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坑2024懶人包!(小編推薦)

走個半天,體力消耗得所餘無幾,才終於踏上純陽峰,路線難度絕對提升了N倍。 當然,如果想減低難度,純粹想挑戰一下九龍坑山,也可以早早選擇經流水響水塘,以流水響村為終點離開。 最高點九龍坑山 難度6級 [中級路線] 短評一段又接一段的梯級,徐徐地拾級而上,沿途鳥語花香,但掩蓋不了長長的石屎梯級帶來的厭悶感覺。 山上景觀逐漸開揚,可飽覽大埔以及八仙嶺一帶景色。 及後經衛徑前往流水響水塘,欣賞恬靜的湖水山色,最寫意不過。 找個自己覺得舒服的節奏把這段天梯走完,下降途中會經過設有標高柱的玉秀峰,可清楚看到對面不遠的大刀屻。

2018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為配合歌手何韻詩於香港科學園大廣場舉行《On The Pulse Of 我們正在》演唱會,活動結束後增設由科學園前往觀塘碼頭的特別服務。 此路線之北行終點雖然位處北區,但在路線籌劃的過程中並無諮詢北區區議會,路線牌亦顯示為「大埔(九龍坑)」。 由於此路線需要在北區範圍停泊,待至開車時間駛往九龍坑接載乘客,因此北區區議會曾提出此路線順道接載和興村與何家園乘客。

九龍坑: 衛奕信徑在1996年啟用,今年是她的25周年,以下有其他衛徑路線介紹:

流水響水塘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遠足設施完善,附近有多條行山徑,例如流水響郊遊徑及衛奕信徑。 行山到其他地方落山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跟大部分遊人迫在迴旋處等小巴離開。 龍山隧道,香港隧道之一,香園圍公路一段,喺新界北部,橫越龍山而名,英文寫Lung Shan Tunnel。 隧道由西南向東北行,長四千八百米,係香港公路隧道之中,陸上至長。 地龍穿過龍山之後,再穿過流水響,再穿過丹竹坑,先至去到萊洞。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九龍坑山不算輕鬆亦無補給點,石級一段接一段,不負天梯之名。 但景色多變又有芒草及蝴蝶,鄰近市區更是一大優點。 如不是執意緊隨衛奕信徑,以交通及等車時間加上難度而言,在九龍坑山經鳳園離開較衛徑輕鬆快捷。 鳳凰山嘅天梯樓級出名高所謂「天梯」,就係指一啲好多樓梯,好險要嘅山路,而且高度要有番咁上下,好似登天一樣。

九龍坑: 九龍坑

配水庫旁邊有一條明顯版行山人士開闢出來的小徑,小徑沿著配水庫的外邊伸延出去。 穿過配水庫後就是上山路徑,龍山不是熱門行山路徑,本來沒有遠足路線,只是有前人行過時留下絮帶用作指路。 即使是絲帶路線,也不用怕會迷路,因為路線也算明顯易找。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起點位於大埔大美督,終點在新娘潭自然教育徑附近。 全長4.4公里,從仙姑峰可逆走這段教育徑前往大美督,需時約30分鐘。 由粉嶺港鐵站乘搭52B小巴前往「鶴藪圍」下車,沿鶴藪道步行至鶴藪水塘水壩。

九龍坑

在古道上,1925年,有客籍人士在合雲山腰建立「盤王古廟」,供奉香港唯一的盤古大王,並祀觀音、華佗、譚公和惠東石門山眾仙姐。 當年廟姑為善信祈福問卜,診病施藥,香火鼎盛。 但是隨着時日變遷,古道人迹漸稀,廟宇故趨沉寂,幸好近年在村民及善信努力下,成立重修委員會,古廟重拾靈光。 相對於新界其他原居民鄉村來說,九龍坑村的立村較遲,約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當時祖輩已落籍新界的村民,有李、陳、彭、徐、王等姓氏,先後遷到這裏。 其中陳氏是從九龍坑村後山的流水響雲山下古村遷來,他們祖籍五華大嶺背,由於雲山下水源和耕地貧瘠,他們再遷現址,與李姓等共建圍村。

