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納石板屋必看攻略

津山觀光休閒農園距離多納部落約9.38公里。 津山觀光休閒農園位在大津瀑布的山腳下,是一個風景優雅靈氣充滿的地點,陣陣玉蘭花香不時從農場內傳出。 早期由農林廳輔導設置觀光果園,加上位置就在大津瀑布風景點旁,早期荔枝的產期有提供遊客採收,但近來農園轉為經營休閒農園經營提供露營及住宿。

多納石板屋

從萬山部落嫁到多納的漂亮魯凱族姑娘范亦涵表示,小米除了是原住民主食,也是部落青年求愛的信物,製程不難,卻需要細心功夫,揀取長短相近的小米穗綁成一束,再用紅黃綠毛線細細纏繞,綴上花瓣裝飾,就成為傳情達意的禮物。 為了便於旅客帶回紀念,小米束DIY已改良成迷你版。 除了祈福的小米束,部落裡面也可以學習製作串珠首飾,不同顏色有對應的祈福意涵,一般而言,年紀越長的佩戴的手鍊越寬。 排灣族的石板屋建築的演進(拍攝地點原住民文化園區),也談到升火煙燻。 多納部落【Kungadavane】是高雄縣少數擁有傳統舊觀的部落。

多納石板屋: 多納石板屋

魯凱語共有大南(東魯凱)( T a n a n ,自稱Ta r o m a k)、霧台(B u d a i)、大武( L a b u a n)、多納(Tona)、茂林(Maga)、萬山( Mantauran, 自稱Oponoho)6個方言;各方言間與句法都有相當差異。 多納村石版屋建材取自溫泉溪的黑灰板岩與頁岩,經簡易加工成規則片狀之石版後,再堆砌成極具魯凱族特色之住屋。 多納國小校長林惠文期待未來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可將文物妥善保存,延續部落文化精神,並運用內部空間優勢,教導學生文化意涵,延展學習觸角,讓歌聲,樂聲與讀書聲穿越石板屋,溫暖校園的每個角落,讓學生成為愛上學習的終身學習者。 多納部落還有另項獨特文化就是小米定情束,以紅、黃、綠三色毛線紮起的小米,過去在祭典前夕部落年輕男子會準備小米束送至心儀女生家中,表達愛慕,因此家中的小米束越多就代表這家的少女人氣越旺。 在部落最熱鬧的街道兩旁,有黑米做成的黑米粽,還有在石板上滋滋作響、香氣四溢的山豬肉,許多人填飽肚子後,再喝一杯洛神愛玉,品味原住民的原汁原味。

  • 茂林風景區距離高雄市區僅約1個小時車程,相當適合一家大小假日來個舒適的茂林一日遊。
  • 多納里石板屋是多納部落的先民在溫泉溪取黑灰板岩而造成的。
  • 每一根線條都彰顯著原住民的粗獷,原住民的原始社會作品都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但從美術的觀點,魯凱的木雕雖非藝術精品但這也顯示這屋主在部落中的地位。
  • 目前被正式認定原住民一共有十四族,分別是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魯凱族、卑南族、鄒族、賽德克族、賽夏族、達悟族、噶瑪蘭族、邵族、撒奇萊雅族…導遊說明後我覺得有點複雜對吧!
  • 多納國小學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所用的石材,是以當地出產黑灰板岩、頁岩,經加工後成規則片狀,後推砌成具有民族特色住屋,以傳統建築工法加以改良後,將內部打造成具有文化氣息,並適合學生閱讀空間,並命名為tasolatane,強調營造豐富文化情境,積極形塑書香校園。
  • 濁口溪貫穿茂林,除了高山峻嶺的山景外,還造就瀑布、峽谷、豐富的動植物景觀等特殊地形及地質,龍頭山與蛇頭山即是環流丘地形。
  • 因此多納村發起多納社區發展協會,相繼成立多納村青年會,為的就是協助官方政策及學校推動有關社區的事務。

石板屋冬暖夏涼,居住在裡面相當舒適,且至目前為止,並未傳出在颱風過後有石板屋倒塌的狀況發生。 有些石板屋的門楣或門柱上也會有一些百步蛇的圖騰,用以象徵頭目或者貴族的身分地位。 另外,若是進入多納里部落,需以步行方式進入,且不得隨意撿取石板屋內的石板帶走,當地習俗遊客須特別注意。 喜歡寧靜的鄉村更勝於吵雜的城市,覺得坐在溪流旁或海邊喝啤酒發呆是人生一大享受。 希望自己能一直帶著筆電邊旅遊邊工作,用照片和我的視角,搭配當地歷史故事及人文體驗介紹,讓你的旅行不再只是打卡走馬看花,與你一同探索世界上每一個迷人的角落。

