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宮5大優勢

清代,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心。 富美宫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水巷末端,临晋江下游富美渡头,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主祀西汉名臣萧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二十四尊,清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移建于现址。 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富美宫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分灵遍及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其中仅台湾就多达2000余处。 “關蕭二夫子皆大漢忠勳,英靈顯赫”之句,可見因奉關聖才有“武聖殿”之設,而蕭太傅有漢代儒宗之讚譽,故奉在同一殿堂,稱“關蕭二夫子”也合乎情理的,雖“香火增新”,但蕭太傅仍為本宮主神。 且轄有眾多王爺,為不改變故有性質,又有“蕭王府行宮”之稱,這種同一廟宇,同一神明,兩種稱謂的現象。 翌年政令准許可與祖籍互通信息,即以先民口傳地名函探,竟蒙回音,己巳年已醉仙謁祖進香團登上泉州,承該董事會暨地方人式夾道熱烈歡迎持續三年。

富美宮

主祀西漢名臣蕭望之(蕭王爺),配祀文武尊王張巡、許遠和二十四司,被稱為“泉郡王爺廟總攝司”,其殿內殿外的木雕、石雕均甚精美。 富美宮蕭王爺的分靈遍及閩南、台灣、港澳、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其中單台灣就多達2000餘處。 光緒辛巳年(1881)里人鑑於官瀕臨江畔,屢遭洪水淹沒,於是發起擇地重建於現址,規模比以往略有擴大。 重建後,本官供奉以蕭太傅為主神,配祀廿四司,還奉祀文武尊王,蘇、柳、李三夫人。 蕭(望之)太傅生前是我國西漢時一代懦宗,歷位將相、功標麟閣,被害歿後“天子追念堂之不忘,每歲時遣使祠祭望之冢”(《前漢書》),因江大傅的高風亮節精神,深受人民所敬重。

富美宮: 富美宮簡介

主祀西漢名臣太傅蕭望之,泉人稱蕭太傅為“後武尾阿爺公”;配祀文武尊王及康王爺等王爺二十四尊,旁有夫人宮。 富美宮主祀蕭府王爺,據傳兩百多年是由潯海施姓先祖自福建泉州晉江迎請來台,起初供奉於民宅,由於地方上發生大地震,人心惶惶,遂求施家允許大家一起膜拜蕭王爺祈求平安、消災解厄,並組成爐主制,每年擲筊選爐主,在各爐主家祭壇輪祀,因而成為宮後地區的角頭神明。 民國62年購地於鹿港順興里復興路上的,於民國64年興建完成,民國86年進行重修,十幾年來又發生地磚龜裂、屋頂漏水等毀損,再度由眾善信捐資整修,98年十二月重修完成入火安座。 臺灣新竹市北區南寮里東大路三段708巷6號主神三府王爺建立时间1796年(嘉慶元年)地圖塹港富美宮,舊稱:三王宮、三王爺宮,前身建於北寮(後因洪水遷址於南寮現址),祖廟為位於福建省鯉城區的泉郡富美宮;後於民國35年10月將其正式登記為富美宮。 本宮供奉我國西漢名臣蕭(望之)太傅,俗稱蕭阿爺,白鬃公。

富美宮

這次重修耗巨資、聘名師巧匠、精雕細琢、建築之精美冠泉州同類廟宇,舉人曾振仲等名士為本宮撰寫多副楹聯、匾額。 民國年間,臺灣雲林縣聚安宮、嘉義縣東石先天宮等到泉州富美宮參拜,帶回祖廟所贈“威鎮麥津”、“靈照東石”等牌匾,今仍高懸廟中。 1990年,回祖廟謁祖參拜的雲林光大寮聚寶宮、臺北三重市靈聖宮、彰化白沙坑富美宮等,還在祖廟旁捐建接待樓。

富美宮原本是西元1796年所創建的一座小廟為塹港富美宮,廟中供奉的蕭、潘與郭姓三位王爺,是由福建泉州後尾神舫漂流至塹港北寮,後因風災肆虐小廟遭摧毀,現在的富美廟創建於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時大幅修建擴大廟宇,經過十二年的時間,四層樓397坪的修建工程完成。 富美宮三位王爺神威顯赫,新竹地區有眾多的信眾,現今的富美宮一樓為地方老人會館,二樓主祀三位王爺,配祀七府王爺與福德正神,三樓供奉三聖佛祖、註生娘娘與天上聖母,最高層四樓則是供奉玉皇大帝。 每逢災患之年,均舉辦大型醮會,按例送王船往晉江順流出海。 王爺船仿民船體型,又稱“彩船”,載重在十頓以上。