九龍坑: 九龍坑山景點3︰鳳園保育區

這次龍山、流水響的行山路線全長7.7公里,行了約4個半小時,若果打算在龍山或水塘留耐一點打卡的話,預算5小時為佳。 在九龍坑村,有間士多,大家落山後可以馬上買汽水飲。 在士多對面就是小巴站,可以乘25B小巴回大埔,途經太和港鐵站。 路線簡介:在流水響水塘往桔仔山坳進發,流水橋前的路口就有清晰的指示牌,橫過龍山橋,沿樹蔭下的平緩山徑而走,十分舒適,途中會經過流水響營地。 隨皇后山邨及山麗苑入伙,附近交通配套愈來愈完善。 行山人士如果不想在迴旋處等小巴的話,可以繼續沿流水響道行,落斜後留意左邊的路口,轉入布格仔路行,經過公廁,再轉上山麗苑,前往龍馬路的巴士站及小巴站。

九龍坑山是鄰近市區行山路線,太和站A出口入太和廣場,左轉再右轉落電梯。 九龍坑 巴士總站左轉沿寶雅路到十字路口,過左邊紅綠燈後,越右邊紅綠燈順大埔公路大窩段前行。 經公廁後左轉,紅磚屋前為登九龍坑山天梯的入口。 大埔頭到九龍坑山頂,中途經過最少5個涼亭,不用急於登頂。 初段左面可見許冠傑曾居住的低密度住宅康樂園及土炮製的傻人樂園。 此路線九龍坑總站沒有充足位置給予巴士停泊,用車在開出前停泊在和興路「和興村」站等候,直至接近編定時間才駛往九龍坑載客。

九龍坑: 九龍坑老圍(小巴總站)

龍山有5頂,群峰並立,矯若遊龍,故而得名,有堪輿學家稱為「五朵芙蓉」,而龍山頂就是龍山最高的山峰。 大約上了25分鐘,終於見到龍山的三角測量站。 不過,這個並非龍山的最高點,這個是龍山的副峰大嶺,高360米。 這個三角測量站內有乾坤,建於一座英軍荒廢偵察堡之上。

  • 後半程全都是落山,少許上斜也沒有,路況平坦易走。
  • 先左走至沙羅洞村一走,後返回剛才路口直往馬路。
  • 不過,流水響水塘交通不太方便,因為只有一線綠色小巴來往粉嶺市中心、流水響及鶴藪水塘。
  • 作為74X線之特別班次,74D線每天早上繁忙時間過後提供服務,以大窩西支路和白石角往返東九龍的乘客為主要服務對象,補充主路線服務範圍之不足。
  • 有指登上九龍坑山的天梯約有1,500級,比屯門九逕山少一點,但於山腰仰望延綿上山的長梯倒氣勢更強,皆因此梯沿山脊綫走,無樹遮陰,晴朗天下注意防曬。
  • 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著名天梯之一,由入口到休憩設施為1214級,玉秀峰至九龍坑山956級,未計算天然山徑及斜路已最少行2170級樓梯。

上山當日是復活節長假期的最後一天,驕陽似火,下午一時冒著三十度高溫,跑上一座沒有大樹的小山,也不是說笑。 龍山雖不高,但是上山的路也頗為陡峭,基本上沒有平坦的位置可供休息回氣,也沒有一棵高大樹木讓你乘涼遮陰。 上行到約500米高的山脊,路段變得平坦易走。

九龍坑: > 香港好去處搜尋

此路線間中出現富豪B9TL 12米(AVBWU)特見。 此路線北行班次用車到達九龍坑(北行站)後,會私牌到和興路的「和興村」站待命,直至接近編定時間才駛回「九龍坑」南行站載客。 九龍坑 若然跟我一樣,心癢癢想上山走一趟,但又只有一個早上的時間的話,就可選擇走8km至10km較短的路線。

2010年代,港鐵沙中綫及觀塘綫延綫於老龍坑的前山谷道邨原址興建車站及上蓋物業綜合發展,並將車站命名為何文田站。 我們早前都試過行孖崗山和九徑山時,中途折返,或因天氣太熱,或因狀態欠佳。 若果有朋友打算走這些天梯的話,記得量力而為,也要做好準備功夫哦。 看似又悶又辛苦的路程,然而在香港的行山日常中,「天梯」總是很常見的元素。 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上去,作為提昇行山水平的修煉。

九龍坑: 大埔屏風山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這段山路崎嶇,落得幾急,十分狹窄,兩旁草叢茂密,但路胚還算清晰,只要望住水塘落山就沒有錯。 路況方面,大多是乾泥面,亦有些大石,部分位置有點滑,有點難行,建議大家穿行山鞋。 往東北望去,尚有座高一點的山頭,沿山脊小路行上去,便登上371米高的龍山頂。