多納石板屋: 活動

年前從本村東北方的Tarunguran部落及東方的lamulamur部落,以及舊茂林之南的Tageraruvan部落遷移來的,百年來都世居於多ku nga da vane這個地方。 四週群山環抱,自然景觀優美,所以常受外族爭奪。 但多納村人愛鄉護土,團結互助的精神,從古至今,始終不變。

多納石板屋

至今仍活躍在南台灣的中央山脈內本鹿山西方的屯子山。 簡單點個炒飯、炒麵,以及讓人看了就想吃的綜合烤肉,當天店家更推薦了現採的龍鬚菜,配上一杯沁涼酸甜的愛玉更是對味。 可別小看這些餐點,原住民朋友在料理的份量上可是沒在跟你客氣,完全沒預料到炒飯會吃不完需要打包帶走。 古時板屋的建築結構及設計都非常簡單,以石片一層層地堆成牆壁,以木材成橫樑,屋頂以樹皮及蘆葦蓋成,地上舖石板。 勇士步道位置只比多納部落高一點而已,從勇士步道往下可以看到美麗的多納部落,五顏六色的屋頂也挺可愛的。

多納石板屋: 多納黑米祭熱鬧登場 部落盛裝慶豐收

多納居民稱自己的聚落為「古納達旺〈Kunadavan〉」,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 相傳是舊多納部落獵人和獵犬尋到的水土豐美之地。 前進多納的路上,靠山面的路牆上可以看到長串魯凱族肩帶圖樣的拼貼,小萍姐說,那是在風災後為部落打氣,居民共同營造的彩繪。

河道被炸開之後,人們從早先的「遊龍戲水」後來將之改稱為「龍吐珠」,並且在龍頭的位置建蓋了一座涼亭,前往涼亭的步道十分蜿蜒,也就如同百步蛇行進時的身形步伐。 有鑒於此,日人便將狀似游龍河道的頸部位置以火藥炸開,轉換原本湍急流水的河道,並以泥土跟石塊建造新的道路,從此以後村民不用再溯溪來回部落,直接通過新道路以及吊橋便能平安回家。 多納石板屋 每一根線條都彰顯著原住民的粗獷,原住民的原始社會作品都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但從美術的觀點,魯凱的木雕雖非藝術精品但這也顯示這屋主在部落中的地位。 有時候,游遍了繁華都市的喧囂,碧水青山的壯麗,就想去山野走走,或許它可能是這樣的…在多納部落路旁有很多石板屋,屋身上寄生許多蘭花,增添了幾分優雅。

行車經過這處名叫龍頭,山位於茂林區高132 線12km附近,龍頭山屬環流丘地形,三面為高山所環繞,溪流流向曲折蜿蜒,可惜現在是南部的枯水期未能見到河水清澈的景緻,但所經之處,怪石、絕壁聳立,形成龍脊般的山脊,使整個地形有如臥龍一樣。 經過茂林生態公園,未做停留園內簡易的休憩設施,只在行程中間停靠點休息,在這可遠眺全台第三高的得樂日嘎橋,一睹現代建築的工藝之美,夜晚還可以欣賞,由燈光投影在裝置藝術上繽紛絢爛,如幽暗山谷中一座發光的雕像,展現出不同於白天的風采。 車過大橋後,層巒疊翠的茂林在眼前延展開來,連綿的群山在車窗外出現,高雄市茂林區轄下共有三個部落,從高雄出發會先經過茂林、萬山部落,在中央山脈南麓穿越了幾座山、繞過了幾個彎,最後,才會抵達山林深處的多納部落。 茂林更是賞紫斑蝶季的一處好地方,現在雖非賞蝶季,到茂林不只賞蝶,走進多納還有更多美麗。 可利屋食坊雖然隱身巷弄中,卻掩藏不了它的道地客家美味,這裡提供各式客家菜及山產、青菜、熱湯等,其中的招牌菜有蘿蔔糕、客家肉丸、紅燒滷肉、紅燒豆腐等,箇中美味深受顧客喜愛。

