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遶境路線不可不看詳解

7月27日後,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佈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調降2021年至2022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二級警戒,另外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場所也有條件開放廟內參拜,其中中元普渡活動須保持社交距離和遵守人數限制,但不開放中元普渡福宴、平安宴、流水席。 自10月5日起,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宗教祭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 2015年(民國104年),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拍攝《台中迓媽祖》紀錄片,並紀錄台中市六個媽祖宮廟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其中第一個台中市無形文化資產片段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2011年(民國100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由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並舉辦授證儀式。 1987年(民國76年)10月,鎮瀾宮組團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媽祖成道一千週年紀念,再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祠(現今賢良港天后祖祠)參拜,迎回祖廟媽祖神像(現今紅色彩球的湄洲媽祖)來台,從此湄洲謁祖(刈火)進香開始恢復。 1984年(民國73年),《大甲媽祖回娘家》紀錄片放映,大甲媽祖在全國的知名度提升,讓一般民眾認為大甲媽祖往北港進香與「回娘家」畫上等號,因此起爭議。

  • 肉丸外皮軟Q,內餡包有中藥香氣的肉塊和筍丁,淋上獨特醬汁,味道層次豐富;另外超推豆腐肉湯,油豆腐裡塞滿帶有濃郁胡椒味的肉餡,也是標哥最愛。
  • 每年大甲鎮瀾宮帶著香火爐,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子廟回母廟進香也被稱為「回娘家」,而進香回來後則要遶境,也就是媽祖巡視管區的意思,並用靈力將地方居所淨化。
  • 1913年(日大正二年),當時因日本政府嚴禁與大安港廢港,大甲鎮瀾宮停頓湄洲謁祖進香;經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活動下,開始南下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之後逐漸有了「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北港進香」活動。
  • 而媽祖起駕當天剛好是大甲區分區減壓供水的最後一天,隨著大批信眾湧入,面臨的是廁所沖水、洗手的問題,呼籲民眾節約用水,並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

2018年9月28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8年3月31日,清晨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虎尾福安宮糖廠媽祖「願行千里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環島賜福」會香蒞臨大甲鎮瀾宮會香,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徒步參加西濱快速道路「大安段」通車典禮,結束後讓民眾稜轎腳,再徒步到台中市大安區的溫寮慶安宮、海墘和安宮、松雅保安宮、武曲里活動中心、大甲鎮瀾宮附設鎮瀾兒童家園,最後再回駕到大甲鎮瀾宮安座。 2017年10月1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6年10月21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2015年10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接駕豐原鎮清宮(大甲媽祖分靈)-慈聖天上聖母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三天兩夜徒步謁祖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媽祖平安護照祈福集章一日遊

寶光宮每一年出巡,均遵循天上聖母慈悲行願,弟子皆需走訪老人院、或者老人照護機構,今年度更首度行腳三家老人長照機構,包括台南合豐園、太子宮老人養護中心、台中敬馨養護機構,媽祖神轎親自走訪園區,由年輕弟子現場表演帶動氣氛,帶上平安符及信眾發心捐贈的加菜金及宮主田乃文為其祈福等活動,看到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者因此面露笑容或者含淚向媽祖祈福,場面感動現場眾人。 今年4月8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日非常特別,因為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要為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在大甲鎮瀾宮舉辦授證儀式,由文建會主任委員盛治仁頒發指定證書,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代表接受。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4月22日,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 每年元宵節,大甲鎮瀾宮會進行擲筊儀式,確認今年繞境時間,而繞境的路線上的主要宮廟是固定,唯經過的小宮廟略有差異。
  • 但自此年後,年年辦理,人數年年增加,陣容逐年擴大、參與的層面越來越廣,人員也不再侷限在大甲。
  • 媽祖繞境文化的起源歷史久遠 ,日治時期開始信眾原本是搭船到湄洲祖廟進香,甲午戰爭後,改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後來又改至新港奉天宮;不過,大甲鎮瀾宮宣稱北港媽祖與大甲媽祖弄錯,強調大甲媽祖比北港媽祖資歷深,而媽祖遶境去北港進香只是「回娘家」。
  • 她當年曾訪問多位60-80歲的地方耆老,往北港進香最普遍的說法是因甲午戰爭時局動盪,無法回到湄洲才改往北港,但未曾聽聞有往新港進香的說法。
  • 媽祖本名林默娘,誕辰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故媽祖繞進活動多半在媽祖生日前舉辦,並在生日之前回到廟中以保佑當地平安並讓居民前來祝賀與參拜。
  • 3、自清水沙鹿進入大甲市區,由中山路一段à左轉東安路à右轉興安路à左轉新政路à右轉大安港路à可至大甲體育場臨時停車場。

之後是由各地宮廟負責的頭香、貳香、叄香、贊香(各香頭具體成員於每年的元宵節宣布,並在遶境前協調後,之後每年再頒發聘書與每年的起駕典禮的現場送紅色的各香頭牌匾)。 此外還有鎮瀾宮醫療團、鎮瀾宮交通隊、鎮瀾宮令符組、鎮瀾宮誦經團、鎮瀾宮祭典組、鎮瀾宮受付組、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鎮瀾宮大甲媽志工隊、鎮瀾宮爆竹團等等。 2006年(民國95年)9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分批由台中港出發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7天6夜謁祖(刈火)進香,以小三通模式往返,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 大甲媽祖遶境該怎麼穿?

