。

梵唄讚頌團

影視藝人鄺美雲首先以「我願」一曲,引領聽眾進人間音緣的世界。 梵唄讚頌團 而港台知名歌手林峰、陳曉東、莫鎮賢,以及台灣台南佛光合唱團,更一一獻唱星雲大師譜寫的「朝山」、「偉大的佛陀」、「心中的陽光」、「雲湖之歌」、「晨禱」等人間音緣曲目,把現代佛教音樂祥和悅耳的音聲,猶如甘露法水流入人們的心中。 尤其佛教的梵唄,是以清淨微妙的音聲讚頌佛德,具有止斷外緣,息滅內心煩惱的功用。 為了推廣音樂弘法、打破過去一般人對佛教梵唄既有的刻板印象,「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曾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出,透過國樂優揚的樂音,把佛曲中悠遠幽深、空靈和緩的意境表達出來,使得佛教音樂更具有陶冶性情、變化氣質的功用,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記得二〇〇三年,「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應邀到北京表演,據說北京音樂學院劉德海教授,在彩排時就深受佛教梵唄音樂所感動,因此全程參與,不忍離去。

梵樂團首場演出地點選在新竹市音樂廳,法寶寺住持妙勤法師回憶,一千二百多張票一下子就被索取一空,還有許多民眾不斷以電話詢問,他說這場首演回響極大,也可說打響巡迴音樂會的第一炮。 梵樂團和讚頌團合作的兩大特色就是互動性和多元性,妙勤法師指出,過去讚頌團以法師吟誦法音為主,國樂為輔,這次首次將兩種表演當作主角,結果收到另人意外的成效。 梵唄音樂過去是佛教走用以讚詠佛德,平時只在寺院殿堂裡才能聽得到,星雲大師為擴大佛教「以音樂做佛事」的弘法功能,極力提倡梵唄音樂。

梵唄讚頌團

梵唄的內容,有的是諸佛菩薩的心咒,有的是佛典經文,有的是讚誦佛德的偈子。 實際上,梵唄不一定只是唱給佛祖聽,也可以唱給人聽,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是佛。 所謂「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唄具有淨化身心的功能,讓人聽了之後,不但耳根能獲得享受,心靈也能得到清淨。 佛教的梵唄具有利樂眾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應該讓它走入社會,走入群眾,讓大家都能像佛祖一樣,聆聽到美妙的梵腔,從而擴大自己、昇華自己。 30餘年來,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用歌聲唱出年輕的心、唱出信眾的希望、唱出佛法的傳承、唱出種族與宗教的融和,更唱出佛陀的智慧教化、大師的慈悲感恩。 佛性的音符,止息你我心中的徬徨及恐懼,將心靈最深處的光明、樂觀、快樂浮現面容。

台北市立國樂團亦製作天龍引、陝北抒懷等曲目,透過時而婉約低訴,時而壯闊激昂;另有生動活潑的鋸大缸與算盤迴旋曲,不僅是技術上的革新,也是觀念上的更新。 一般白文所使用的韻調,例如書腔,是一種如哼詩、讀書般的調,不需要使用法器。 答:在佛教的殿堂裡,每當信徒建寺塔、造經像或設齋、修法時,都會念誦祈願文、祈禱文或文疏,以便對諸佛菩薩上疏稟告。 音樂以「淡然」、「優雅」、「內斂」為基調,營造出「祥和清淨」、「心定入禪」的意境。

梵唄讚頌團

正因為唱歌可以打動人心,可以讓人感動,可以貼近人情、人性的需要,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人間性」。 所以我曾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不但要符合「佛說的」,而且要能順應「人要的」。 能夠融入生活,合乎人情、人性的需要,他才會接受你;能夠讓他接受,你才能融入他、引導他,這種人性的管理,是身為管理者應該重視的首要之務。 梵唄既然能用來化世度眾,那麼其在管理學上的應用,必然也能發揮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管理其實就是一門「心理學」,也是一門領眾的「藝術」;如何透過人心、人性的感化,甚至從人格、人文的思想教化,讓人在不經意間,因為感動而心悅誠服的與你同一思想、同一理念、同一步調,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這就是最高明的管理。

事後並發表感言,他說:「中國文化的搖籃不在孔子、老莊,而是在佛學,我們不能再迴避佛學的懷抱了。」他認為我把佛法平民化、音樂化,以音聲宣說佛法,這就是禪宗所說的「不立文字」。 不過,佛教的梵唄與一般歌曲、音樂不同,所謂「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梵唄音樂雅正和諧,容易攝受人心,讓人產生寧靜、祥和之感,不但不會懷憂喪志,反而梵唄音聲一起,讓人妄念頓消,心神專注。 所以在佛教裡,「開大座」講經前,都會唱一段〈鐘聲偈〉:「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一方面祈願法音傳遍三千世界,祈求國家興隆,世界和平;再者,讓聽經的人,因為聽了〈鐘聲偈〉而把心平靜下來,不會浮躁,大家就會一心聞法了。 這是台灣佛教團體,尤其是音樂藝術首度在大陸演出,也是兩岸第一次合作,受到大陸高層的高度重視及佛教界的關注。