富美宮: 富美宮及蕭太傅的典故(大陸泉州歷史網記載)

故擇為本宮主神,蕭太傅信仰自本宮發祥之後,英靈顯赫、香火日盛、慕名前來分香的,由近而遺遍於各地。 且隨着泉州先民移居海外謀生,蕭太傅信仰也同時傳人台灣和東南亞各地。 萧(望之)太傅生前是我国西汉时一代懦宗,历位将相、功标麟阁,被害殁后“天子追念堂之不忘,每岁时遣使祠祭望之冢”(《前汉书》),因江大傅的高风亮节精神,深受人民所敬重。 故择为本宫主神,萧太傅信仰自本宫发祥之后,英灵显赫、香火日盛、慕名前来分香的,由近而遗遍于各地。 且随着泉州先民移居海外谋生,萧太傅信仰也同时传人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特别是瘟疫的肆虐,人们为抗御灾祸、摆脱恶境,以求生存,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供奉保护神、岁时典祭、企求神灵保境安民。

主祀西汉名臣萧望之(萧王爷),配祀文武尊王张巡、许远和二十四司,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其殿内殿外的木雕、石雕均甚精美。 富美宫萧王爷的分灵遍及闽南、台湾、港澳、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其中单台湾就多达2000余处。 民国廿三年(1934),地方绅商再倡修,为扩大场所、里人李德矮自愿献出房地。 这次重修耗巨资、聘名师巧匠、精雕细琢、建筑之精美冠泉州同类庙宇,举人曾振仲等名士为本宫撰写多副楹联、匾额。

告慰先民謁祖尋根未竟宿願,念王爺神靈浩蕩,護佑有加,先民拓荒繁衍,誌碑記傳永垂嗣裔。 寺廟在建造或重修完成後,會擇日舉行慶成建醮法會,其中的「安龍奠土科儀」,即是一般所說的「安龍送虎」;「安龍儀式」是因建築物重建或整修會擾動龍神,所以必須祭典重新安置龍神。 而所謂的「安龍儀式」中,需用白米排出龍頭、龍身、龍爪、龍尾等一條米龍,並用生鴨蛋繪出龍目,以兩碗相對作為龍嘴,以湯匙作為龍耳,以大壽金摺為龍角,以香枝折為龍鬚,龍身插上錢幣作為龍鱗。

如高雄市旗津區天鳳宮的吳王爺就是從晉江潘經鄉分靈的;台南縣將軍鄉保濟宮的池王爺來自石獅大侖村;嘉義縣東石鄉連天宮的何王爺來自晉江長市鄉白石堡;台南縣福安宮的吳王爺來自泉州錫坑村等。 乾隆間《重修臺灣府志•卷13•風俗》載:“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取送瘟之義也,附郭鄉村皆然。 境內之人鳩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延道士設醮。 ……跪送酒食既畢,將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財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 光绪辛巳年(1881)里人鉴于官濒临江畔,屡遭洪水淹没,于是发起择地重建于现址,规模比以往略有扩大。

船上設有神壇,置奉神明,配有大牌、涼傘、兵器、樂隊和各種生活用品、藥材,以及活公羊、公雞等,裝飾威嚴。 因泉州與臺灣僅一衣帶水之隔,這些王爺船大多漂抵臺灣沿海,被當地村民恭迎前去奉祀。 因此,富美宮便成為閩台王爺信仰的發祥地之一,蕭太傅也成為臺灣泉州籍移民的保護神。 富美宮組織的“放王爺船”活動,不僅吸引了泉州地區其他王爺廟參與,也吸引了來自臺灣鄉村廟宇的參與。 亦稱“蕭阿爺廟”,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後武尾”古富美渡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清•道光辛巳(1821年)重修。

新竹市南寮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富美宮將於12月7日至12日盛大舉行五朝酬恩圓醮大典,市長林智堅7日首日科儀前往富美宮向蕭、潘、郭三府王爺及眾神佛參早香致意,感念王爺百年來對南寮地方的護佑,也虔誠祈求市民幸福喜樂、市政順利穩定,並預祝圓醮大典順利圓滿。 重建期間,當時管委會主委許銀城先生兼任重建委員會主委,直至民國79年(1990),建廟工程已歷經十載,但許主委自身事業正值拓展之際,故無法再繼續兼任並辭卻主委職務,此時避免延誤廟務運作及建廟之工程,經管委會之研議後,決定重新改組,並於王爺案前焚香擲筊問筶;奉王爺聖示由得聖筊數最多之張福來先生,接任主委職務。 民國廿三年(1934),地方紳商再倡修,為擴大場所、里人李德矮自願獻出房地。

