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鏡頭6大分析

留意這些參數未必能夠只看網站評測(e.g. DxOMark/DPreview)而獲得準確數據,個人認為還是多看實拍照片和實際使用可靠一些。 其實比起noise和DR,高光位溢出和色彩層次對sensor表現的考驗更加嚴峻。 內對焦設計使鏡頭的長度和重心在對焦時保持不變,因此平衡性和操控性更好,搭配穩定器進行專業影片創作時更加輕鬆。 鏡頭設計有獨立的有級光圈環,因此可以擁有比在相機上切換光圈更直觀、更便利、給快捷的操作體驗,從而快速進入攝影狀態。

你可以直接說全幅就是比APS-C好,因為它提供了更多的攝影選項(散景的詮釋能力)與品質(高ISO時較優越的雜訊)。 但你也可以反過來說當使用者不喜歡使用散景,或是沒有需要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使用相機時,全幅就沒有那麼必要。 想成海陸自助餐比一般自助餐貴,但其實你不喜歡吃海鮮那就沒差一樣。 但說良心話,我還沒見過人不心醉於全幅的散景與品質的。 因為APS-C尺寸的成像元件是小於全幅的,因此當把全幅相機的鏡頭安裝在APS-C相機時,獲得的圖像就有所差別。 因為光線經過全幅鏡頭之後獲得的成像面積是大於感測器的,因此感測器獲得的圖像對比全幅感測器獲得的就會有種「圖片被裁切後」的感覺。

apsc鏡頭: 在全片幅相機上使用 APS-C 鏡頭

是 Sony 早些年力推的「半透射式單眼機種」,體積就如同 Canon / Nikon 一樣,當 NEX 系列一推出,也就是我們稱作「微單眼」機種,成為近年來 Sony 的主要產品,A 接環相機就漸漸被市場淘汰。 沒有光學取景器光學取景器通常分為「單鏡頭反射(反光)式」和「雙鏡頭透射式(旁軸)」兩種。 旁軸存在明顯視差,單反的視野率通常也無法達到100%(如佳能EOS5D,60D,600D視野率分別為98%,96%,95%)。

apsc鏡頭

對於Sony這一品牌,「黑科技」一詞是其最好的詮釋,刷機身速度是出了名的快,同時其相機類產品往往都有著強悍暴力的性能,雖然近幾款APS-C機型相對有些不溫不火,但對於兩款神秘新品筆者依舊非常期待。 當然,Sony最需要改進的還是它的操控性,如果新機能進一步豐富觸屏功能,同時優化撥輪鍵位設計,那麼其競爭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APS-C畫幅的性能、便攜性戳中了大多數新手玩家的痛點,而本身豐富的鏡頭群以及兼容全幅鏡頭所帶來的擴展性同樣頗有誘惑力。 另外,相機的體積大小,往往和其機身性能、傳感器尺寸成正比,同定位下全幅機要比APS-C機型大一圈。 輕巧的機身意味著更好的便攜性,再加上APS-C產品本身的性能並不差,無疑是更好的隨身攝影裝備。 以上圖為例,若想把中間燦坤招牌拍的更大、更清楚,將24-105mm裝在550D身上,並且想像轉到105mm來拍,燦坤字樣並不會比較大,只是照片四角被遮蓋掉,東西還是一樣大的,在5D2上要拍出一模一樣的照片,就得在 5D2機身上使用約168mm的鏡頭才能拍出來。

apsc鏡頭: 鏡頭轉接環

由於成像的範圍變小了,因此,APS-C片幅數位專用鏡頭並不建議用在135全片幅的機型,可能會發生成像範圍無法涵蓋整個畫面的狀況。 Nikon 在歷經一吋感光元件的 Nikon 1 系列停產後所開發的新系統,被認為是 NIkon 誠意十足的新作,首發兩台全片幅機身 Nikon Z6、Nikon Z7 都擁有不錯的拍照與錄影規格,其中 Z6 屬於入門款全片幅,而 Z7 則是屬於高畫素的高階旗艦款相機。 自 2018 年末開始,全幅無反相機市場開始變得熱絡,目前有四大品牌、數十顆鏡頭、以及數十台機身可供消費者選擇,然而各接環、各系統有什麼特色? 因此在 FF 的相機,用到 ISO6400,甚至 ISO12800 也是家常便飯,對畫面沒有非常大的影響,還是在「可用」的範圍,但對於 APS-C 的相機 ISO6400 訊噪可能已經很明顯了。 因此如果你需要常常手持在偏暗的環境下拍攝,Full-frame 的相機會給你很大的方便。

