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爺宮6大優勢

學者石萬壽指出這類三老爺信仰系統(鄭成功系統)廟宇之起源為府城鎮北坊的三老爺宮(朱、曹、魏),以及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主神朱王爺即是鄭成功。 然而《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一書則將鎮北坊三老爺宮與東門大人廟分開成兩個體系,指出原本東門大人廟的三府王爺信仰不像三老爺宮那樣,廟方原本便認為與鄭氏三代有密切關聯。 大員文化觀光協會在前理事長張明山的帶領下,對台南東區開始了一連串的文史資料蒐集與實地勘察,連年舉辦「東門大街——文化資產之旅」。

近期由於沿岸民生及工業廢水大量排入,造成該地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爺宮除了主祀的三老爺(三老爺公)之外,還供奉有保生大帝、三府王爺(朱、池、李)、太子爺、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等神祇。 與田厝水明殿、凹仔西安宮、車路墘保安宮、上崙崑崙宮有交陪關係。 今三老爺宮周邊早已不是昔日的河道,也沒有空地可讓大軍紮營,取而代之的是人聲鼎沸的早市及公有市場-鴨母寮菜市場。 在三老爺宮的西南方舊名為鴨母寮,早期德慶溪流經此地,因而有養鴨人家於此地養鴨。 1918年3月成立公有零售市場,名為「明治分市場」,1946年改為「光復市場」,2007年才稱為「鴨母寮市場」。

三老爺宮: 台南旅遊網

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一日大震災,廟宇倒塌,境眾遂集資改建為七包三進式宮廟,為當時永康上中里、長興、武定、廣儲等里鄉境規模最大的宮廟。 廟內文物有嘉慶二年左右香爐一只,另有石碑一為乾隆四十年之「嚴禁混墾蔦松埔暨洲北場廢地」石碑,二為民國六十七年石萬壽所撰「重興蔦松街三老爺宮碑記」。 三老爺宮社教中心旁兩株老榕亦有其來源,北株為民國八十六年自蔦松一街移植而來,南株樹幹間有石碑,為嘉慶四年「蔦松橋重脩碑記」。 三老爺宮開基於清康熙初期,為明鄭遺臣所建祠宇,祀朱王爺(鄭成功)。 鄭氏軍隊由禾寮港德慶溪(原三老爺宮前)登岸,曾駐軍於此,圍攻赤崁樓,致使荷蘭人投降。 鄭氏克台後,為反清復明,奔走國事,積勞成疾,來台一年即告別人間。

昭和8年,因日人開闢道路,廟宇被迫拆除,遂由時值董事李看、吳進生、李順成、曹榮華、李樵、陳三全、洪水、劉得、劉典、葉等、劉里等發起,鳩資擇地遷建於現址,至昭和10年竣工。 註:石萬壽〈臺灣府城的城防〉認為大西門南北由三協境與七合境防守,但謝奇峰《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指出舊籍並未明載大西門南北段對應的境名、七合境實指普濟殿的七角頭、三協境是二戰後與四聯境一同出現,且不包括風神廟。 石萬壽考察廟址原位於崙仔頂北側,又稱「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今台南一中附近,原為府城大廟,前後有三殿,列七寺八廟之一,道光以後實施聯境自衛制度,此廟為八協境的聯境主。 光緒年間,分府城內為五段,分設保甲局,其東段保甲局即設於此廟內。 約於大灣路942巷一帶位置永康區、仁德區長度14.4 km(8.9 mi)三爺宮溪,舊稱三爺溪或三老爺宮溪,為二仁溪的一條支流,流經臺南市永康區及仁德區,名稱取自三甲三爺宮。

三老爺宮: 三老爺宮

至康熙廿二年(西元1683年)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征台,嗣子鄭克塽降清,里民為避隱清官面目,而將國姓爺改尊奉為朱王爺,繼續崇奉。 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境內三老爺街,安祿境街及鴨母寮街等里民合力捐建擴大廟宇延襲至今。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韋旭到此廟會勘,對其數度遷移、但保有完整的蜘蛛網狀藻井感到驚奇,說這類藻井若拆遷非常不易,成功重組機率微乎其微,也表達該廟歷史悠久,可是並無任何管委會相關組織,希望廟方先儘速完成組織程序,讓後續政府盡力協助,來重現過往風華。

而三老爺宮顧問楊老煩也證實,聽聞保西代天府(今歸仁鄉大廟村)神明甚為靈驗,遂前往分香奉祀而建,且早年均往歸仁鄉大人廟進香的說法。 乾隆40年(1775),時為小橋、烏鬼橋、蔦松、大路口、竹林前、竹林內、大洲、車行、蜈蜞潭、篦麻園、角秀庄捐金重修,可知昔日蔦松三老爺宮所轄範圍除內武定里以內的庄頭外,尚轄舊制永康上中里與廣儲西里的部份庄頭。 乾隆40年重修改建後,更為當時永康上中里、長興、武定、廣儲等里境內規模最大的宮廟。