多納石板屋: 高雄~茂林部落/茂林谷瀑布

到目前為止,尚未傳出地震颱風時有石板屋倒塌的例子。 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以及魯凱族特色的圖騰與石雕。 商家很客氣的招呼來訪的觀光客,此外村中在平日有著安祥安靜的感覺,走在村中只聽得到步履聲跟鳥鳴;建議平日來避掉搭遊覽車上山的人群,多花一點時間去體驗部落文化跟人文。 多納村深入山谷,自日據時代迄今未有重大變故,民生、地方建設突飛猛進。 村人生活純僕,生產活動簡單,保留先祖對生態哲學思考、人與自然和睦共處的思想,也展現了台灣原住民是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 多年以來,在政府與民間共同經營下,已呈現為頗具原住民特色的聚落,例如多納的石板屋可稱為茂林代表風景點。

經過得樂日嘎大橋,路過茂林、萬山部落,再穿越鋼鐵老鷹守護的多納大橋,行行復行行,不知繞了幾個彎,最後抵達茂林最深處的多納部落,聞到部落裡飄來的咖啡香,我們與多納咖啡相遇。 多納國小學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所用的石材,是以當地出產黑灰板岩、頁岩,經加工後成規則片狀,後推砌成具有民族特色住屋,以傳統建築工法加以改良後,將內部打造成具有文化氣息,並適合學生閱讀空間,並命名為tasolatane,強調營造豐富文化情境,積極形塑書香校園。 高雄市教育局表示,多納國小石板閱讀主題屋由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專案經費補助350萬元。

多納石板屋

石板屋,多納部落先民早先在溫泉溪就地取材,取黑灰板岩,黑灰板岩在「易經學」裡面來說,又分陰陽,或公母石板,母的石板久了會風化,而公的石板比較黑、厚實,也較重,幾乎都用作石板的屋頂,或床鋪。 在店內喝這位魯凱族青年現場冲泡的咖啡需要預訂耐心的等候,我因時間關係只購買了一盒回到飯店冲泡,雖非原汁原味的多納咖啡但這掛耳式的濾泡咖啡,琥珀色液體裡有著魯凱族青年的心血,一入喉帶有蜜香後韻悠長。 多納石板屋 紅藜和小米有種植經濟效益,比較一些常見的養生食品,藜麥食品成為遊客寵兒,我買了二包紅藜,紅藜和小米是台灣原住民耕作幾百年的營養主食,為五穀雜糧的一種,在面臨嚴重旱災時,因營養的特性成為的救命糧食。 紅藜富含極佳且全面的營養價值,可代替稻米、麵粉、豆類,故紅藜有「穀類的紅寶石」的美名。 蛇頭山是一個典型的曲流地形,原為一環流丘,但因滑走地的土石堆積與蛇頭後方的山丘形成癒合相連接,而形成酷似百步蛇盤踞於濁口溪樣貌,所以被稱為百步蛇頭山,百步蛇頭山也被視為守護族人的聖山,也是茂林地區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編成適合的長度後,兩人合作把長長的藤蔓以扭毛巾的方式逆捲成圈,再纏上鐵絲串起鮮採的萬壽菊點綴。 小萍姐解說如何將鐵絲穿過花朵中心,如何4朵一組搭顏色,有甚麼意義等。 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室的藝術作品獲得2019年高雄十大伴手禮。 以結合萬山石雕的伴手禮為例,一塊石板剖成兩半,用「合符」的概念體現「天下無雙,只此一對」的祝福。 在馬樂大哥的巧手下,石板不僅是蓋屋子的建材,也可以做成微型盆栽、定情信物和茶托藝品。

小時候常來的地方, 卻因為長大後幾次嚴重風災而好幾年不曾造訪。 但,現在真的很漂亮 在忙碌的都市叢林中跳脫出來享受森林的薰陶。 也是很不錯的 高吊橋可以去 老人家的輪椅可以推過去。 國道3號→屏東九如交流道→台3線→里港→台22線→高樹→台27線(往大津)→大津橋→茂林區→高132線進入多納里→即可到達。 還有人表示,因此更想去喝杯一山沐親手煮的咖啡。

在部落接受基督教會的洗禮,從幼稚園教員、青年團團長、會計、執事、長老,一直秉著基督徒服務的奉獻的心。 在這幾年當中,我發覺到部落是我生命力量源頭的來源。 所以我開始愛上了部落,每個生命、土地、人都與我有關,他們與我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與我脫離不了關係,所以我要更維護他,珍惜他。 從DIY、聽部落故事到看石板藝術,在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室可以玩一下午,後方的筆墨也是馬樂的手筆,文采斐然 。 趁著馬樂大哥接手加工龍紋石墜的空檔,小萍姐教我們如何編織花環,先用腎蕨搭成米字形的架構,兩側輪流向中間包覆,像編辮子一般交織。