作為較早開發的無反相機系統,E-Mount 最早是以 apsc鏡頭 APS-C 系統起家,在 2010 年隨著 NEX-3、NEX-5 一同發表,直到 2013 年隨著初代 A7 發表正式跨向全幅市場。 當然,隨著高端手機拍照能力的飛躍,再加上全畫幅相機價格越發親民,曾經品類眾多的APS-C市場正在被不斷蠶食,因此進一步精簡產品線是各家廠商的當務之急。 日後的APS-C市場,產品細分不會再像以往那般精細,個人認為「便攜親民」、「專業進階」這兩個定位將會成為各廠商的發力點。 APS-C畫幅的像場較小,覆蓋其像場所需的鏡頭體積相比全幅也要小得多,因此能實現更加緊湊的套機設計。 總的來說,能在畫質夠用的前提下帶來遠勝於全幅的便攜性,這是APS-C畫幅的一個核心優勢。 M4/3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規格,與4/3最大的差別是取消了反光鏡的結構,帶來的好處是有效輕量化相機、鏡頭的體積與重量,同時也能維持一定的畫質。

  • 關於索尼在中國大陸使用「微單」為商標的系列相機,詳見「索尼ILCE系列」;關於索尼在中國大陸命名為「單電」的系列相機,詳見「索尼SLT機型」。
  • 推薦Canon 550D的原因是它兩萬元但擁有5萬機身(7D)的品質,欠缺的只有一些初學者不大會用的功能與對焦。
  • 如果你是新手,正在面對選擇障礙,那或許你可以參考一下。
  • 全像素讀取且無須進行像素合併的高解析度 4K 影片錄製、HDR 和 S-Log/S-Gamut 選項,及慢動作與快動作錄製,α6400 配備各種進階功能,支援您的影片創意。
  • 除了 Z-Mount 鏡頭價格稍高之外,目前 Nikon Z 系統的規格與佈局相對完整,值得一提的是 Nikon Z 搭配 Kit 鏡頭(24-70mm F4 S)價格是所有系統中最實惠的,不過鏡頭群較為缺乏、定焦鏡普遍體積不小、仍缺乏雙卡槽機身等是仍待改進的部分。
  • 因為光線經過全幅鏡頭之後獲得的成像面積是大於感測器的,因此感測器獲得的圖像對比全幅感測器獲得的就會有種「圖片被裁切後」的感覺。

因此,如果拿紫色小框的 APS-C 鏡頭裝到紅色大框的全片幅相機上,那麼因為鏡頭只提供紫色小框的景色,所以就只拍得到紫色小框的範圍,取景範圍變小了。 反之,如果拿紅色大框的全片幅鏡頭裝到紫色小框的 APS-C 機身上,因為紫色小框的 APS-C 機身只捕捉得到紫色小框內的景色,因此取景範圍也變小了,這大小差異就是 1.5 倍的差異。 開啟: 以相當於 APS-C 的尺寸拍攝靜態影像並以相當於 Super 35 mm 的尺寸錄製影片。 兩張圖片中的虛化圈大小大致相同,這表明在考慮了裁剪因素後,在相同的拍攝位置和設定下,全幅相機和 APS-C 相機拍攝的圖片在景深方面沒有明顯的區別。

即使您設法安裝,較小的像圈也很可能會在全片幅感應器圖像上造成暈影。 全片幅 全片幅 EOS R 系統無反相機可直接使用 RF-S 鏡頭,並透過 EF-EOS R 卡口轉接環使用 EF-S 鏡頭。 然而,您可自動切換到 1.6 倍的裁剪模式,在此模式下,只會用到部分圖像感應器。 為了使全片幅相機的功能最大化,您必須使用專為全片幅相機設計的鏡頭。 自數位單眼相機的發展至今,入門、中階主力多放在APS-C。 由於APS-C影像感測器的尺寸遠小於傳統135全片幅,如果針對APS-C的感光範圍設計鏡頭,在體積及各方面,都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於是各廠家有了「APS-C片幅數位專用」這樣的新鏡頭系列。