1987年,鎮瀾宮順利突破兩岸往來禁制,恭請媽祖回湄洲祖廟進香後,鎮瀾宮董監事有感於過去北港進香名稱,經常引起媒體誤解引發分靈爭議,遂於1988年停止往北港進香改道新港,同時易名為「遶境進香」,並取消「刈火」儀式,一直至今。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因此媽祖的遶境活動通常會在媽祖誕辰日之前舉辦。 2020年媽祖遶境活動因疫情延後,至於2021年則回到過往傳統,在請示過後確定於農曆2月28日,也就是國曆4月9日起駕,開始為期9天8夜的遶境活動。 遶境結束返家前,記得再次到大甲鎮瀾宮向媽祖參拜報備(俗稱落馬),告知媽祖準備回家,祈求保護一家平安。 進香旗又稱隨香旗,是廟方替隨香客隨神祇進香時所隨身攜帶的旗幟,主要的目的在於代表自己參與進香團活動的身分,同時也能祈請神祇護佑,宗教意義是代表媽祖會指派兵將隨行。

2019年6月2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接駕天津天后宮天津媽祖來台匯親遶境大甲市區及駐駕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2018年9月29日至2018年10月9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五十三莊遶境,前往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等地。 2017年10月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下午接駕湄洲媽祖祖廟的「2017年湄洲媽祖巡遊台灣」駐蹕大甲鎮瀾宮,遶境大甲市區後,晚上駐駕大甲鎮瀾宮安座。 2012年12月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前往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遶境,並恭迎祖廟大甲鎮瀾宮分靈鎮殿媽等神尊回基隆聖安宮安座。 起駕典禮:媽祖鑾轎在鎮瀾宮大殿被鎮瀾宮轎班人員抬起時,會在子時的時間(起駕日的晚上)「起駕」,出發前往新港遶境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民國111年)癸卯年遶境進香日程

12月1日起,依中華民國內政部防疫新制規定,取消室外全程配戴口罩及及取消宴席不得逐桌敬茶敬酒之宗教活動與宗教場所規定。 1980年(民國69年),因地方信眾自行扛大甲媽祖鑾轎,曾2次被「搶轎」到八卦山上,事後被大甲鎮瀾宮的轎班人員等工作人員抬回。 1984年起,由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鑾轎進到彰化市,都有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會協助派人護轎;直到2015年以後,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警力不扛娘傘與神轎,只在大甲媽祖鑾轎旁隨時有警力維安戒備。 其後彰化警方改派上百位警力部署在年年發生彰化縣彰化市民生路的民生地下道與週邊交通道路的去程與回程,進行交通管制與封閉道路等,俗稱「一級戰區」,防止鬥毆、推擠等搶轎衝突。 1962年(民國51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七天六夜新增為八天七夜,新增晚上駐駕彰化縣北斗奠安宮。 圖片來源:大甲鎮瀾宮FB粉絲團2022 壬寅年大甲媽祖遶境,確定於4/8(五)晚間11:00於大甲鎮瀾宮起駕,4/11(一)抵達新港奉天宮,於4/12(二)上午8:00舉行祝壽大典,4/17(日)回鑾安座於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原訂於三月之媽祖遶境,因肺炎疫情宣布延期,現在因為疫情穩定,預計本周四(11日)起駕,20日回鑾。 不過每日時間有可能因故延遲或提早,所以想要透過 GPS 了解大甲媽祖遶境路線以及現在地點,可以透過 App 或網頁查詢,教學請點此。 落馬:遶境結束返家前,記得再次到大甲鎮瀾宮向媽祖參拜報備(俗稱落馬),告知媽祖準備回家,祈求保護一家平安。 除了鹿港天后宮之外,位於彰化市永樂街上的另一座彰化天后宮,闢建於1748年,也是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因位在彰化城東門口,所以被稱為「內媽祖」。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祖遶境日期&路線