多納高吊橋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號稱東南亞最高吊橋。 日治時期日人初建目的是打著「送糧」的名義,想藉此貫徹理番政策,後來成為多納部落聯外的重要道路。 雖然大部分的人統稱茂林區的原住民族為魯凱族,不過萬山村民的祖先曾經和布農族、南鄒族通婚,因此語言與同鄉的茂林、多納兩村多有不同,當地有部分原住民希望能正名為「歐布諾伙族」。 以前山上沒有地名,當初原住民祖先到山裡耕種就以看到地區成長的樹木或植物做地名的取用。 多納部落,剛來到這裡的景緻讓我驚艷,中央山脈大武山深山的這座部落,走進這座山中的部落,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當踏在這座部落的土地上時,有一種遺世被遺忘的那種景色,途中注意到散落附近山丘上的原民部落,住家圍繞著簡樸意象,無形中增添一種脫俗的氛圍,直到今天才得以認識這部落純樸又清新。

石板屋的主材料是黑灰板岩,可以在部落旁的溫泉溪沿岸取得,而其中黑灰板岩還有公、母之分。 茂林風景區位於高雄市與屏東縣的交界處,屬於中央山脈的南麓,海拔從230~2700公尺不等。 2001年政府成立了茂林國家風景區,將茂林區與高雄桃源區、六龜區,屏東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共六區劃入茂林國家風景區之中。 我而言多納部落是整趟旅程最先到的地方,因為非常享受從城市轉換到山境的感覺,也認為在大自然中才能體會到更深層的魯凱族原住民文化,然而,被問在行走拍攝過程中他最喜歡的部份,自己最喜歡龍頭山,因為在可以看到腳底下遼闊的樹林、近距離欣賞大自然風景。 台灣四面環海卻也高山峻嶺,五一假期走訪了屏東一帶較為平易近人的原住民部落,老少咸宜趁著連假的期間,拋下暫緩的疫情接近大自然吧! 一早六時從住處出發,首途規劃到高雄的茂林,茂林風景區在歷經莫拉克風災後,沈寂了一陣子,在重整的過程中,也規劃出不少新的景點。

多納村位於南台灣中央山脈本鹿山西方,東接台東縣延平鄉,南鄰屏東縣霧台鄉、三地門鄉、高樹鄉,西連本縣六龜鄉,北毗桃源鄉。 土地所有權區分為國有林地、原住民保留地兩種,茂林鄉地質屬於硬砂岩、板岩及千板岩,山地大都是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而多納村則座落於三百至六百公尺海拔的山腰之間。 多納國小校長林惠文表示,這棟建築融合了前人的智慧和現代的智識,讓小朋友可在此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和閱讀吸納知識,目前學校的圖書館仍在規劃中,主題屋蒐集了原住民相關的繪本和書籍,日後將成為同學們閱讀的空間,也是部落文化特色與族語交流的學習環境。 石板文化閱讀主題屋今早在多納國小歌謠隊的歌舞演出,以及部落耆老以魯凱族的傳統祈福和起煙儀式中宣告落成,其經費係由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新校園運動專案補助350萬元,主要是為了找回學校與部落、土地與民族的連結,讓部落學校展現出與都市的水泥叢林截然不同的文化風貌。 從最開始的茂林區可前往情人谷吊橋及情人谷瀑布。 接著往龍頭山遊憩區,登上小長城木棧道,一路走到多納高吊橋。

「石破天驚文創工作室」像是多納的旅遊文創中心。 這裡不僅有石板屋的歷史演繹,也展示茂林的萬山、多納等部落故事,還有結合萬山用石板作出的藝術品。 茂林風景區牌樓運用許多魯凱族文化意象,層疊的石板牆、魯凱族木雕和百步蛇蛇身的菱格紋圖騰等,後方則打造成公園,遊覽車可在此停歇,讓旅客上廁所略事休息。 多納石板屋 多納曾以溫泉聞名,但八八風災後溫泉露頭被掩蓋,多少影響了部落的觀光生計。

從漢族風水的角度來看,龍頭山的「龍穴」似乎應該備受重視,但在這有傳說「龍蛇大戰」的場域,顯然蛇頭山更呼應守衛多納村的傳說。 不知是否和魯凱族以百步蛇為神靈攸關,實際上,「百步蛇頭山」也被視為守護魯凱族的聖山。 多納以前稱作「屯子」,是由日文音譯過來的,相傳有兩位獵人和一隻狗,經過今日的多納里去打獵。 經過族人協調之後,遷移到現在的多納,隨即另一個部落也遷移至此居住。 多納石板屋 過了不久,又有第三個部落也看到遠方冒著黑煙,而派人前來探勘,隨後亦加入多納部落居住,形成更大的一個部落,就是今日的多納部落。