如果您只是在線上分享圖片而不作太多的編輯,這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如果您打算在後期處理中進一步裁剪您的圖像,較少的百萬像素將限制您可以裁剪的程度。 apsc鏡頭 所以說,當全畫幅鏡頭用在裁剪畫幅上拍照的時候,能夠得到的焦距應該乘以一定的裁剪係數。

apsc鏡頭: 尺寸、像素、用途

從此意義上說,除了圖像感應器的尺寸,您也要考慮其他相關技術。 一台較新的高端 APS-C 相機的弱光性能可能媲美多年前發佈的低端全片幅相機,甚至更好。 全片幅圖像感應器需要一個比 APS-C 圖像感應器更大的圖像圓,其表示鏡頭內需要更大的玻璃元件,方可覆蓋整個感應器區域。

其負責接收從鏡頭進入的光線,並將其轉換為可供查看、分析或儲存的電訊號。 儘管其形狀和尺寸不同,但有一些標準格式卻被相機製造商廣泛使用的。 如上圖所示,M43 系統的裁剪係數是 2,也就是說當在 M43 系統的相機上使用全畫幅鏡頭的時候,要將鏡頭焦距乘以2,而在 APS-C 畫幅上拍攝的時候,受傳統製造工藝的不同,N 家和 C 家是不同的,但是差距也並不是那麼明顯。 採用兩片 AA (進階非球面) 鏡片和三片 ED (超低色散) 玻璃鏡片同時校正色差和球面像差,從超廣 20 mm 到 70 mm 到影像邊緣,實現超高光學性能。 九片葉片的圓形光圈和精雕的球面像差創造深沉、柔和的景深效果,讓您拍出美麗、令人難忘的影像。

譬如,一枚28公釐的鏡頭用在全幅相機上是作為廣角鏡頭,而用在APS-C相機上時則成像區域變窄,變成一枚標準鏡頭。 apsc鏡頭 想知道一枚全幅鏡頭在APS-C上能獲得相當於在全幅機器上的焦距是多少,就必須先知道換算率。 例如換算率是1.6倍的話,28公釐的廣角鏡頭就會變成45公釐,也就是標準鏡頭了。 然而,這個數值只是描述視角相當於全幅鏡頭的焦距,至於透視關係則不會發生變化。 例如擁有誇張畸變效果的魚眼鏡頭並不會因此變成廣角鏡頭。

apsc鏡頭

首先我們先了解感光元件 “實際大小” 的差別,FF 全片幅感光元件為 35mm x 24mm,APS-C 感光元件為 23.6mm X 15.8mm,兩者的尺吋是差的非常多的。 在自訂設定畫面上,示意圖會顯示相機的可操作的元件,供您查看自己指派的按鈕或開關,而且當您設定功能選單時,也能檢視實際的功能畫面結構。 當您透過觀景窗檢視時,使用觸控功能可以輕鬆變動目前的對焦位置,只要用手指滑過螢幕,找到您想要的對焦點即可。 根據全片幅相機的影像處理演算法提供更逼真的色彩重現能力,人像膚色看起來更自然,植物的色彩重現效果也有所提升。 APS-C 感光元件採用銅線和強化的電路處理,有助於提升集光效率,而結合影像處理引擎,則有助於呈現更出色的影像解析度和更自然的質感。