王爺自渡台以會員組織,由爐主輪流奉祀,每年農曆五月十七日千秋慶典,會員相聚。 二次大戰期間兵荒馬亂,王爺蒙塵神像斑剝,神器古物盡失,己酉年王銅等熱心信徒集資塑修神像,會員年增,庚申年扶乩,神威重振,民國七十(辛酉)年倡議覓地建宮,逐組籌建委員會,承八方善信捐助,使具規模,仰神州重光,進香謁阻,馨香萬世焉。 富美宮奉祀蕭府千歲乃清乾隆年間,先民移墾本地,為護佑海上浪靜一帆風順及渡台後精神,信仰之依托,由福建泉州惠安縣後富尾祖宮(富美宮)祈求分靈迎奉神像隨船遠渡。 先民於清乾隆年間渡台墾荒為求海上風平浪靜由福建泉州富美宮迎奉蕭府千歲隨船馳居本地籍,始以神明會組織,欲建廟安奉卻力不從心,每年千秋日由爐主函邀會員聚首福食,會員家宅當年添獲麟兒者奉獻新丁龜分贈會員,即以平安飾物回贈祝頌之,範例延續至今未間斷。 新竹市南寮地區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富美宮將於12月7日至12日(農曆11月初一至初六)盛大舉行五朝酬恩圓醮大典,新竹市長林智堅於今(7)日首日科儀前往富美宮向蕭、潘、郭三府王爺及眾神佛參早香致意,感念王爺百年來對南寮地方的護佑,也虔誠祈求市民幸福喜樂、市政順利穩定,並預祝圓醮大典順利圓滿。

蕭望之是漢代的著名儒家之一,為官清正,忠君愛民,剛正不阿,又是孝子,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 《前漢書•卷78•蕭望之傳》謂:“字長傳,東海蘭陵人……家世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京師諸儒稱述焉……(宣帝疾篤)詔以丞相禦史前將軍望之傅(漢元帝)。 泉州何時供奉他為神,史無可稽,應是隨早期中原移民入泉的。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 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而得名。 明代永乐三(1405)年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远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客人之用。

據清道光辛巳年(1821)立的《重建谷旋富美境武聖殿蕭王府行宮》碑(被火焚過文字不清)刻,雖系記載重建時的收支情況,但碑額用“武聖殿蕭王府行宮”之稱。 對“武聖殿”由來,經查證,此乃於嘉慶年間,本宮普供奉關聖夫子之故,據道光版本《蕭夫子籤譜》載郡人曾炳查所摸序言中有:“昭代嘉慶年間總巡天下降神於城南富美武聖殿……至令香火增新”。 明代中後期,泉州曾因屢遭各種災害,特別是瘟疫的肆虐,人們為抗禦災禍、擺脱惡境,以求生存,於是民間紛紛建立小祠,供奉保護神、歲時典祭、企求神靈保境安民。 在沿江沿海地帶所設的小祠則多奉祀“王爺”,認為王爺有賞善罰惡,司瘟驅疫,降災賜福的職能。 己未年應邀三載赴梧棲富美宮,龍井福田公,鹿港富美宮,和美慶安宮等地遶境參香。 信徒遽增,為連繫捷便借廖田宅設宮,自文德宮奉回寄祀神祇回鎮,香火亦趨旺盛,至此倡議建廟者眾,在資金無著之下擇定現址,王爺親自奠基,即行組織籌建暨管理委員會,各司其職客盡艱辛,端賴神威靈赫、神蹟屢顯,雖遭諸多挫折終竟克服資金短絀建廟進度緩慢,丁卯年神殿竣工,六月二十五日擇吉安座慶典,遂後興建前殿,九龍池,側殿等。

  • 王爺自渡台以會員組織,由爐主輪流奉祀,每年農曆五月十七日千秋慶典,會員相聚。
  • 重建期間,當時管委會主委許銀城先生兼任重建委員會主委,直至民國79年(1990),建廟工程已歷經十載,但許主委自身事業正值拓展之際,故無法再繼續兼任並辭卻主委職務,此時避免延誤廟務運作及建廟之工程,經管委會之研議後,決定重新改組,並於王爺案前焚香擲筊問筶;奉王爺聖示由得聖筊數最多之張福來先生,接任主委職務。
  • 且轄有眾多王爺,為不改變故有性質,又有“蕭王府行宮”之稱,這種同一廟宇,同一神明,兩種稱謂的現象。
  •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頭之一。
  • 富美宮在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南門水巷末端,臨晉江下游富美渡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主祀西漢名臣蕭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清光緒辛巳年(公元1881年)移建於現址。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