在多納的祭典中,黑米也被視為定情米,男孩子會把黑米送給心儀的女子。 在安排給觀光客體驗的黑米祭中,也有這樣的儀式存在。 這趟茂林輕旅行,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陽光下閃爍的汗水,還有上車後秒睡的疲累,老實說,想要享受一家子的快樂,不用花很多錢也能辦到。 茂林,夏日可以享受溪水的暢涼樂趣,冬日可以賞紫斑蝶,茂管處也會舉辦豐富的套裝行程,邀民眾一起前往欣賞珍貴的紫斑蝶。

多納石板屋: 住宿推薦

畢業於國立內埔農工職業學校、空大肄業、現為高雄縣政府原住民委員會委員、茂林鄉多納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目前成立原住民傳統石板屋保存工作室。 雖然振興部落文化產業活動暫告一段落,但石板造街仍將繼續,帶給多納人未來的一線曙光。 讓社區重新活化起來,帶動地方文化產業,使之文化資產產業化、商品化並帶來部落生機是我們期待之願景。

閻老師的傳說故事中,台灣黑糯米的故鄉~多納村,也就是黑糯米的萌芽的地方。 多納村上方的小山坡上,有狩獵休息站及祭人頭場,站在山坡上,可清楚見到多納村的風貌。 在吵雜的城市中忙碌了一整個禮拜,是時候到郊外走走了。 茂林風景區距離高雄市區僅約1個小時車程,相當適合一家大小假日來個舒適的茂林一日遊。 茂林較為人熟知的景點,包括情人谷瀑布、情人谷吊橋,以及每年11月~2月底的紫蝶幽谷,而這次我們將腳步延伸至後方的萬山及多納地區,帶你一起輕鬆探索這片動人的山中景色。 拋開疫情的憂煩,其實來到多納很寧靜,地理位置的偏遠與沒有過多的開發,感受茂林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隨處可見充滿特色的雕刻、圖騰、裝飾,還有傳統的石板屋。

多納里的居民堆砌石板架屋,第一代的石板屋較矮,且室內沒有隔間,也沒有使用任何的鐵線鐵釘來做輔助;到了第二代石板屋就加上了輔助材料,室內也開始規劃隔間,把整間的石板屋分成臥室、客廳、廚房,還有儲藏糧食的地方。 演化至第三代的石板屋,建築物已經進步到在使用石板建造之前先用切割機做整形,且屋樑也一並挑高,使建築物更具有現代感。 茂林景點地圖茂林區較為人熟知的景點包括最前面的情人谷瀑布、情人谷吊橋,以及每年11月~2月底的紫蝶幽谷,而這次我們將腳步延伸至後方的龍頭山、蛇頭山、小長城木棧道及多納部落一探究竟。

過了不久,又有第三個部落也看到遠方冒著黑煙,而派人前來探勘,隨後亦加入多納部落居住,形成更大的一個部落,就是今日的多納里。 石板屋介紹多納部落先民早先在溫泉溪就地取材,取黑灰板岩。 多納石板屋 黑灰板岩在「易經學」裡面來說,又分陰陽,或公母石板。

多納部落先民早先在溫泉溪就地取材,取黑灰板岩。 大津瀑布入口處位於高樹鄉新豐村,位於縣道185線沿山公路2k旁,人稱「阿烏瀑布」、「尾寮瀑布」或「新豐瀑布」。 瀑布共有五層第 一、二層的路線較大眾化, 已建置有完善的步道,而濃密樹蔭有如天然的陽傘,常吸引許多遊客。 多納石板屋 每年冬天,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造型的紫翅膀,來到南台灣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 ─ 大武山腳下溫暖避風的山谷,形成最高可達100萬隻以上的越冬集團「紫蝶幽谷」,和太平洋彼端的墨西哥「帝王斑蝶谷」,併列為目前世界兩種大規模 … 茂林谷/羅木斯溪步道距離多納部落約4.68公里。 茂林谷瀑布位於茂林區羅木斯溪步道的終點,羅木斯溪步道入口位於羅木斯聯外道路過羅木斯橋依指標右轉續行約0.8公里即可抵達入口,「羅木斯〈Lumusu〉」魯凱族語意為「美麗的山谷」,為濁口溪的一處支流。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柯文思

柯文思

Eric 於國立臺灣大學的中文系畢業,擅長寫不同臺灣的風土人情,並深入了解不同範疇領域。