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237大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Z1的建造开工与服役”对于纳粹德国海军是又一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因为正是自1934型驱逐舰开始,纳粹德国海军在驱逐舰建造上也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只能保有12艘800吨级驱逐舰”的限制,在一战结束后第一次开始建造大型舰队驱逐舰。 1934型设计标排1850吨,但试航时实际测量标排已经达到了2200余吨。 Z级驱逐舰指的是是二战前开始直至战争结束,由纳粹德国海军设计、建造、服役的所有驱逐舰的总称,包括实际下水服役的,也包括停留在计划阶段的。 z23 在驱逐舰方面,纳粹德国海军当时已建成大批新型驱逐舰,包括1934型驱逐舰(Z1-Z4)4艘,1934A型驱逐舰(Z5-Z16)12艘,1936型驱逐舰(Z17-Z22)6艘(共计22艘),而计划目标将在此基础上扩充驱逐舰至68艘。

z23

几乎所有Z驱的标准排水量都大于《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和法国的超级驱逐舰们近似,但除特殊设计的之外,她们绝大部分都是作为舰队驱逐舰使用。 另外需要注明的是:并非所有Z驱都拥有自己的舰名,从Z1到Z22都以一战德国海军军官命名,但战争爆发后,自第一艘1936A型驱逐舰Z23始,包括其在内及后所有Z驱都不再拥有自己的舰名,只以数字代称。 150mm主炮使本级舰的火力大幅加强,也使舰只尺寸与排水量进一步增长,满载排水量超过3500吨,但依然存在适航性与稳定性的问题,舰艏上浪严重,舰只在风浪中产生严重纵摇。

z23: Z23

5门150mm舰炮按1座双联炮塔+3座单装炮座的形式布置,不过此时双联炮塔的开发工作还未完成,加上生产进度延误,它们在完工时,双联装炮塔的位置上也只能安装单装炮座。 到1942年后,除了Z26和Z30外,其余各舰逐次安装双联装炮塔。 其中Z-28作为司令驱逐舰设计的,其后部有参谋们使用的甲板室,4门150mm炮分别安装在4座单装炮塔上,前2后2配置。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将德国海军纳入条约范围,从法理上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枷锁,德国也获得了52200吨的驱逐舰吨位额度。 为了尽可能多造驱逐舰,德国人采用了虚报吨位和纸面减重大法 ,例如1934型上报标准排水量为1625吨。 z23 但也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抗议——应该说纸面减重实际超重在这一时期是非常常见的行为。

于是后来的设计又恢复前型舰的128mm主炮,即1936B型。 z23 还开始研制搭载新型128mm高平两用炮的驱逐舰,即1936C型。 1938年11月-1940年4月,8艘1936年A型驱逐舰(Z23-Z30)相继开工。 1940年9月开始,1936A型相继开工,其中Mob意为“Mobilmachung”(动员),即战时动员驱逐舰,Mob型进行了一些小改动,主要是内部空间布局的变更,动力装置做了一些改进,舰艏炮塔座圈被抬高,以及一个更大的烟囱帽。 z23 z23 Mob型原计划建造12艘,为Z31-Z42,实际完工7艘(Z31-Z34,Z37-Z39)。

z23: Z23

Z35、Z36被挪到1936B型,Z40-Z42被挪到1938A型。 ,弹药育儿袋,单发手动填装,短程弹道抛射,俗称“手垃圾”的“德国神炮”,终于知道Z23防空效率满破只有85%的原因了。 z23 1936A型驱逐舰,又称Z-23级,和战时的1936A型一起被盟军称为纳尔维克型(Narvik)驱逐舰。 并且从Z23开始,往后的Z驱不再以一战时战死的德国海军军人名称命名,而单纯以型号作为名称。 首次活动、复刻活动、作战档案三者掉落可能会有差异,所以如果没列出作战档案掉落则表示作战档案中不掉落。

在二战爆发之时,德国海军已有21艘Z型驱逐舰(Z1-Z21)在役,战争中又有19艘(Z22-Z39;Z43)完工服役,有5艘(Z44-Z47;Z51)直到战争结束也未完工服役,还有一批计划舰未能投入建造。 该级驱逐舰的最大特点是——使用轻巡洋舰级别的150mm口径主炮,型号为Tbts KC/36或Tbts KC/36T,为48倍径。 主要原因是希望在同装备138.6mm口径火炮的法国超级驱逐舰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z23: Z23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z23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