其實也不只是佛教用梵唄音樂來修行、攝眾,就是國家也重視禮樂,禮和樂對於一個人的教育很重要。 所以根據經典記載,過去佛世時,只要佛陀一出來,就有天女散花,就有天人透過舞蹈、唱歌來供養佛陀。 但是現在的佛教很可憐,愈來愈狹隘,把佛陀當初留下的這些美好的儀禮、規範、佛法內涵,統統都不要了,實在很可惜。 ,都可以用來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甚至當中的〈和諧〉一曲,更獲評為聯合國指定歌曲。 由此可見,舉世大眾都需要佛法;因為有佛法,就能提升人性,美化人心,這就是最好的管理。

接著,我為了進一步推動佛教音樂,於是把煮雲法師,以及台中朱斐居士、台北工專教授吳居徹、宜蘭高中楊勇溥、周廣猶、楊錫銘,和音樂家李中和、蕭滬音教授伉儷等人所寫的不少詞曲集結起來,於一九五六年編輯出版了第一本《佛教聖歌集》。 一時之間,在台中、高雄、澎湖等地,都有了佛教歌詠隊的成立,所以佛教的音樂慢慢受人重視。 當時為了這些青年喜歡唱歌,我雖然不懂音律,也不長於唱歌,但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寫了好幾首佛教歌曲,例如:〈弘法者之歌〉、〈鐘聲〉、〈西方〉、〈祈求〉、〈甘露〉、〈菩提樹〉、〈快皈投佛陀座下〉、〈佛教青年的歌聲〉等。

  • 當手裡彈奏著、耳朵聽著再熟悉不過的曲目,使她不僅有回家的感覺,內心的感動更是彭湃不已。
  • 就像現在的企業,也懂得不斷為員工做「在職教育」,或是提供機會「出國進修」,透過不斷的進修、學習,幫助員工成長,這也是重要的管理學。
  • 晚上7時30分,在一片悠揚的梵音聲中,司儀陳貝兒宣布由音樂家趙曾熹先生的鋼琴獨奏揭開序幕。
  • 可以說,佛教的梵唄音樂更加擴大了它的弘化效果,只不過現在的佛教徒不懂,以為唱歌不是佛教;其實,藉由傳唱佛教歌曲來接引青年,更是弘法的一大方便。
  • 梵樂團首場演出地點選在新竹市音樂廳,法寶寺住持妙勤法師回憶,一千二百多張票一下子就被索取一空,還有許多民眾不斷以電話詢問,他說這場首演回響極大,也可說打響巡迴音樂會的第一炮。
  • 跟他說,阿里山沒有什麼;但是他說不行,因為過去他在大陸上聽過〈阿里山〉這首歌,所以怎麼樣都要去看一下,那是一種歷史的情感。

《大悲懺》是漢傳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禮懺儀式,是依據觀世音菩薩《大悲咒》而作的一個修行懺法,由宋代天台宗四明知禮法師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所編集、制定的儀軌。 藉由觀音菩薩的信仰與誦持《大悲咒》的禮讚、觀行、懺悔,讓內心去除無明、懺罪消業,學習平等慈悲的心量,培養勇於認錯的態度。 依此懺法至誠禮懺,則可有求皆遂、超脫輪迴、同證佛果。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序曲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南非佛學院表演「鼓音傳法」,來自非洲的黑人法師,手執鼓槌,讓鼓音從沉靜中低迴,進而響徹雲霄,宛若日出劃破的寂靜夜空,時而帶領聽眾進入遼闊的非洲原野,鼓音耐人尋味,給予聽眾莫大的冥想空間;佛光山教育院長慈惠法師並應邀致詞。 梵唄讚頌團 台北市立國樂團聲部首席,彈奏古箏的劉虹妤表示,十餘年前曾和佛光山梵唄讚頌團至歐洲巡迴演出,結下好因好緣。

但事實上,如前所說,梵唄有各種不同的唱腔,有快的調、慢的調,抑揚頓挫,變化也是很多的,所以梵唄其實也很活潑,內容也很豐富。 尤其梵唄唱起來,會讓人感到寂靜、安詳,讓人忘我,進入另外一個超越、空無、安詳、解脫的世界。 所以在佛教裡的弘法度眾,梵唄唱頌、讚偈歌詠,可以說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但其實這是錯的,因為音樂本來就是可以抒發感情,音樂的感染力之強,像佛陀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尊者,他是開悟的阿羅漢,但聽到音樂,還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還是會跟著音樂的節拍起舞。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