apsc鏡頭: [聊攝影318] Sony 鏡頭推薦列表整理,Sony 原廠鏡頭列表

另外拍攝對焦與測光值也全都交由中央處理器作運算,使用時續航力大大不如DSLR。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MILC,下簡稱為「可換鏡頭相機」)是一種鏡頭可以更換的數位相機,於2010年代後逐漸興起,屬於消費型數位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機之間的交集。 與數位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沒有使用反光鏡與五稜鏡的光學觀景窗系統來作取景用途,與類單眼相機不同處在於可以交換鏡頭、片幅通常也較大。 APS-C片幅拍到的畫面變少,因此反而有一種「放大」的效果,這種成像大小的不同的轉換,就是所謂的焦長轉換率。 唯有全幅機身才能真正的讓全幅鏡頭發揮它應有的視野,不會因為片幅產生焦長被放大,或是說構圖範圍被縮小的情形。 例如:缺乏變焦鏡、鏡頭過大、機身太巨大、價格高昂 ⋯⋯ 不過相對來說,Panasonic S1 系列也擁有四大品牌中較好的錄影規格與彈性,對拍片等特殊需求使用者來說會是很好的系統,不過目前 S1 機身僅具備對比對焦也是額外需要注意的特點。

利用高階性能和進階功能釋放您的創意潛能,包括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全新的高精密即時追蹤技術、高速連拍和 4K HDR 影片拍攝功能。 全片幅相機機身和鏡頭的成像範圍都必須滿足紅框畫面那麼大,而 APSC 片幅的相機和機身只要滿足紫色小框就好了,而紅框和紫框長寬各差 1.5 倍,這也是為什麼焦距要 x 1.5 倍。 使用全片幅相機時,與在 APS-C 相機上使用相同的焦距相比,我們往往最終在實際上更接近拍攝主體。 在大多數顯示裝置上觀看圖像時,圖像的最長端至少要有 2000 像素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上方的圖像是在 EOS R 上以 1.6 倍的裁剪模式拍攝的,從其上方取 2000 像素的裁剪(底部圖像)得到了上方的結果。

說實話,像素方面APS-C會被全畫幅吊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全幅的傳感器尺寸更大,這也決定了其擁有更高的像素上限,目前像素最高的APS-C機型是Canon即將推出的兩款新機(EOS M6 Mark II、EOS 90D),均具備3250萬像素,而SonyA7R4作為全幅像素之最,具備6100萬的像素水準,足足高出了近一倍之多。 攝影誕生之初是一項「高門檻」的技藝,複雜的拍攝操作、高昂的器材成本,讓攝影藝術注定只能是少數人專享的福利。

再回到感光元件的比較,我們也了解 APS-C 感光元件面積,與 apsc鏡頭 FF 全片幅相比就是小得多,也因為面積小,又要求得近似構圖,採用的焦段(長)就是會比較短一些,這是我們剛剛知道的。 在選單中設定觸控追蹤後,只要輕觸螢幕就能選取追蹤主體。 無論拍攝靜態影像或是影片,相機都會開始自動追蹤主體。 適用於動物的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支援動物追蹤,只要半按快門按鈕,就能快速精準地偵測和追蹤動物眼部。

apsc鏡頭: 相機、攝影與周邊 中搜尋 “apsc 鏡頭”

我的選單功能則可以登錄多達 30 種您常用的選單項目。 3.0 型 180 度翻轉式 LCD 螢幕不只能在您眼前顯示畫面,還能讓您透過各種直覺化觸控操作,快速控制多種相機功能。 全像素讀取且無須進行像素合併的高解析度 4K 影片錄製、HDR 和 S-Log/S-Gamut 選項,及慢動作與快動作錄製,α6400 配備各種進階功能,支援您的影片創意。 Sony FE 90mm F2.8 Macro G OSS:代表全片幅機身用、微距、高階鏡頭、具備光學防手震。 Sony E 16-70mm F4 ZA OSS:代表 APSC 機身使用、有蔡司認證、具備光學防手震。

光圈全開或是略縮一點點,讓雙眼保持在焦平面上,建議不直重新構圖,您可以看到,只有眼睛是清楚的,景深已經淺到臉的邊緣在景深外了。 當然,你就是想要頂級器材那就是兩回事,像是拿著PRADA包包的人不用是模特兒,想吃魚翅不需要是美食家一樣。 單純「想要」高階相機,就算不懂也不會用,也是個很正常並且合理的理由,你賺的錢,你開心就好。 1.5x:所有索尼和尼康的非全幅數位單眼相機,賓得的新型數位單反(k-m、k-r和k-x等),還有柯尼卡美能達數位單反。