九龍坑

由小巴落車的位置,沿馬路行到入水塘,以至水塘四周,都是沒有士多及小食亭的,請行山人士上小巴前,在粉嶺買齊所需糧水。 有時會有村民在馬路旁擺檔,出售飲料、豆腐花及農作物。 流水響水塘有一個正式公廁,位於流水響道盡頭附近。 繼續上山,走過上斜泥路便來到一小山頂,有人於石上寫了「玉秀峰」字樣。 此處289.7米高,官方稱此處為康樂園,估計玉秀峰為大眾俗稱。 休息一會後,漫長的樓梯大挑戰就開始了,上了不知多少級樓梯後,終於來到下一個休息點,有涼亭坐椅、甚至腳底石春路。

九龍坑: 九龍坑新圍 近期成交

難度方面,龍山雖然是非官方路線而且支路不少,但路徑清晰,方向明確。 而路線沿途都無樹遮蔭,而且下降至流水響的下山路坡度頗斜,而且多為浮沙碎石路,整體難度不低。 前半段上落龍山的並非官方鋪設的行山徑,沿途沒有任何指示牌,路面崎嶇又少樹蔭,所以技術需求給予3.5星,不宜新手嘗試。 上落龍山都幾辛苦,中途沒有補給,行程最高點有371米,所以體力需求亦有3星。 不過,落到流水響水塘後,接行郊遊徑及軍車路就輕鬆簡單,所以這條路線算是先苦後甜。 由龍山頂起計,行了1小時15分鐘,經過簡陋的旱廁,終於落到流水響水塘的燒烤場。

之後近兩公里全是軍車路,以落斜為主,行多40分鐘就落到九龍坑村;途中會經過兩個荒廢的軍事設施,分別是軍營及彈藥庫,與龍山上的偵察堡同屬一條防線。 在龍山頂的山徑下,隱藏住另一座英軍偵察堡,其石屎頂部已成山徑的一部分。 據香港軍事研究者葉榕的著作指,英軍在上世紀30年代興建這一帶的防線,以防敵軍從深圳南下,而在龍山的山脊上,幾座偵察堡一字排開,每個隔數十米。 不過,日本在二戰侵略香港時,英軍很快就南撤,所以這一帶沒有留下戰爭遺跡。 在樹叢的位置,可以望住粉嶺的景色,但行上一點,風景截然不同,可以俯瞰九龍坑的谷地,粉嶺公路及東鐵沿谷地蜿蜒而去,極目遠望,可見康樂園及林村,還隱約看到大帽山頂。 九龍坑山舊稱合雲山,因村民常見山與雲彼此相合,故有此名。

九龍坑: 九龍坑新圍 位置地圖

先左走至沙羅洞村一走,後返回剛才路口直往馬路。 沿路而走不多久右踏水泥梯級至鳳園(沿馬路亦可不經鳳園直達汀角路,時間相約),再循車路直出汀角路。 九龍坑山又名雲山,位於新界東北與北部之間,高海拔440米,因山麓西部的九龍坑而得名。

九龍坑: 西貢東洋山

再向黃嶺進發,站在600米的山麓上,可欣賞大埔、船灣海、吐露港等一帶的景色。 九龍坑 經過犁壁山便看到連綿青翠的八仙嶺各峰,用意志戰勝八仙嶺,每到一個峰頂便會看見山上刻有峰名的木版,這已是對遊人最大的鼓勵。 從九龍坑山緩緩下山,或乘車從鶴藪水塘出發,繞過水塘後上屏風山,這部分可算是全段最陡斜和難走的路,但切忌過份急進,緊記以平緩速度前進,偶而觀望四周一片翠綠,感受大自然氣息。 前段山徑都是以梯級為主,間中有平路,行一段路之後都會有涼亭。

九龍坑: 大埔九龍坑山

到訪當日不少遊人前來野餐、拍照、放狗、跑步,大家都珍惜長假期最後的溫暖陽光。 九龍坑 不過,流水響水塘交通不太方便,因為只有一線綠色小巴來往粉嶺市中心、流水響及鶴藪水塘。 當小巴由鶴藪水塘開出時已經滿座,於流水響水塘離開的朋友只能痴痴的等,又或者沿馬路步行約半小時至沙頭角公路坐巴士離開。

九龍坑: 龍山隧道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九龍坑 我從流水響水塘出發,經郊遊徑,邁步登上九龍坑山頂。 流水響未改建成水塘前,是一處水潭,有文獻說,此潭於春夏有飛瀑聲,於秋冬則有琤琮水響,四季皆聞水聲,故有流水響一名。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