參加好幾年的老鳥都知道隨身要帶什麼,繞境沒有經驗的初體驗者以下就是繞境行李必備清單! 進香旗、毛巾、帽子、耳塞、口罩、雨衣、更換衣物(排汗衫、防風外套、內衣褲等)、藥品(酸痛貼布、酸痛噴劑、綠油精、普拿疼、感冒藥等)其它個人物品視自己的需求攜帶,畢竟要徒步走好幾天,盡量減輕包包重量,走起來才不會太負擔。 原因很簡單,就是「赴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往返不絕,晚間歇寓無不擁擠滿屋,誠恐有不肖匪徒假扮香客,乘機竊劫」。 這是指光緒13年的時候,赴北港進香的旅客來到大甲街人數變多,這些旅客「往返不絕」,去北港或從北港返程經過大甲的人都非常多,並且因為他們「歇寓」於大甲,負責巡守工作的許其棻怕這些往來絡繹不絕的進香客有不肖匪徒假扮,所以才留守大甲當地,無法應付知縣之要求。 回到歷史現場,這是光緒13年許其棻無法去縣屬監獄的解釋稟文,許其棻向知縣解釋是「赴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往返不絕」。 不過判讀這篇稟文的關鍵,根本不是北港進香四個字,反而是後面一句:「晚間歇寓無不擁擠滿屋,誠恐有不肖匪徒假扮香客,乘機竊劫,不可不防,故晝夜加意巡守。」這代表許其棻當時人還在大甲巡檢司,他得要克盡巡檢職責,巡守大甲,所以無法接受臨時出差,離開大甲,才會寫這篇稟文向知縣申覆。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本文原為洪瑩發、張智傑所寫〈從進香到遶境:戰後大甲媽祖進香路線的變遷〉一文,經民俗亂彈編輯整理後重新刊載,改寫時另參考:黃敦厚、洪瑩發著,《臺灣瘋媽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台北:博揚文化,2009年。 原本第三天凌晨從西螺出發、經吳厝後,應遶境虎尾鄉下地區,並經擇元堂等停駕點後,再前往土庫市區。 2003年,因虎尾天后宮邀請,改成遶境虎尾市區,停駕虎尾天后宮,才再前往土庫市區行程。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時間預定表:

2020年2月15日到2020年3月1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百年首度南巡前往高雄五甲龍成宮舉行雙媽祈福遶境大典。 每年起駕與回鑾,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大甲分局會管制交通,封閉大甲區部份道路,每年起駕與回鑾,大眾運輸的台鐵海線與台中市公路客運-大甲車站將加開班次及車次,疏運大量人潮(每年大約十幾萬人次以上參與)。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每年起駕日前三天舉辦「起駕宴」,宴請參與進香的團隊、工作人員及各駐駕宮廟在大甲體育場上開超過上百桌筵席(每年大約800至900桌以上)。 2014年起,主題以「集團婚禮」的方式,以每年舉辦「大甲媽嫁女兒」的活動,每年的報名限額是99對,象徵長長久久,但2017年增加21對名額讓有意參加的民眾在官方網站及Facebook粉絲專頁上公佈報名人數及費用等。

在科技產業工作的文組人,喜歡觀察路人,研究各類穿搭風格,熱愛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化。 當過美食編輯,喜歡各式新奇有趣的事物與食物,認為美食與旅遊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事物,透過食物是認識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澎湖媽祖齊聚一堂,邀請臺澎在地藝文團隊,輪番上陣、渾身解數,為四百年來首次會香,展演最獨特經典的藝文,相互交流、好戲連臺,座無虛席、驚豔全場。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祖遶境日程

除所屬團隊、單位憑造冊名單已開放發放申請外,4/8 起遶境進香期間仍有提供『疫苗3OK』識別證兌換服務,詳細時間、地點可參考下表。 今年活動配合防疫政策,全新規範工作人員全程需配戴口罩,且不鑽轎底、不搶轎。 每年元宵節,大甲鎮瀾宮會進行擲筊儀式,確認今年繞境時間,而繞境的路線上的主要宮廟是固定,唯經過的小宮廟略有差異。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到了彰化市民生地下道時,都會上演搶轎混戰的橋段,目的是為了讓大甲媽祖可以在當地停留久一點,賜福當地地方。

一般大甲媽祖繞境都有固定的進香時程,這次路線將會從 4/8 晚上 11 點於大甲起駕,並將持續共 9 天的行程;想進香的朋友不妨可以參考以下整理官方提供的時間表資訊。 疫苗識別證:將統一要求董監事、工作人員及所屬的香頭和團隊,都要完成三劑疫苗注射,才能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活動。 完成施打三劑疫苗,並下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提供其他疫苗證明,大甲鎮瀾宮會提供「疫苗3OK」的識別證,除了所屬團隊和單位會憑造冊名單發放外,隨行香客可攜帶小黃卡或疫苗施打憑證、身份証件,到特定地點主動索取。 大甲媽祖遶境是信眾一年一度期待的年度宗教盛事,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來回徒步約340公里,參加進香需注意的事項有什麼?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大甲媽祖 |2022媽祖繞境路線、行程全攻略

民間的說法,神明的靈力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需要重回祖廟分取香火,藉此增添靈力,把靈力重新帶回子廟裡。 每年大甲鎮瀾宮帶著香火爐,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子廟回母廟進香也被稱為「回娘家」,而進香回來後則要遶境,也就是媽祖巡視管區的意思,並用靈力將地方居所淨化。 文化部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將進香行程演變簡化成三部曲:一、清代往湄洲,屬非常態性活動,但文獻記載並不多。 1988年是改往新港第一年,大甲官方說詞開始調整,於是《大甲媽祖進香》(36、118頁)指出,因史料未說明,相關文獻也註明傳說而已,甚至推測起初「規模小,沒沒無聞」無人注意進香活動,自然在文獻史料上少有記載。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