雖然就原廠鏡頭群看來,L-Mount 可能是原廠鏡頭最為缺乏的系統,但若考量到 Leica 與 Sigma 所推出的 L 接環鏡頭,那麼在定焦鏡部分仍能一戰。 值得一提的是,Panasonic 的 mm F4 變焦鏡擁有還不錯的放大倍率以及散景表現,是筆者認為四大系統中表現最傑出的 mm 鏡頭,不過 L-Mount 系統的缺點也很明顯。 各廠牌不同的接環(卡口)、鏡頭系統究竟差別在哪裡? 要拍出「淺景深」,主要有 3 個元素(教學請看這篇文章),其中「焦距」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全片幅 (Full-frame / FF) 的相機就是指其感光元件跟舊式的 35mm 菲林有著相同的大小:36 x 24mm,而 APS-C 格式的感光元件較小,只有大約 24 x 16mm,由此可見 FF 相機的分別主要在於其感光元件的大小。 除了已經板上釘釘的Canon、Sony之外,關於Nikon將推出APS-C畫幅微單的傳聞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更好的推力效率 1 提高自動對焦速度 60% 2,追蹤性能提升兩倍 2,讓追蹤更精確可靠。 高達 30 fps 3 的速度拍攝連續靜態影像時,能穩定地追蹤動態主體,並拍出流暢的高影格率影片。 高耗電在高度電子化的相機世代下,相比使用相位對焦與TTL式測光的DSLR,MILC進行參數調整與影像檢視完全依賴高耗電的背光螢幕(LCD)。 由於沒有光學取景器,即使是使用內建或外接的電子取景器,取景時也需要感光器件一直工作。

然而,如果您喜歡拍攝主體的特寫,或者您喜歡拍攝超廣角的圖像,那麼這確實會有區別。 畢竟,相機必須有足夠大的空間來容納感應器和其他東西! 在單反相機上,這還會影響到感應器前面的鏡子和頂部的五棱鏡或五角鏡的尺寸,這又會進一步增加尺寸和重量。 這就是為什麼與採用 APS-C apsc鏡頭 圖像感應器的相機相比,全片幅相機的輕巧程度是有限制的。 當您取下一些無反相機的鏡頭時,您可以立即看到圖像感應器。 當您把全片幅和 APS-C 無反相機並排放在一起時,其尺寸差異是相當明顯的。

若以 A7II 為 2400 萬畫素為例,當採用 APS-C 畫素記錄後,僅剩約 1000 萬畫素,明顯低於擁有 2400 萬畫素的 A6300 ,若你不是有放大、平面輸出的需求,就這點來看是沒有差別的。 Capture One Express 是一款榮獲獎項肯定的免費編輯軟體,能夠提供 RAW 資料製作、簡便的管理和強大的編輯工具。 購買 Capture One Pro ,不僅讓您獲得更多編輯工具,還能進行連線拍攝。 在體育賽事或其他主體會快速移動的場合,是否能捕捉關鍵的精彩時刻或錯失美好片刻,取決於能否持續對焦主體。 片幅,是讓你創作有更多的可能性,但不該限制了你的創意。

在數位單反相機上,圖像感應器在鏡子之後,但同樣適用。 您可以從機身選單為對焦鎖定按鈕指派其他功能以滿足拍攝需求。 apsc鏡頭 對焦模式切換可以在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之間即時切換,以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拍攝條件。

但這些同時有全幅產品又有APS-C產品的三巨頭,就是會讓你覺得「不夠用」或是「我想要更好」,一旦你入了他的坑,遲早得往全幅走。 在攝影機的領域裡,嚴格講起來,全幅的產品平均造價雖較高,但Super35的產品水準仍然是到位的,也就是說:片幅的差異在結果論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比如你今天拿FS7 II和FX6搭配,從操控性能到素材品質,都可以十分滿意。 可以透過轉接環,使用APS-C或全片幅的鏡頭,只是鏡頭的成像會被裁切,廣角鏡頭會變中焦段、中長焦會變長焦,等效焦段(在全幅機上的焦段)幾乎乘以2倍,例如:24mm的鏡頭會變成50mm的焦段。 apsc鏡頭 您可以從一台小小的 APS-C 相機系統開始,看看其運作情況,或者您也可以投資一台全片幅相機套件,以增長您的相機功能(並與之一起成長)。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