此後,三老爺宮於同治元年因地震坍毀,境眾集資重建,規模縮小為龍虎井式加左右護龍的建築。 民國65年改建為北方恭殿式建築,面向亦由朝南改為向西(原寺廟位置現為「永康市蔦松里三老爺宮社教中心」),並增鐘鼓樓,民國90年再次重修、增建太歲殿,直至今日。 東門大人廟的三府千歲(王爺)信仰,不同與民間常見的王爺信仰、五府千歲截然不同,稱為為「三王信仰」或稱「三老爺信仰」。

三老爺宮

《永康的歷史遺跡與民間信仰文化》一書寫說,石萬壽教授之研究是在追溯回源頭的東門大人廟後,認為該廟與鎮北坊(禾寮港)三老爺宮雖然主神姓氏有別,但都有供奉「朱王爺」(認為即鄭成功)。 並認為另外兩位王爺的姓氏會因地而異,選擇各地駐守將領或代號。 並認為三老爺信仰皆無王船王醮,異於一般王爺廟宇而將朱王爺認定是鄭成功。

三老爺宮

但如今廟裡的門神和壁畫薰黑,難以辨識其原貌,樑柱蛀蝕嚴重。 台南市議員蔡旺詮決向台南市政府爭取,讓大人廟列入古蹟,期能妥善維護。 清治臺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地圖八協境東門大人廟,又稱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昔日府城八協境之主廟,主祀朱、池、李三王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東門里的王爺廟。 ​三老爺宮為蔦松庄廟,主祀三老爺即朱、曹、魏王爺,一般人都認為是清朝時百姓為避諱不直接稱呼鄭成功所採取的一種變通權宜之計。 康熙五十六年由保西里大人廟(歸仁鄉大廟村)分香奉祀而建。

廟方與信徒們聽此,因而有意成立組織,以便市府爭取相關經費修繕。 清乾隆十五年,境內三老爺街、安祿境街、鴨母寮街等里民共同捐資擴建廟宇;三老爺宮除了奉祀朱、曹、魏三位王爺與玄天上帝外,尚祀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爺公、以及馬府千歲。 馬府千歲信仰一樣很多元,在台南地區有奉祀玄天上帝的廟宇多半都會配祀馬府千歲,如開基靈佑宮、佛頭港崇福宮,而三老爺宮之所以會奉祀馬府千歲是奉代天巡狩之命。 三爺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三老爺相傳乃自歸仁鄉大人廟代天府迎回香火,供奉於原廟址(今保安村仁德農會倉庫附近),乾隆16年(1751),雕塑三老爺金身,嘉慶4年(1799),總總理蔡日葵等倡議重建。 道光2年(1822)境內流行瘟疫,車路墘庄信徒發起恭迎山頭社(又名許丹坑)大道公廟(位於今大甲庄北邊)保生大帝神像到宮內供奉,助主祀三老爺掃除瘟疫,瘟疫始告滅絕。 大正12年,地方人士李看、洪大謨、李順成、林天池等發起捐資修繕,刷新廟貌。

三老爺宮主祀三老爺,據相良吉哉《台南州寺廟名鑑》之記載,乃創建於康熙56年,由蔦松、蜈蜞潭兩庄頭醵金創建。 而據〈三老爺宮沿革〉記載,三老爺宮之創建乃因感念鄭成功開台之功,因而奉建三老爺宮。 然根據民國52年謝石城、陳清誥《臺南縣市寺廟大觀》所載,三老爺係由歸仁鄉大人廟分香火來雕塑金身奉祀,昔時每年均往該處進香。

三老爺宮

本廟創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嘉慶十二年(1807)王得祿、王叔等人捐修。

  • 而三老爺宮顧問楊老煩也證實,聽聞保西代天府(今歸仁鄉大廟村)神明甚為靈驗,遂前往分香奉祀而建,且早年均往歸仁鄉大人廟進香的說法。
  • 本廟創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嘉慶十二年(1807)王得祿、王叔等人捐修。
  • 三爺宮除了主祀的三老爺(三老爺公)之外,還供奉有保生大帝、三府王爺(朱、池、李)、太子爺、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等神祇。
  • 清治臺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地圖八協境東門大人廟,又稱東安坊崙仔頂大人廟,昔日府城八協境之主廟,主祀朱、池、李三王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東門里的王爺廟。

要來三老爺宮,可以從成功路上的牌樓進入裕民街,感受一下傳統市場的活力,或從昔日的三老爺街(裕民街84巷)進入,感受一下尖山的地勢及小巷的靜謐。 本宮開基於清康熙初葉,明朝遺臣所建祠宇,祀朱王爺,而朱王爺即開台延平郡王鄭國姓是也。 在裕民街86號,廟域面積約100坪,廟房建築80坪,主祀三老爺(朱王爺、曹王爺、魏王爺)三尊。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